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店,凛冬已至

2020-01-10魏含聿

南风窗 2020年1期
关键词:群演横店服务部

魏含聿

“送走他俩以后,我这心里空落落的。”带着我熟悉横店的街头巷尾时,夏毛随口抱怨道。当天早上,他送走了在横店一起“横漂”的最后两个朋友。12月末的横店阴雨绵绵,比天气更寒冷的是凋敝的影视行业。

自2018年的税收风波和“限古令”发布起,来横店影视城拍戏的剧组数量减少了、规模也小了,这使得原本就没有生活保障的“横漂”们,更难依靠跑戏维持生计了。于是,大家纷纷另寻出路。

留在横店的,大多会在跑戏之余拍拍短视频、做做直播,不然每个月跑戏赚的钱可能连房租都交不起。更多的人则选择直接离开,去别处谋生。毕竟对于“横漂”们来说,比无门槛入行更简单的是转行。演员梦,终究也只能是一场梦。

夏毛性格腼腆内向,不擅社交,但因性格憨厚实在,“横漂”的3年多时间里,他交了不少好朋友。“最多的时候我在横店有20几个朋友,大家一起跑戏,没戏的时候会约着一起去周边的山上玩儿。”回忆起过往,他依旧是羞涩地笑着,但语气中多了几分恣意。

等回忆结束,他慢慢收起笑容,回到现实:眼下他不知道还可以找谁一起合租、一起搭伙吃饭。孤独感迫使夏毛也终于开始思索离开这件事了。“再待几天我就准备回家过年了,年后可能就不回来了吧。”

寒冬中的横店早已不是夏毛初见它时的火热模样,这个曾经给予数万人梦想的力量的地方,如今可谓是人去城空。

风很冷

除了去现场拍戏和休息时去镇中心的万盛步行街或横店周边闲逛,以清明上河图路为核心的前后两条路巷是“横漂”群演日常生活的聚集地。可是眼下,不少店面已许久未开门营业,甚至在玻璃窗上贴上“转让、出兑”的告示。

夏毛刚来横店的时候,清明上河图路两侧开满了大大小小的影视公司,有搞制作的,也有选演员的。“我那时候啥也不懂,就经常去那些影视公司咨询、找机会。”夏毛说。但是2019年在老家过完春节以后,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某个晚上锁了门以后,就再没开过了。

初见夏毛是在马哥的公司里,那是当前清明上河图路上为数不多还开门迎客的公司。他本名赵良,因长相酷似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公司名为“晓马云”,在横店人称马哥。

因为喜欢并擅长社交,马哥来横店以后认识了不少影视行业的从业者,后来发现这些人因缺少中介,常常面临类似于“司機找不到剧组,剧组找不到司机”的困境,于是便做起了牵线搭桥的生意。

“在横店做影视行业生意的,几乎没人不知道我马哥的名头。”这句话中是否有水分、有多少水分不能确定,但为了帮助我的采访,他确实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帮我联系到了群头、群演、车队领队等一众采访对象,围坐在他公司的茶几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横店影视行业的落寞现状。

事实上,那些刚一吹到冷风便匆匆关门落跑的影视公司,或许从一开始,便不是真的热爱影视行业。

立项难,融资难,所以制作型影视公司干不下去了;剧组少,需求少,所以外联型影视公司干不下去了;群演没戏接,特约没角色,所以常驻横店的“横漂”们走了快一半了。

但是,此前的一天,横店影视有限公司文化事业部负责人赵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7年在横店拍戏的剧组有294个,2018年有370个,2019年有310个,其实数量并没有减少很多。“至于群演,本就是有来有去,2019年在横店演员工会新注册的演员比2018年还多了2000人呢。影视公司和街边商贩有关有开,这也是市场运行的自然现象。”

听起来有理有据的一番分析,群头姜明第一个表示不同意。按照他的观察,现在的很多剧组都是小剧组,所有员工加一起才几十人,来横店也就拍十几天,和那些动辄三五百人拍摄三四个月的大剧组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什么样的小组都算上,数量当然不少。“影视城的人就爱说好听的,反正他们的饭碗是没受影响,惨的是我们这些底层‘横漂,也正是我们体会得最清楚,到底啥叫影视寒冬。”

横店影视城的鼎盛时期在2016年至2017年,那时,每年有十几个大剧组在横店拍戏,取景地的剧组一个挨一个,一个接一个,几乎每天都有剧组要拍一两百个群演的大场面。而现在的小剧组,对群演、车队和服化道等方面的需求都很低,根本养不活上万人的“横漂”群体,以及那些为剧组提供周边服务的影视公司。

