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第3季度主要工作简报

2020-01-11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办公室

中国蚕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试验站柞蚕蚕桑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办公室

我国草本桑收割机首次完成专项检测

为了鉴定我国首次研发的系列草本桑收割机是否具备了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条件,山东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专家到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示范县山东莒县东莞世桂家庭农场对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桑树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科学家、山东农业大学李法德教授团队和潍坊圣川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4种类型的草本桑收割机进行了专项检测。这在全国属于首次专项检测。

近年来,桑树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科学家李法德教授带领其团队联合潍坊圣川机械有限公司在我国首次研发了不同类型的草本桑收割机,本次检测了4种机型机器,即手扶式单行割铺机和割捆机、手扶式双行割铺机和割捆机。这4种机型是为不同草本桑栽植模式研发的,单行机适合行距大于60 cm的栽植模式,双行机适合宽窄行栽植模式:宽行行距80 cm,窄行行距40 cm,窄行行距可1次收割2行。

经检测,样机的行走速度、割茬高度、割茬损伤率、桑叶损失率、桑条铺放角、成捆率等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2020年6月1日发布实施的农业机械专项鉴定大纲《草本桑收割机DG37/T 012—2020》的要求,这为草本桑收割机纳入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目录、减轻蚕农购机负担奠定了基础,也将会促进我国桑树生产管理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桑树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 李法德供稿)

“一化性柞蚕豫大一号、豫杂五号及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获河南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朱绪伟团队主持完成的“一化性柞蚕豫大一号、豫杂五号及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获得2016—2018年度河南省农牧渔业丰收奖推广成果二等奖。

柞蚕业作为河南省优质传统农业,在20世纪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第二第三产业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从事柞蚕生产的多为50~60岁年龄较大的人群,他们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对蚕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接受能力较差,整体阻碍了河南柞蚕业的发展。

该项目紧紧围绕提高蚕坡环境质量和蚕坡利用效率,减少蚕农劳动量,增加每公斤柞蚕卵的经济效益这个中心,开展了19项研究,12项创新,以实现柞蚕生产生态、优质、高效为最终目标,走科技创新、生态蚕业的发展路子。在推广豫大一号及豫杂五号的同时,归纳总结河南省近几年柞蚕研究的创新技术和成果,筛选组装出一套柞蚕生态高效生产配套技术。在推广中采用专家指导、使用技术集成、项目资金整合、示范带动、实地观摩培训等新模式,使新技术、新成果更易让蚕农接受。项目实施后,累计投放柞蚕卵24 200 kg,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综合应用推广,每公斤柞蚕卵增产33.13%、新增纯收益14 714.60元,年新增纯收益4 486.77万元,经济效益突出。项目实施解决了农村和城镇大批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安置问题,带动了食用菌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柞蚕产业化的进一步完善和壮大,培养和锻炼了科技队伍,提高了柞蚕从业人员的养蚕积极性和技术水平,社会效益巨大。项目实施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和优化种植结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山林利用率的重要作用,生态效益明显。

(郑州综合试验站 朱绪伟供稿)

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协作攻关成效显著

为加快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将“家蚕人工饲料饲养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试验”作为2020年度体系两大重点任务之一,整合、协调体系有关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的科研力量,并通过中国蚕学会等学术团体和有关机构,发动全国相关蚕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对人工饲料养蚕技术从多方面开展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攻关。据初步调查统计,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中有近60%的岗位科学家和近80%的综合试验站开展了与人工饲料养蚕相关的技术研发和试验示范,研究领域包括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选育、饲料配方优化、饲料加工工艺改进、饲养方法研究、饲育机械研制、饲料用桑叶粉加工及桑园配套栽培技术、饲料育家蚕的生理病理特性与茧丝质量等。

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和有关单位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适应不同蚕区的人工饲料育蚕品种选育、工厂化大规模加工桑叶粉、饲料配方改良、饲料批量加工生产与供应、人工饲料切料与喂料机研制、小蚕人工饲料共育试验示范、全龄人工饲料育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全国至少有14家单位开展了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选育工作,现已培育出至少7对适应人工饲料育的蚕品种。在广西、四川、浙江、山东、云南、陕西、湖北、安徽、河南、江西、贵州、重庆等省(区、市)建立了近40个小蚕人工饲料育试验示范基地(点);如东县蚕桑指导站、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与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进行了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示范,巴贝集团有限公司的工厂化养蚕步入实用化阶段。为“十四五”大规模推广小蚕人工饲料共育和工厂化全龄人工饲料养蚕奠定了基础。

(人工饲料岗位 崔为正供稿)

农业农村部蚕桑产业技术扶贫顾问团助力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蚕桑产业发展

2020年6月9—11日农业农村部蚕桑产业技术扶贫顾问团队——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带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蚕饲养技术岗位科学家张国政研究员、桑枝叶加工岗位科学家黄先智副教授、桑树抗逆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林强研究员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站长潘志新研究员、河池综合试验站站长廖先谋高级农艺师及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丰利蚕业有限公司经理张银秀女士、宜州区顺泰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董事长石佰才先生一行8人深入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为蚕桑产业扶贫把脉问诊、传经送宝,科技助力隆林县蚕桑产业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处在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带,属于“老、少、边、山、穷、库”国定贫困县,是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

顾问团队专家们一行,在隆林县童江帆副县长、百色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领导的引领、陪同下,先后深入隆林县克长乡猴场村、新州镇水洞村等石漠化山区桑蚕示范基地、养蚕贫困户家中,现场调研、传授、指导蚕桑生产技术,深入隆林县嘉利茧丝绸有限公司为缫丝加工企业应对新冠疫情献计献策。

针对隆林县蚕桑产业生产现状,顾问团队专家们召集了隆林县蚕桑产业扶贫技术需求对接座谈会。会上,隆林县人民政府、各乡(镇)人民政府、加工企业、商品小蚕共育户、桑蚕种植大户等代表分别汇报了蚕桑产业发展的情况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专家们针对隆林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定位、模式等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并明确把隆林县蚕桑产业扶贫作为下一步重点、定点服务的主战场,科技助力隆林县蚕桑产业扶贫。

(河池综合试验站 廖先谋供稿)

猜你喜欢

试验站柞蚕蚕桑
辽宁地区柞蚕寄生虫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吉林省柞蚕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南充综合试验站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南充综合试验站人工饲料研究进展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柞蚕新品种“川柞3号”选育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