APP下载

活力课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2020-01-11

中文信息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文场活力中职

(上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江西 萍乡 337000)

引言

在中职院校中,语文课堂常常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非常认真的教学,讲台下学生的状态却千奇百怪,有的正襟危坐,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睡觉等等。而导致学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因为中考失败的打击,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自身有厌学情绪,而教师在教学当中也出现内容僵化,教学方式方法落后等。特别是在氛围僵化的语文课堂当中,学生没有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也不能有效开拓思维能力。而要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活力,就需要教师积极构建语文教学的活力课堂。

一、活力课堂的概念

活力课堂顾名思义,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行动、思考,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开放性、精彩、灵活的特点,活力课堂是围绕学生为核心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当中体验到愉悦感、成就感、体验感等,充分释放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为活力课堂的构建提供了实践策略和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有更宽广的思维空间,从而充分体现了语文的魅力,让课堂教学体现出真正的活力[1]。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活力课堂的运用条件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能够熟练驾驭语文教学素材,以及教材中各个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第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材中的特点,有能力对教材文本进行相应的总结;第三,教师要熟练应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在学生学习中仅作引导就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相应的知识;第四,教师要在课后准备相应的课外材料,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

三、活力课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1.重构师生关系,引领学生开拓视野

在活力课堂教育形式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权威性关系,而是需要双方能够相对平等的互相倾听、分享认知,加强双方对世界的理解,丰富学生的心灵。教材中很多知识来自生活,有非常鲜活的“原型”或者“模型”,这些材料非常有趣,而在课本中对其进行了抽象化,如果教师能够将知识融入生活现象,或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知识,那么就能让学生从鲜活的生活中获取足够的知识和道理,从而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这不仅是人类发自本能的渴求,也是学生成长中所必需的“营养”[2]。

随着互联网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们获取各种资料已经比较容易。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寻找资料开阔自己的视野。在传统的教学中,课本中有涉及历史、社会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课外拓展阅读资料等,这些都是教师替学生准备好,然后在课堂当中讲给学生,这种方式并不能有效拓宽学生视野。但现在教师可以将这种开拓类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习小组自行分配,然后合作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将得到的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中,为全班学生提供课外阅读参考,教师可以将这些成果计入日常积分中,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有效拓宽学生视野。

2.充分应用职校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同时,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基本都是文字材料,但随着多媒体教具的普及,中职院校当中也广泛采用电子白板,这就方便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各种教学资源。例如,通过视频展示和课文相关的内容,将抽象文字转为具象的视频,通过音频的播放调动学生情绪,帮助学生能够更深地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也可以通过音视频将专业应用中所用到语文知识的场景播放出来,让学生了解语文的重要性,也能通过这个场景导入合适的课文,从而进入课堂教学当中,拓宽学生视野,构建活力课堂。

高校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较大,当其一旦发生之后,必须对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此来避免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中职院校教育以专业方向为主,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充分利用专业教育的优势,将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如语文教师在讲解有关谈判的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假设案例导入课文,如果你在一个公司任职业务人员,老板从市场上知道有个公司相关的生意,想争取这个业务单子,但这个单子已经有其他公司在接洽,而这两家公司已经合作了好几年。现在老板让你去搞定这个客户,把这个单子抢到手,那么你要怎么去做。举出这个例子之后,学生在课堂当中都非常兴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总结方法,学生最后列出几个方法:第一,打价格战,逼走竞争者;第二,列举自己公司优势;第三,私下联系客户,贿赂负责人。然后继续抛出问题,“如果不用以上方法,能否说服客户,抢到单子”。学生基本上都会摇头,大部分都是认为“搞不定”,在学生否定的同时,教师就可以导入课文,同时教师通过课文对比以上的例子进行对比分析,剖析如何沟通说服别人。在案例对比分析中,学生也对学习说服别人的技巧感兴趣,这就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降低了课文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参与度,从而成功构建活力课堂。

文场又叫“文玩子”“小曲”,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是从桂林曲艺文场清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桂林文场源于江浙一带的时调小曲,小曲传入桂林后,受地方方言和桂北特色民歌的影响,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色,逐渐演变成为桂林文场。文场音乐委婉清丽,柔和抒情,悱恻缠绵,二胡悠扬,扬琴叮咚,摇板轻慢,袅袅余音绕场飞;文场音乐包括四大部分,分别是大调、小调、码头调和过场音乐。历史的沉浮不能淹没文场的精粹,《骂玉郎》和《漓江烟雨》等著名曲目仍然流传于这片乡土。桂林文场内含浓厚的乡土气息,内容贴近人们生产和生活,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歌颂。

一是生活互助性。与社会资本的关系网络内涵相契合,社区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守望相助、以共享的情感联结为基础而结成的生活共同体,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系与互信。人与人之间以带有温情的直接的自然关系为纽带,通过心灵契约、相互介入、相互认同,在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相互帮助。正如鲍曼所形容的:社区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温馨的地方,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场所”[4]。社区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本质意义在于重建人与人之间自然和谐的关系,回归人的本质意志,重温原始的温馨的记忆,即“天生的中意、习惯的文化、记忆中的家园”[5]。

结语

综上所述,活力课堂的构建需要学生充分参与,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注意师生关系的构建,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通过列举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关联语文学习,能够让学生的兴趣点随着教师的教学转移到课文中,让学生喜欢语文,这样才能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文场活力中职
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广西文场传承现状与对策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
——广西文场队伍人才培养研究
广西文场传承人庞建宁个案考察
活力
广西文场活态保护研究
——以荔浦县为例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