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火针治疗热性皮肤病理论依据*

2020-01-11果,吴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疮疡热性火针

刘 果,吴 松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

火针,又称为烧针、白针或燔针。火针疗法是指用特殊材料(如金属钨)制作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用相应的手法,刺入人体腧穴或者一些身体应激反应点,并快速退出用以扶正祛邪,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1]。火针疗法的相关记载首见于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初步记载了火针的针具、适应症和禁忌症等内容[2]。其中《灵枢·官针》篇云:“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由此可见在当时对于热证是禁用火针的。而金代医家张子和的《儒门事亲》中也记载:“风寒湿痹,犹可蒸汤灸燔,时或一效。惟痿用之转甚者,何也?盖以痿,肺热为本,叶焦而成痿,以此传于五脏,岂有寒者欤?若痿作寒治,是不刃而杀之也”。肺热型痿证也不可用火针治疗,这说明古人一般认为火针不能用于热证。笔者在查阅火针疗法治疗皮肤病的古籍和近现代中医临床相关医案中发现不仅用火针可以治疗热性皮肤病,而且有明显治疗效果。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火针治疗热性皮肤病的理论依据。

1 热性皮肤病病因病机

热性皮肤病患者素体多湿热痰瘀等,另有六淫邪气侵袭,内外兼邪,致肌表气血不通,发为热性皮肤病[3]。病机大体为阳气郁阻,郁而化火,进而血脉壅滞,气血腐化,多有红肿热痛等之变。阳气郁遏于体内,原因有三:一者机体感受六淫邪气,阻遏阳气,从而化热,或者阳邪助阳化热;二者情志不和,阳气郁结化火;三者偏嗜饮酒、喜食辛辣肥甘等物,助阳化热。除此之外,热性皮肤病常伴有疮疡痈脓、瘀血痰浊之类也可为致病因素,因其属阴,多易凝滞,从而阻碍局部经络气血,同时又可影响津液的输布,郁而化热,致病郁结而发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对于热病一般当以毫针刺之,给予泻法来清热。如果是表热之邪,此法定当行之。但热性皮肤病恐邪气郁而化热,致使病机极其复杂。火热本为阳盛所生,其性炎上,喜散恶遏,因此简单给予泻法以求寒凉怕不足以治本,甚至热毒内藏而拒受寒凉。

2 火针治疗热性皮肤病理论基础

2.1 开门祛邪

《针灸聚英》言:“盖火针大开其孔,不塞其门,风邪从此而出”“若风寒湿之气在于经络不出者,宜用火针以外发其邪”。由此可见,火针能开孔隙,而风寒湿邪能够从针孔而出,同样的热邪也能够顺孔隙外出。程海英认为火针不仅能够发散而且亦能行气[4],强开门户,从而祛邪外出。刘百生等[5]认为使用火针治疗以后机体一般会留下针眼,可认为其使风寒湿等邪气从针孔而出,达到邪退而正安的目的。热邪久郁而化火成毒,施以火针,借助火之热力,强开门户,给邪以通路,透热转气,使邪而出,这便是火针开门祛邪之意。黄蜀等[6]治疗腰缠火丹时用火针点刺局部,放出疱液,再以火针点刺血疱,效果明显。火针疗法就是借火针之温热力强开门户,促使郁结之毒外泄。

2.2 以热引热

明代著名医家龚居中在《红炉点雪》中言:“热病得火而解,犹暑极反凉,犹火郁发之之义”。他认为火具有拔山之力,而火针借助火热之力,以热引热,引气发散,进而可使火热之邪外散,使热证得治,此乃反治也。此外,清代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认为:“热证可以用热者,一者得热则行也,一者以热能引热,使热外出也,即从治之法也。”刘完素在《疮疡论第二十六》指出灸法可以治疗热性疮疡,他认为:“疮疡者,火之属”,可用热引火热之邪而出。而火针和灸法同出一源,都是借助火力以祛邪,那么火针也同样可以引热。由此可以看出“以热引热”具有丰富的理论依据。贺普仁教授[7]在大量的临床经验中发现火针具有清热透邪、引热外出的作用,而且“以热引热”具有丰富的历史验证。可利用火针的热力刺激,使火热之邪外出,从而达到清热泄热的目的。李亚敏等[8]认为火针治疗热证,引热入体,可行通温散的作用,并激发人体自身经气,更有利于引动火热毒邪向外而出,使其热清毒解。

