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傣族舞蹈的变异与传承

2020-01-10岳成瑶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变异传承创新

岳成瑶

摘 要:在新时代为了保留与保护民间艺术,民族文化,更多的人去挖掘民族民间舞蹈的“根”,传承其“根”。本文围绕着傣族舞蹈和过傣族舞蹈文化而展开论述,指出在面对“变异”的傣族舞蹈,我们一定要掌握傣族文化的真正血缘,科学“传承”,才能更好的发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关键词:傣族舞;“变异”;创新;传承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傣族民間舞蹈安详、舒缓的动律,来自他们劳动生活的环境和他们传统的审美情趣。傣族舞蹈以灵活、朴实、矫健、感情内在含蓄为主要特征。传统傣族舞蹈蕴藏着神秘浓厚的民族氛围。

一、民族民间舞的变异原因

1.创新的扭曲

民族民间舞在继承的过程中,一些人会被利益所遮住了眼睛,对民族民间舞蹈原生态带来扭曲和破坏。这类人打着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旗号,在过度商业化开发中,“创新”民族民间舞,破坏了民族民间舞的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失去了民族特征和文化内涵,使创新扭曲,使创新变异。更有一些人甚至对民族的文化特色带来丑化和威胁,严重阻碍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传承,破坏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原有的存在价值。

2.旅游业的媚俗化和异化

改革开放41年来,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势头更好,文旅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日益增大。许多民族民间的舞蹈文化融入文旅产业,一些旅游景点,能够见到有商业化的民族民间舞蹈,这些商业包装和改造的民族民间舞为旅游商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效益,这些融合着都市的商业气息,也会使其失去原有的文化特色和区域特征。可游客是否会更希望能够通过一个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来了解当地的生活习惯,美食、民族风俗,而不是通过肤浅媚俗的商业表演带给观众与游客误导,这些误导会让真正的民间传承人感到失望与急切,也会让观众游客们对我们本国家或者本民族的民族民间舞蹈产生错误的认识和怀疑。而这些都是给民族民间舞蹈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带来不利的影响和变异。

二、傣族舞蹈的发展与变流

1.傣族民间舞蹈的由来

(1)傣族族源的由来 独有的文化历史

傣族作为一个典型的跨境民族,居住的地区多与老挝、缅甸、越南等国接壤,所以与东南亚的泰人等就有了渊源关系。傣族居住在我国西南边疆,已有着悠远的历史,早在4000多年前,傣族先民就已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瑞丽江、威远江和元江流域一带生息繁衍,而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等。汉晋时期,活跃在滇西一带的古越人后裔——“滇越”(又叫“乘象国”),以及“掸”、“鸠僚”等和傣族也结下了密切的关系,唐宋时期,分布在各地的越人后裔也进一步的分化和演变,逐渐许多单一的人们共同体也慢慢形成,从而出现了不同的族名。这一时期汉文史记中记载的“茫蛮”、“金齿蛮”、“黑齿蛮”、“漆齿蛮”、“绣面蛮”、“白衣”、“生僚”等,也是早期傣族先民们的他称。除了这些,在元明清时期,傣族也有“白夷”、“百夷”、“伯夷”、“摆夷”、“水摆夷”、“旱摆夷”等称呼。从很多资料中探寻,不难知道,傣族的族称和他们与稻田耕作是分不开的,因古时傣族曾自称“滚傣”,意思是说犁田的人或为“谷仓人”,或许和他们喜爱劳作息息相关。如今“水傣”、“旱傣”、“花腰傣”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他称,地域造就了傣族的风采。

(2)傣族民间舞蹈文化特征对傣族舞蹈的影响

有句谚语曾说得好:“宁盘家中三亩田,不到外面挣辛苦钱”,这正是反映了傣族稻作农业在他们经济当中的主导地位,傣族稻作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说正是稻谷栽培养育了傣族文化。云南傣族聚居的地区良好的稻谷栽培自然环境,使之有了“滇南谷仓”的美称。傣族地区盛产竹子,竹器的编织和使用很广泛,傣族舞蹈剧目中,十有八九是有竹器作为舞蹈道具的,生活文化是艺术的开始。小乘佛教对傣族的社会文化、日常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例如人尽皆知的“泼水节”,人们互相泼上祝福的祈愿,也把不好的东西泼走,傣族舞蹈里也常见泼水的动作,这也是作为水文化的傣族的一个标志。傣族妇女的服饰,更能体现傣族浓郁的民族特色,傣族人民的服饰总是那样富有异国风采,成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可见傣族舞蹈的服装也是那样色彩缤纷,夺人眼球。镶有花边的紧身小背心,下穿筒裙,发顶插翼梳子或佩戴鲜花,看起来别具一格。居住在元江流域的妇女衣着俗称“花腰傣”,外出还戴细竹所制的“鸡枞帽”,不同地域有着各异的别称与服饰,男子的“笼记”也是让人耳目一新。这就是民族文化对民族舞蹈的影响,方方面面,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民族的舞蹈都有着和傣族一般,深涵有本民族的地域风貌,生活习性、宗教信仰等,每一个作为审美主体想要揭开心中的问号,还需从“文化”开始做解答。

2.当下傣族舞蹈的创作与发展

(1)“孔雀舞”对傣族舞蹈的影响

“孔雀”是世界诸多民族的圣物与图腾之一,例如西班牙的黑孔雀,云南小乘佛教的孔雀等,说到“孔雀舞”,大家对它的认识都是从杨丽萍老师开始的,从《雀之灵》开始,一下子进入了大江南北群众的视野。可是孔雀舞是否真的能够代表着傣族的孔雀舞?它最开始在民间真的是这样跳的吗?云南的孔雀舞亦分世俗生活与信仰生活两种,我们从民间挖掘到的民间傣族孔雀舞,一开始是男士跳的,因为只有公孔雀才会开屏,从服饰来说,因为受到小乘佛教的极大影响,那时民间男子模仿孔雀的姿态,就是模仿孔雀觅食,和孔雀的步子,身着服饰就如唐三藏一般,这也是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从信仰生活的角度来看,孔雀就作为小乘佛教的吉祥物,所以最原生态最开始的“孔雀舞”并不是想如今穿着筒裙这般灵巧优美,例如《雀之灵》已有了世俗生活的功利性,从杨老师的《雀之灵》到《孔雀》再到《孔雀之冬》,从舞蹈作品到舞剧,每一个都把“孔雀舞”挥洒的零淋尽致,但这和民间的孔雀舞已截然不同,每一个动作的意义,也有了她自身的突破与创新,蕴含着丰富的个性心理诉求。再例如云南省歌舞剧院的《孔雀架子舞》,孔雀般的架子,稳健的步伐,把原生态的男孔雀的自然状态传统状态形象展现在舞台,让我们看到对“孔雀舞”前世今生的思考。“孔雀舞”对傣族舞蹈的发展,有不好的也有好的,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傣族剧目受到了极大影响,虽然唯美的舞台效果、服饰确实能带来短暂的感官的审美享受,但超越了舞蹈本身就必将削弱舞蹈的本体意义。

猜你喜欢

变异传承创新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变异的蚊子
病毒的变异
形的变异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