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隆阳区蚕桑产业扶贫攻坚的成效与发展建议

2020-01-11杨丽莎番成砖李金河

中国蚕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隆阳区种桑养蚕蚕农

杨丽莎 番成砖 李金河

(保山市隆阳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云南保山 678000)

保山市隆阳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古称永昌,土地面积5 011 km2,其中山区、半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2.6%,是云南省的优质蚕茧主产区,也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蚕区,已有2 000多年的栽桑养蚕历史,“永昌绸”曾一度享誉中外[1]。隆阳区全年可饲养家蚕6批,蚕桑产业不仅是一个具有明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还是隆阳区山区和半山区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更是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2001年以来,隆阳区政府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从浙江省引进丝绸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蚕桑产业,全区蚕桑产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9年,隆阳区有桑园面积4 802.4 hm2,蚕桑产业涉及15个乡镇(街道)、105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42个;有种桑养蚕户7 760户,其中贫困户3 613户,占全区种桑养蚕户的46.6%,通过3年努力,至2019年底蚕桑产业涉及的4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本文介绍了隆阳区蚕桑产业扶贫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并结合隆阳区的实际情况,对蚕桑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蚕桑产业优势,助推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

1 隆阳区蚕桑产业扶贫的主要措施

1.1 以政策扶持为基础 保障产业有序发展

自2017年上海市闵行区结对帮扶隆阳区以来,隆阳区立足区情、贫情、民情,把蚕桑产业作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来培育,3年来累计投入蚕桑产业扶贫资金6 862万元,其中沪滇扶贫协作蚕桑产业资金4 563万元,隆阳区政府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 299万元,着力把蚕桑产业培育成农民致富、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绿色支柱产业,推动了隆阳区蚕桑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3年来共新植桑园2 401.2 hm2,新建小蚕共育中心51座15 300 m2,新建大蚕房86 000 m2,修建机耕道路165.20 km,架设生产用水管道21.67 km、生产用电线路5.00 km,为全区蚕桑产业稳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2 以科学规划为引领 推进蚕桑基地建设

坚持“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主导、农民自愿、效益提高、精准扶贫”的发展思路,重点在建档立卡贫困村发展蚕桑产业,提升贫困地区农户持续增收的能力,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妥善处理好蚕桑产业与烤烟、核桃、甜柿等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合理布局蚕桑生产基地,退出不宜栽桑的地区,重点建设“万亩”乡镇4个、“千亩”乡镇4个,打造蚕桑核心基地乡5个、重点村45个,稳步推进蚕桑基地建设。

1.3 以合作社为载体 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3年来共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51个,入社社员6 160户,其中贫困户1 610户。合作社坚持以促进经济发展、扩大规模化经营、促进产业转型、实现蚕农增收为出发点,积极引导贫困户抱团入社、组团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合作社实行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统一提供,减少中间批零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提高蚕农种养水平;统一实施标准化小蚕共育,确保小蚕质量。同时,合作社将规模集中连片的土地、桑园流转整合,群众向合作社承租管养,对于种桑或有桑树地而不养蚕的农户,由合作社承租给他人继续养蚕,以克服“重栽轻养”“重栽轻管”的思想,杜绝种桑不养蚕或毁坏桑树现象的发生,促进蚕桑产业发展。

1.4 以龙头企业为支撑 引领产业发展

隆阳区政府与云南保山凯喜雅有限公司建立“百企联百村”扶贫机制,引导企业与农户订立蚕桑生产收购合同,明确了企业与蚕农的权力与义务,并承诺“2个确保”,一是确保全额收购蚕农所有鲜茧,二是确保不向农民“打白条”,让农民放心种、不愁卖。实行“政府+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保障,解决蚕农售茧难的后顾之忧。

1.5 以科学技术为依托 加强种桑养蚕技术的推广应用

蚕桑技术人员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种桑养蚕技术指导,包括到蚕桑村召开种桑养蚕技术培训会、深入田间进行技术指导;给蚕农发放技术指导光盘和《隆阳区蚕桑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多种方式指导蚕农饲养技术,提高蚕农种养水平。2017至2019年,全区累计开展培训552场次,培训蚕农5.13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9万份,其中重点村确保每批蚕都能开展1次以上的技术培训,有效提高蚕农的种桑养蚕技术水平,保证蚕桑产业稳产高产。

2 隆阳区蚕桑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

2.1 助推了一方人民脱贫致富

没有主导产业是农民致贫的首要根源,蚕桑产业具有劳动力要求低、资金投入少、收益见效快、比较效益高等优势,隆阳区自从发展蚕桑产业以来,贫困户大幅度增收,实现了脱贫致富。2019年,全区饲养蚕种5.62万张,生产蚕茧2 248 t,实现农业产值1.4亿元,户均养蚕收入1.8万元,人均养蚕收入4 285元,贫困户户均养蚕收入1.4万元,人均养蚕收入3 628元。瓦房乡、瓦马乡属隆阳区深度贫困山区,2019年有养蚕户1 116户,其中贫困户566户,饲养蚕种14 752张,生产鲜茧623 t,实现售茧收入2 554万元,其中年售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4户,5万~10万元的有6户,3万~5万元的有59户,1万~3万元的有672户,566户贫困户通过种桑养蚕全部实现了脱贫。