2.3 火郁发之

实火为病,火热之邪伤其正气,正气不足难以驱邪外出,使邪热郁于体内后成热证。在《黄帝内经》中首见“郁”病,分别为木郁、火郁、土郁、水郁、金郁五郁,此乃五行之郁。一般指五运之气太过或者不及,胜复变化导致天地之郁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 “帝曰: 郁之甚者,治之奈何? 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所谓泻之 ”,其言“火郁发之”。曲霞[9]认为火郁发之意思是指治疗火热毒邪郁于体内的疾病,应该用发、散、导或泻等治法,因此便确立了因势利导作为治疗火郁病的治则。对于火郁病的治则后人也多有阐述,认为火郁证治,应施以透达、升散、宣通或疏导等治疗方法,使郁气开达,因而火热之邪便可自散。正如张介宾所言:“发,越也;凡火郁之病,为阳为热之属也;凡火所居,其有结聚敛伏者,不宜蔽遏; 故当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张介宾认为火郁病并不只发汗一种方法,发散、升扬等皆可。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言:“大凡看法……入营犹可透热转气”,这说明治疗热病应因势利导。而郭玉峰等[10]也认为治疗皮肤病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势利导,借火针促邪外出。故治疗火郁病可顺应其发展趋势而导出,郁而发之。

2.4 从心论治

《素问·六节藏象论》记载:“心者……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心为君主之官,在五行中与火相应,与夏气相通应,乃火脏,称为君火,属阳中之太阳。同时在《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热性皮肤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斑疹瘙痒,皮肤肿痛和疮疡疔疖。疼痛,多为气血经脉不通,不通则痛;皮肤瘙痒,是表皮疾病,心为阳而“部于表” ;疮疡,一般乃营血运行失调,壅滞逆乱,瘀而化热导致。李念莪言:“热甚则疮疼,热微则疮痒”,六气皆从火化,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而心属火。《素问 ·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心主血脉是指心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气促进血液在脉道中运行而流注全身,以营养和滋养全身。如若邪气阻遏,心经火盛,可令气血壅滞、腐化血肉而致肌肤瘙痒肿痛。《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交也”,心又主神。宁心安神可减少诸痛痒疮之感,同气相求,可从心火入手。王煜明等[11]认为从心论治是贯穿于皮肤病治疗的始终的,可清心热、安心神等。叶飞等[12]在临床中发现从心论治“痒痛”的热性皮肤病有明显效果。

2.5 阴阳互根互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阴阳……者治病必求于本”。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阴阳的失调,而治病的关键就在于协调阴阳,达到阴平阳秘,人体方能免受于邪。对于素体阴阳气血失调,阴虚而阳偏盛的机体或因久病而耗伤气血,导致阴虚阳亢之虚热性皮肤病者,应当滋阴潜阳,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指出阳以阴为基,而阴以阳为偶。阴阳双方具备相互资生促进助长的关系[13]。明代张介宾《类经·运气学说》曰:“天之本也,然阳中有阴;地之本阴,然阴中有阳,此为阴阳互藏之道”。阴阳之间是互相包含、相互资生的关系,故治疗阴虚阳亢可以用火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善用针者,从阳引阴,从阴引阳”。张介宾解释为:“善用针者,定知阴阳之义,不止一端……从阴分引阳,病在阳而治其阴也,从阳分引阴,病在阴而治其阳也”。而马帅等[14]也认为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不单单指经络的阴阳。火针之热属阳,利用火针治疗阴虚阳亢的虚热型皮肤病能达到“从阳引阴,阳生阴长”的目的,使正气来复而邪气退去,可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使人体能够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2.6 行气活血

