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我创作两幅大型中国画的感想

2020-01-11梁世雄

岭南文史 2019年4期
关键词:世雄阿里山激流

梁世雄

2019年4月12日,由中国美术馆等单位主办的“心随江山——梁世雄中国画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展出了我的画作60多件(套),其中包括我在2002年台湾地区之行后创作的《阿里山之魂》《太鲁阁激流》等作品。

我出生于1933年,广东南海人,自幼喜读诗书,喜欢绘画。1949年考入广东省立艺专,新中国成立后转入广州华南人民文艺学院美术系,师从关山月、黎雄才先生学画,1953年后再入中南美专(广州美院前身)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1993年从教授、硕士生导师职位上退休。1996年2月被广东省政府聘任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作为艺术家的我也迎来了创作的春天,出访看世界的机会多了。1991年12月,我和关山月、黎雄才、陈金章、陈章绩、周彦生等应邀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岭南画派六人展”,我作了《关于岭南画派》的学术报告。1992年五六月间,我和黎雄才先生应邀出访日本,历时一个半月,有机会在日本著名的风景区观光写生。同年9月23日,在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黎雄才、梁世雄访日画展”。适逢日中邦交正常化20周年,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亲自率领代表团参加开幕式。时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若、广东省省长朱森林以及日本、法国、波兰、泰国等驻广州总领馆的总领事到场参观。我退休后,到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地区及国内各地旅游采风,创作了一大批中国画作品。进入21世纪,我渴望能到宝岛台湾,看看心目中的阿里山。

2001年和2002年,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分别组织两批馆员赴台湾参观考察,我很荣幸成为第二批九位赴台湾考察团的成员之一,机会十分难得,心情很激动。我所在的广州美术学院有好几位老艺术家很想去台湾观光考察,但都没有获批。那个时候,去台湾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的老师黎雄才先生很想跟太太一同前往,但是,台湾当局不想让他们去,专门设置了门槛——要黎雄才先生提供结婚证书。在黎雄才先生结婚的那个年代,还没有结婚证书,黎先生提供不出来,就被拒签了,为此,黎先生非常生气。遗憾的是,关山月、黎雄才等岭南画派大师一辈子都再也未能踏上祖国的宝岛台湾。我前往台湾前,还专程去看望黎雄才老师。那时候,广东画坛尚未有人画过渉及台湾山水风光题材的画。听到老师的感叹,我暗下决心,到台湾考察回来后,一定要创作一些台湾风光的大幅作品。

2002年5月10-19日,我随以陈毓铮馆长为团长的访问团,应邀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在台湾的考察过程中,由于广东省文史馆事前做了不少准备工作,时任馆长陈毓铮曾任改革开放之初的著名侨乡台山县县长和广东省侨办主任,到了台湾,所有接待都安排得非常顺利。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太鲁阁和阿里山神木林这两个地方。

太鲁阁激流(中国画 210x480cn 2002年创作)

太鲁阁为大理石结构,以其高山峭壁和峡谷最负盛名。太鲁阁原始森林覆盖面积广阔,以九曲洞至燕子岩一带为最美,境内从海拔最低的清水海滨到最高的南湖大山,落差达3700多米。千百年来,丰沛的立雾溪水不断向下侵蚀,切开了厚度超过1000米的大理石层,形成了今日中横公路太鲁阁到天祥间垂直壁立的U型峡谷,断崖峥嵘,造就出太鲁阁最撼人心弦的以地质之美著称的风景点。那里生态环境非常复杂,我们考察团的车子一直行走在险峻的山路上,一边走,一边要与前后路段的各种信号联系,一旦遇到会车,就要在路边靠停,等车子过后才继续往前开。有时还会掉下石块。那一段行程,虽然车不停地在山里环绕,心里有点紧张,但是,看到山路对面的山体情况,春夏之交,激流滚滚,东奔入海,景色十分壮丽,令人目不暇接。这些美景给了我很大的创作激情。从台湾回来之后,我创作了《太鲁阁激流》(210x480cm)这幅四联屏巨作,画面就是靠一路的观察加揣摩想象画出来的。尤其是画中的云和水,几乎都是靠想象创作,发挥了中国画的特点,使之更为壮观,效果更好。