横店冷冷清清的街头巷尾,确实是影视行业低谷期的真实反映。可寒冬里也还是会有影视公司能够平稳运营,毕竟影视行业不会彻底没落。“看影视剧已经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这件事上,马哥很固执。“这清明上河图路上所有的影视公司都关门,我都不会关,行业起伏是正常的,我相信它会好的。”

事实上,那些刚一吹到冷风便匆匆关门落跑的影视公司,或许从一开始,便不是真的热爱影视行业。

2017年,横店政府给出优惠政策,在清明上河图路上开影视公司可免房租,没多久,路两边的店铺就都开满了,毕竟挂个牌不经营也等于赚了房租。到了2018年,政策变为每年补贴8000元,于是就有很多公司陆续关门。再到2019年,政府的租房补贴都没有了,各种禁令和审核制度也更加严格,一整条路都荒凉了。

本店转让

相比之下,小餐馆的经营目的单一多了。绝大多数的小餐馆老板是从外地来的,因为会当厨师,便开个店赚钱养家。当寒冬来袭,群演和游客数量骤减,赚的钱勉强维持收支平衡,很难养家,便会选择及时止损,去别处打拼。

清明上河图路上,与关门转让门店的影视公司一样多的,是边营业边转让门店的餐馆。顾客实在太少,即便是在饭点,从玻璃窗外望进去,也能感受到冷清。几乎没有餐馆雇佣专门的服务员,雇不起,也不需要。老板们在各自的店里刷短视频,有时甚至可以睡上一觉。

问起这一年生意如何,一家山西小炒的老板娘苦笑着说:“现在是中午12点,正是吃午饭的时间,可你看我这店里就你们这一桌,正常吗?但是从9月份开始基本上天天如此啊。”没有生意需要她忙碌,她清闲地坐在椅子上,却满脸疲惫。粗略估算,2019年的营收,不足往年的一半。

寒冬中冷清下来的横店,没有哪家生意能完全屏蔽掉四面八方吹来的冷风。

这些小餐馆做的本就是群演和游客的生意,如今剧组少了,群演们走了,游客们也不来了,生意必然惨淡。“横店的景区都是仿照遗迹搭建的,如果不是为了顺路偶遇明星,旁观剧组拍戏,谁愿意来这里呢?去看真的故宫不好么?”姜明的语气始终是平和的,但面对着影视行业凋敝导致的整个横店生意场的没落,他话语里每一个字中都透着悲观的无奈。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句话正是张彪在清明上河图路上开山东羊肉馆的4年时间里,透过玻璃窗看到的景象。但他并不是十足的旁观者,也完全没有旁观看戏的轻松,因为他的餐馆也在这洪流中起起伏伏地挣扎。

2016年,张彪初来横店,那是横店生意最好做的几年。“我们店门口每天都人流不断,匆匆忙忙、来来往往,像农村的赶集一样热闹。”而在我们俩对话的十分钟里,从这店门口走过的路人就那么一两个。

因为羊肉价高,吃一顿不便宜,极少有群演会来张彪的店里吃饭,来的都是工资较高的剧组工作人员。自2019年4月,之前来的剧组陆续杀青以后,过去常来的回头客就很少见了,因为往年要来横店三四次的人,很多在2019年就只跟着剧组来了一次。工资也低了,没有条件隔三差五就来解解馋的了。

比起那些面向群演的餐馆,张彪的生意只比往年减少了五分之一,还算过得去。“但如果2020年还是这样,那我真的要考虑离开了。”

2020年会好么?这是尚未离开横店的人都在思考的。只是张彪因生意相对稳定而稍显从容,刚来不到一年的赵斌,则因生意始终没有起色焦虑不已。

原本是因为横店的店面租金相对便宜,赵斌夫妇便租下一间小店做小本生意。没想到的是,大半年下来,面对只有3万元/年租金的店面,也几近亏本。他们已经决定了,第一年的租期一到就走人。但合同签的是3年,还要赔违约金。说到这里,赵斌突然眼前一亮,“你来做调研是不是为了开店啊?你看我这个店的位置很好的,你要是想开的话我立刻就把这间转让给你!”

