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2020-01-10王征张浩李伟汉陈琛翟晓建韩虹宋春峰刘扬帆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入选者区段象限

王征 张浩 李伟汉 陈琛 翟晓建 韩虹 宋春峰 刘扬帆

(1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9;2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乳腺癌为威胁女性群体健身水平与生命安全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雌二醇与雌酮与其发病具有直接关联,而绝经年龄晚、第一位生育年龄晚及月经初期早等为其主要危险因素〔1,2〕。此外,脂肪饮食、肥胖、营养过剩等均可增加其发病概率,将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3,4〕。乳腺区段切除术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患者的有效手段,但其术后仍存在一定复发转移现象。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影响老年乳腺癌患者乳腺区段切除术后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针对性参考,以进一步减少预后风险。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的78例老年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的临床资料,年龄61~83〔平均(72.43±3.99)〕岁;肿瘤最大直径2.0~3.1〔平均(2.53±0.27)〕cm;体重指数(BMI)18.6~24.3〔平均(21.41±1.02)〕kg/m2;TNM分期:Ⅰ期40例,Ⅱa期34例,Ⅱb期2例,Ⅲa期2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小叶癌11例,浸润性导管癌25例,原位癌42例;肿瘤位置:内上象限25例,外上象限12例,内下象限23例,外下象限18例。

1.2诊断标准 与《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08版)》〔5〕内诊断标准符合者:①多见于绝经前后妇女,可存在母系乳腺癌史;②疾病早期,乳房内尚无痛性单发肿块,肿块质硬,部分存在乳头溢液,随着病情的进展,肿块增大,可见橘皮样变、局部皮肤凹陷,呈现酒窝征,患侧乳头较对侧抬高或乳头内陷,晚期可见卫星结节,肿块同自身胸壁固定,有恶臭,易出血,可溃破;③同侧锁骨下或腋窝淋巴结肿大,可有远处转移;④通过乳头溢液脱落细胞检查可见癌细胞;⑤经乳腺钼靶X线摄片、B超扫描等确诊者。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纳入标准 ①与1.2内乳腺癌诊断标准符合者;②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均完整者;③年龄≥60周岁者;④经病理诊断证实者。

1.3.2排除标准 ①呼吸功能衰竭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⑤先天性心脏病者;⑥过敏体质者;⑦严重器官功能衰竭者;⑧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⑨肿瘤全身多处转移者。

1.4方法 入选者于术前均需接受乳腺钼靶摄影、乳腺B超、腹部B超、胸部摄片等检查,观察其是否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乳腺区段切除术手术操作方法如下:若患者肿瘤位于下象限,应以其乳头为中心做一放射状切口;若肿瘤位于上象限,则在平行乳晕处做一切口,而后将肿瘤表面皮肤、肿瘤病灶以及胸肌筋膜等切除,乳腺切缘与肿瘤距离应>2 cm,切除完成后,对患者乳腺给予2层以上缝合,而后重建乳房。随后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操作期间需尽可能避免对胸长、胸背、肋间臂等神经造成损伤,尽可能控制手术瘢痕,确保乳房外形的美观性。术毕,加压包扎。

1.5评价指标 ①术前与术后6个月,通过乳腺癌生存质量量表(QLS-BC)〔6〕对两组入选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给予评估,该量表包含社会因子、躯体因子、信仰因子及心理因子,共4个维度,46个条目,总评分范围为0~460分,评分越高提示入选者生存质量越理想。②术前与术后6个月,通过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7〕内体力状况分析标准对两组入选者体力状态给予评估,正常活动为0级;生活自在,症状轻,可从事轻体力活动为1级;生活可自理,可耐受肿瘤症状,白天卧床时间≤50%为2级;肿瘤症状相对严重,可起床站立,但白天卧床时间>50%为3级;病重卧床不起为4级;死亡则为5级。③测量两组入选者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及细胞增殖核抗原P53、Ki67。ER、PR阳性: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占比>1%;HER2阳性:免疫组化染色3+或2+,但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结果为阳性,将未接受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的HER2 2+者视为阴性;Ki67高表达:阳性细胞占比>14%;P53阳性:阳性细胞数占比>10%。同时记录肿瘤最大直径、乳腺癌组织学分级(高分化为G1,中度分化为G2,低分化为G3)与ER/PR阳性者是否接受内分泌治疗。