《素问·调经论》曰:“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灵枢·经脉》言:“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气血是脏腑生理活动的基础,气血不和百病皆生。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热性皮肤病多有疮疡肿痛,虽病因复杂,但均由气血不痛所致。外感六淫或饮食情志导致邪入经络,使经络中的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病变,故调和气血是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火针疗法具有针和灸的双重效用,既有针的刺激又有灸的温热刺激。在大量临床实践中也证明火针不仅能行气也可活血[4]。除此之外,火针治疗能影响甲皱微循环,它能使血色变红,加快血流速度,改善血液流变[15]。另外,通过观察针刺局部红外热象图,发现经过治疗后病变部位的温度明显提高,这提示血液循环得到改善[16]。同时,火针疗法也能调节白细胞。火针治疗疮痈疖肿和丹毒等感染性皮肤病疾病时就是通过调节白细胞实现的。火针能够增强针刺部位局部的血液供应,增加白细胞的数量,使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进而促使炎症消退,利于组织修复[17]。由此可知,火针可以改善气血运行,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

3 行针方式

《灵枢·经脉》载:“为此诸病, 盛则泻之, 虚则补之, 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 陷下则灸之,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明确提出针刺补泻时热证应当快针。而《素问·针解》曰:“徐而疾则实者, 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 疾出针而徐按之”, 指出出针慢并迅速按闭针孔为补, 出针快并缓慢或不按针孔为泻。两者结合由此可见,火针治疗热性疾病时行针当疾出不按针孔。已故的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15]将火针疗法归为“三通法”中的温通法,他认为火针疗法应当以快针为主,大部分情况下不留针。进针之后迅速出针,这整个过程还不到1 s的时间。火针在进针之前针体已经充分烧红,热力也已经充足,刺入部位或者穴位后,借助其热力激发经气,推动气血运行,疏通经络,甚至清热解毒从而祛邪扶正。而且,火针的热力在短暂时间内会消退,此时即使留针在体内,已经起不到刺激作用,因此火针疗法以快针为主要行针手法。

4 前景瞻望与存在的问题

火针疗法是集毫针的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和灸法的温阳祛寒、散瘀消结等功效于一体特色针灸治疗体系,既能散结排脓、敛疮生肌,又能清热解毒、通络祛邪。其在临床应用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和未来前景,其具有毒副作用极小、疗程短、成本低、操作简单和疗效好等多重优点,尤其是适应症广泛,临床上目前可治疗大概100多种疾病[18],而皮肤病是其优势病种之一。这为中医治疗热性皮肤病开辟了一条新道路,用火针治疗热性皮肤病是后世对中医的一大创新和突破,这也成为传统医学治疗皮肤病的特色之一。火针疗法虽然在治疗热性皮肤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①火针治疗热性皮肤病的机制还不够明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②火针操作仍然不十分规范,无明确量化标准;③缺乏临床规范化相关治疗的研究;④资料报道以临床观察居多,科研设计不严谨,对照组设置存在明显缺陷;⑤临床观察大多缺乏远期随访以明确长期疗效;⑥火针治疗皮肤病的应用推广还不够,大众对火针的接受度不高。除此之外,对于热性皮肤病治疗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和问题,比如血虚引起的虚热型皮肤病还需要注重辨证分析,不可盲目施治,选择穴位也当少而精,防其助热而伤津耗液。希望通过笔者对于火针治疗热性皮肤病的探析,可以对同道在火针治疗热性皮肤病在临床上有所帮助,也可使火针疗法通过临床实践而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疮疡热性火针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关于小儿热性惊厥,家长需要指导的9件事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门诊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中的运用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从历代火针治疗病种的变化探讨火针功效的发展
论薛己用灸法治疗疮疡的思想特色
复方黄芷膏的制备与应用
测一测 你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