“你会做早餐么?你可以开早餐店。”不等我拒绝,他继续自顾自地建议道:“你看马路对面的那间早餐店,每天去的客人很多的。我们这里是人流和车流的上游,你开个早餐店肯定比他们还赚钱。”

“早餐是小本生意,賣一份早餐可能都赚不上一元钱,看着客人比他们多,其实还真不一定有他们好。”早餐店的老板娘愤懑地反驳道。“以前群演多,半夜收工的,早起捡鸽子的,没戏出来闲逛的,一走一过就会从我们这儿买个包子买杯豆浆。现在啊,不管早晚,人影都见不到几个。”

寒冬中冷清下来的横店,没有哪家生意能完全屏蔽掉四面八方吹来的冷风。

人散了

早餐店老板娘口中的“捡鸽子”,是指没能在微信群中抢到跑戏机会的群演们早起到剧组出发的地方现场找机会。地点在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演员服务部,或距其百米远的万豪停车场。从凌晨三四点便开始有人来,因白天随时可能有临时安排,所以服务部里总是有人等在那儿。

“你看这里,都没什么人了。”下午三点多,我和夏毛走到了演员服务部,这个四间门店大的半开放场地,摆着十几张桌椅,和两个台球案。有几个人在里面闲坐着玩手机,也就两个下象棋下得火热的老爷子,还能让空旷湿冷的服务部显得有些人气。可就算是在清晨,这里也没什么人了,“捡鸽子”这一习俗几乎要被遗弃了。

找了张椅子坐下,夏毛感慨万分:“以前人多的时候,这个椅子是很难坐到的,都要自己搬着小板凳来。人挨着人,冬季阴雨天也不那么冷,大家分享跑戏信息,或者侃大山。”尽管在过去的半年里,夏毛每天都亲眼见证服务部的日渐冷清,但到现在也还是不愿意接受眼前的情景。

未曾见过昔日人头攒动的服务部,我其实很难看着眼前的几张桌椅就想象出昔日的盛况。但服务部东边萧条的宵夜城,却实实在在地让我感受到什么叫人去城空。近30米长的宵夜城有20余个摊位,很多商家的招牌还在,一串串的红灯笼也都还挂着,多看两眼,脑中便很容易浮现出夜夜笙歌的喧闹。

可现实却是,除了宵夜城门口的水果摊还撑着,白天没有一间店铺开门营业。即便到了吃宵夜的时间,也只有水果摊旁的两家门店营业,而进出用餐的客人数量,怕是还不如去宵夜城尽头公厕里如厕的人多。

早餐店老板娘口中的“捡鸽子”,是指没能在微信群中抢到跑戏机会的群演们早起到剧组出发的地方现场找机会。

跟着夏毛在清明上河图路上走了两趟以后,他的情绪更加低落了。“之前这里开的是一家火锅店,便宜又好吃,老板人也好。突然有一天就换老板了,味道变了,我们就不来了。后来这家店也不开了,我也没再在横店吃过火锅。”

走累了,我提出去吃麻辣香锅,因为他说那是为数不多从他来横店起一直营业到现在并且味道没变的美食。“现在随时去随时能吃到,以前我们都要错开饭点去,不然一等就是半个多小时。”不用再排队了,夏毛却并不觉得这值得开心,因为他留恋的不仅仅是那些曾经熟悉的美食,更是那些热烈的、有劲的奋斗时光。

“可是我听说2019年在横店新注册的群演比2018年还多2000人呢。”在马哥公司对谈时,我曾不解地问姜明。

“来得多,走得更多。很多人是来了不到一个月就走了,面对残酷的现实,群演们的理想总是说没就没。”姜明冷冷地一笑,“群演的质量也一年不如一年。前几年来横店当群演的很多都是看了《我是路人甲》来的,现在却都是看着快手和抖音来的,不在一个层次上。”

我又转头问夏毛,你怎么不像大多数群演一样也开始做短视频?他憨憨地笑着摸摸头说,自己不会表达,做直播赚不到钱的。“横漂”三年多,夏毛从群演做到武行特约,他感到自己还算是小有成就。但没想到,这么快就碰到职业天花板了。

马哥推荐他去做幕后,比特约挣得多,而且更有发展。夏毛有些难以拒绝,但其实他并不想放弃演员这条路。“我说年后可能不来横店了,也不是就放弃了,我想去当兵。现在不是正剧比较多么,我觉得当了兵回来去演正剧能更有机会吧。”

我很难理解为什么他会认为当兵可以帮他镀金当演员,但我从他的决定里看到,当绝大多数人都选择在这个寒冬抛弃横店时,夏毛和马哥一样,依然对横店抱有期望。

(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猜你喜欢

群演横店服务部
群演合唱对城市文化建设中作用及其实践策略
群演的“救命稻草”
——在横店影视产业下诞生的演员公会
横店影视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青岛东方影都《群演公社》全国群演大赛海选结束全国“群演联盟”在京成立
横店少了戏
本刊读者服务部实用产品推荐
本刊读者服务部实用产品推荐
本刊读者服务部除四害产品推荐
本刊读者服务部实用产品推荐
《我是路人甲》横店漂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