1.6统计学方法 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秩和检验、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生存质量 术后,患者QLS-BC内社会因子、躯体因子、信仰因子、心理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体力状态 术后,患者体力状态显著高于术前,且无死亡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274,P<0.05)。见表2。

表1 手术前后生存质量对比分,n=78)

表2 手术前后体力状态对比〔n(%),n=78〕

2.3术后复发转移的单因素分析 术后随访6个月,本研究内78例患者中,7例复发转移,71例未复发转移;两组肿瘤最大直径、ER/PR阳性率、HER2阳性率、P53阳性率、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转移组Ki67(>14%)与ER/PR阳性者未接受内分泌治疗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乳腺区段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单因素分析〔n(%)〕

2.4Logistic回归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Ki67>14%、ER/PR阳性者未接受内分泌治疗为乳腺区段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4。

表4 乳腺区段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乳腺癌为肿瘤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且受生活节奏、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促使其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与年轻化态势,可在脑、骨、肝、肺等器官处发生转移,同时还可对正常组织造成破坏,若未及时采取科学、有效、合理的治疗措施,可直接危及生命安全〔8,9〕。此外,老年患者多合并多种慢性疾病,且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创伤较大及全身麻醉手术,导致临床治疗受到一定限制。

外科手术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患者的主要手段,有研究结果显示,对乳腺局部切除后患者给予10年随访,发现91.00%~98.00%者并未出现局部复发,仅6.00%左右因乳腺癌死亡,提示早期乳腺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可获益〔10〕。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全乳切除术创伤较大,易对患者造成巨大心理负担,并造成身心双重损伤,无法实现患者对美观方面的需求,且可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而乳腺区段切除术具有切除彻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优势,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11~13〕。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乳腺癌患者经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具有提高生存质量与体力状态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明确切除区段范围,并依据病灶位置合理调整患者肩胛部高度,促使病灶表面腺体进一步变薄,暴露病灶;病灶切除后应仔细对其皮下组织、乳腺创面及包膜等给予分层间断缝合〔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Ki67>14%、ER/PR阳性者未接受内分泌治疗为乳腺区段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老年女性患者中激素敏感型乳腺癌患病率相对较高,三苯氧胺辅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存获益,可控制复发转移率;同时,其治疗效果可随着激素受体表达的提升而随之增强,与三苯氧胺相较而言,芳香化酶抑制剂可进一步控制乳腺局部复发情况,改善患者预后〔16〕。但值得注意的是,芳香化酶抑制剂可引发血脂相关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骨丢失、骨肉关节症状等风险,故老年患者在实际用药时,临床需进一步为其安全性考虑〔17〕。Ki67属于细胞增殖指数,可对患者机体内肿瘤细胞增殖程度给予有效描述,且在乳腺癌患者群体中,该指标不仅可预测其内分泌治疗耐药、化疗敏感,还可判断预后。且有文献指出,14%为HER2阴性、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Ki67的截点定位,具有治疗预测与判断预后的作用〔18〕。综上所述,乳腺区段切除术为临床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手段,而Ki67>14%、ER/PR阳性者未接受内分泌治疗为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临床需积极采取对应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控制预后风险。

猜你喜欢

入选者区段象限
从青年人才的发展起伏勘察改善人才发展的环境问题
——基于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计划的早期入选者跟踪分析
勘 误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广州地铁CBTC系统特殊区段NCO延伸分析和验证
列车通过3JG和1LQ区段时编码电路的设计与研究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铀浓缩厂区段堵塞特征的试验研究
多学科交融为生态政策把脉——记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杨武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