2.2 培育了一群科技型职业农民

全区采取技术指导到户的模式,通过培养驻村技术员,手把手指导蚕农种桑养蚕,做到“种得下,养得好,效益高,稳得住”,培养了一群熟练掌握种桑养蚕技术的科技型职业农民,为蚕桑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基层技术人员。

2.3 壮大了一批贫困村集体经济

全区2018年新建蚕房18 474.2 m2,以每平方米收取租金20元至25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全年共收取租金40万元用于壮大集体经济。当地50岁~60岁的劳动力通过技术培训后又到小蚕共育中心饲养小蚕,实现了在家门口就地打工,既方便了蚕农又增加了收入。

2.4 发展了蚕桑多元化利用途径

2.4.1 开展了蚕桑副产物的多元利用 因地制宜地开展桑禽套养、桑枝生产食用菌、桑椹开发、桑枝燃料、蚕沙综合利用,隆阳区目前有1家蚕桑副产物加工利用的企业,年可生产桑芽茶25 t、桑椹酒10 t、桑椹酵素5 t、桑椹干50 t、桑枝燃料50 t,年销售额达3 000万元;1家桑枝条燃料加工企业,年销售额达300万元。

2.4.2 推动了第一产业至第三产业的交织融合 通过整合产业发展资源,逐步形成了“一线养蚕”“二线产品产、供、销”“三线旅游文化”的“一二三结合”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发展壮大。2017年以来西邑乡依托140.0 hm2优质蚕桑基地建设项目,成功举办了3届桑椹旅游文化节,打造了“桑韵西邑”旅游文化名片,吸引游客2万余人。

3 隆阳区蚕桑产业助推产业扶贫发展的建议

虽然隆阳区的蚕桑产业已取得一定进步与发展,但现阶段隆阳区蚕桑产业仍处于“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的机遇期,也面临着产业争地矛盾突出、国际茧丝绸市场行情不稳定、蚕农种桑养蚕技术不高等问题,为此结合隆阳区实际,提出以下4点发展建议。

3.1 调整区域布局 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及隆阳区蚕桑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求,围绕板桥、西邑、西山片3个蚕桑特色产区的规划布局,在稳定发展传统蚕桑生产主产区的同时,以打造一流优质茧基地为目标,在宜桑地域发展蚕桑产业。同时,大力培育蚕桑优质高产示范基地、专业村组、种养大户以及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蚕桑产业提档升级,探索专业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不断提升创建层次和水平。

3.2 依托“一带一路” 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2]“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重要省(区、市)之一。隆阳区自古以来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途经之地,距猴桥、瑞丽、畹町、南伞、清水河等国家级、省级边境口岸最远不超过280 km,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截止2019年保山市共在腾冲举办了七届边境贸易交易会,吸引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参展、洽谈和旅游观光,有力地促进了保山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议隆阳区继续立足特殊区位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不断拓展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的领域,努力降低出口下降的负面影响。另外,要积极引导蚕农正确认识蚕茧价格波动的国际行情,并与企业合作制定最低收购价格收购蚕茧的合同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蚕桑产业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3.3 依靠科学技术 指导生产实践

蚕桑产业的发展表面上是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竞争,实质上还是技术的竞争[3]。蚕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是关键。建议隆阳区加大力度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蚕桑新品种,不断提升蚕业科技水平;加强叶质测定、桑园测土工作,科学指导施肥,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加深对桑树及家蚕病害的化验、分析和鉴定等基础研究工作,及时提出预防或治理措施,降低蚕农的损失;引进应用性诱、灯诱等先进测报设备,观测调查桑树病虫害的发生与消长规律,准确预测重点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科学指导生产实践,保障蚕桑产业稳产、高产。

3.4 探索立体种养 提高综合效率

利用现有的桑田资源,研究并指导蚕农搞好秋冬季桑园的合理套种,积极联系蔬菜加工和流通企业与蚕农订立产销合同,实现订单生产。因地制宜地开展桑园套种、桑园套养、桑枝生产食用菌、桑椹开发、蚕沙综合利用、乡村休闲旅游等特色项目,逐步形成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产业链,不断提升蚕桑产业的综合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收官阶段。隆阳区蚕桑产业精准扶贫必须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和技术优势,结合蚕桑产业扶贫的重点工作,采取“产业带动扶贫、技术助力脱贫”等办法,结合贫困地区实际,精准发展蚕桑产业,扎实有序地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在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隆阳区种桑养蚕蚕农
保山市隆阳区精品咖啡产业发展路径
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问题解析
探究种桑养蚕机械化发展及建议
保山市隆阳区10913例妊娠期妇女人体组成成分测定
隆阳区总工会:牵头举办春季招聘会
隆阳区总工会:“助推脱贫攻坚·爱心企业助学”
躲雨
关于种桑养蚕技术要点的思考
省力化种桑养蚕的综合技术要点浅析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