台湾留给我第二个深刻印象是阿里山神木林。我们当时去到阿里山的时候正下着雨,很多人都忙着找地方一边躲雨去,我却很激动,冒着狂风暴雨兴奋地到处观察。雨中阿里山丛林的景色甚为壮观,那里雨中濛濛,烟云变幻,古木参天,真是诗意浓浓。我拿着相机冲进树林里忘我地拍照,细细观察奇幻烟雨中的阿里山景色。当时在现场观摩拍照的时候,我的心中就有了构想——一定要画一幅阿里山神木林,以表现烟雨中屹立不倒的阿里山原始森林。回来后创作了四联屏大幅山水画《阿里山之魂》(210x480cm)。《阿里山之魂》中有一种树木很突出,那就是“三代木”。我在参观中留意到这种奇特的树木。据说,第一代是被雷电劈断的,长出枝丫后,第二代被日本人砍掉,后来又生长出新枝,枝繁叶茂,形成“三代同堂”之势,非常有趣。我对树木一向钟爱有加,当然不会放过描绘这种特殊树种的机会。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组织的考察团赴台湾回来后,我埋头在广州小洲村的工作室,满怀激情忘我地投入到创作中。感谢广东省文史研究馆的工作人员梁伟智,他送给我个人收藏已久的老宣纸,使我绘画时效果更好。《阿里山神木林》和《太鲁阁激流》这两幅山水巨画创作完毕后,恰逢广东省文史研究馆成立50周年,我的作品《太鲁阁激流》《阿里山之魂》得以于2003年在广东美术馆首展,并印在广东省文史研究馆编辑出版的书画集《粤海翰墨》上。我的一些学生看到我的作品后,还专门跑到台湾去,回来后说,还是我的作品有激动人心的魅力。2006年,中央文史研究馆在北京举办全国文史馆馆员书画展览,我的作品《太鲁阁激流》代表广东省文史馆参加了展览,被挂在展厅最显眼的地方。据说,这一位置是竞争最激烈的展厅位置,很多省份都想把书画家的作品往该处放,结果安排了我的作品。当时不少国家领导人和著名书画家都驻足在我这幅作品前观赏,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等还在我的作品前和我合影留念。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很多参观的人都表达了对台湾题材非常感兴趣,尤其喜欢画里的云和水的落笔构思、水波打转的笔法,纷纷向我了解技法。我把我的创作体会和经验和他们交流切磋。我认为,山水画不能回避水的创作,现在很多人画山不画水,因为水难画。但是我觉得,越难画的事物就越要去面对。画多了画久了就会发现,水也是有规律的,摸索多了总能出成果,坚持画下去就能掌握比较好的技法,继而熟能生巧,变化多端。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从艺70年。4月12-21日,《阿里山神木林》和《太鲁阁激流》这两幅大画连同我的其他60件(套)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开幕式当天举办了我的学术研讨会,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他的笔下有青藏高原的红柳、雪山、跑马,新疆的胡杨,台湾的三代木,南方的巨榕、红棉以及北方的古柏等等物象,他以敬畏之心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以山水画为载体凸显生命的规律与张力,表现内心的豁达与光明。”对我的作品评价很高。这次展览期间,我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20 件/套作品,包括《阿里山之魂》《黄山胜景写生》1套(10幅)、《怀集写生》1套(10幅)、《西藏写生》1套(14幅)等各时期的代表作。我的岳父容庚先生生前,把他一辈子收藏和研究成果都捐给了国家,我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汇入国家艺术高级殿堂永久收藏,留给后人观摩评说。

多年来,我先后担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画系主任、岭南画派研究室主任;是岭南画派纪念馆副董事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先后由国家选送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新加坡、比利时、澳大利亚、泰国、约旦及东南亚各国和香港、澳门地区等展出。并先后在日本、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举办个展,新加坡及港澳等地区举办联展。作品《珠江春晓》《云峰叠嶂映松涛》等分别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收藏;《归渔》《椰林秋晓》《珠江春晓》《龙松图》等为广东美术馆收藏,《春满南粤》为广东省博物馆收藏,《不尽长江滚滚流》为南海博物馆收藏。2019年中国美术馆收藏了我从1957—2008年各时期的作品20件(套)、51幅。出版有《梁世雄画选》《梁世雄山水画选》《梁世雄山水画》《梁世雄画集》《黎雄才、梁世雄访日画集》《岭南画学丛书——梁世雄》《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梁世雄》《梁世雄绘画六十年》及梁世雄书画集一套(包括中国画集、书法集)等。

如今,我已是86岁高龄,但我壮心不已,仍然要继续努力学习和创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

阿里山之魂(中国画 210x480cm 2002年创作)

猜你喜欢

世雄阿里山激流
信不信由你
《莽原激流》
自况
周世雄书法艺术佳作选登
逐激流
画出激流的声音
“大陆阿里山”春正浓
阿里山
甲午随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