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有师”成就“无师”
——试论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主体性的养成

2020-01-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包弟高中语文小说

舒 畅

(江西南昌青山湖区南昌十七中 江西·南昌 330029)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以达到新课改的内在要求。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借助课堂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优化语文学习效果。

简言之,对老师来说,课堂是“战场”,语言是“武器”,教师的作用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上场的“战士”,从“有师”到“无师”,最终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的主体作用,实现个性化成长。

1 旁推侧引,出让中心舞台

长期以来,教师稳居课堂C位。居教室中间最前端,不但可以游走于教室任一角落,并且牢牢掌握着话语权。而群聚且囿于一处的学生,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早已习惯性于双方的主从地位。而这种局面正在打破。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当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要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说,教师要退出课堂的中心舞台。不过,退出中心舞台,不是说无所作为,恰恰更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空权限内,运筹帷幄、精研细思,以语言这个工具,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展现,离不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若是教师的教学语言不能有效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将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更遑论积极性与主动性了。

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要“旁”推“侧”引,切忌“直给”。不同学生,性格不一,学识不一,心理不一,每个学生产生的思考必然角度不一、深浅不一。教师不再手握正解,而是从旁导引,允许学生有不同呈现与思考。而这些不同的呈现和思考,才是真正的课堂成果,是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的证明。

在《鸿门宴》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问题:“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或者设计一个课堂小辩论:“项羽该不该杀刘邦?”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参与讨论,项羽的形象也将在学生的讨论中越来越清晰。老师把解读权下放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师生之间的角色也悄然互换了。

2 引而不发,蓄势思考氛围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求之不得,便急欲一探究竟。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和讲解要格外讲求艺术,就像张弓拉箭,引而不发,以此积蓄课堂饱满的思考氛围,然后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的理解必能“如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了。

也就是说,课堂的提问和讲解不但要精心设计,也要把握好机。如果学生对课文缺乏整体感知,教师就给出问题或是连环发问,就会让学生手足无措。对问题的点拨讲解,也应该在学生有了充分思考之后,再来进行。总之,学生是否充分了解了内容,是否充分思考了问题,又是否有充分的讨论与消化的时间,何时切入问题,何时点拨指引,何时讨论,都需要老师对学生的整个课堂表现来做全盘规划。

例如,《小狗包弟》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通读完文章后,直接向学生提出“分析小说主题”的要求,学生通常会感到茫然。如果在这个问题之前,先完成了包弟的形象分析,“我”的形象分析,则再进行主题探究则容易得多。可以先设计比如:“包弟是条什么样的狗?为什么要写友人对包弟的喜爱?我为什么一定要把包弟送走?送走之后又为何忏悔?”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可以逐步让学生意识到时代施加于个体的痛苦,以及个体本应承担在时代中的责任。最后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3 无师自通——掌握过程、方法

无师自通,当然是我们期望达到的理想状态。学生掌握了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上,即使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也能知道该如何完成文本解读。比如,面对文言文,学生能依照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整理文言特殊现象,分析文章内容等几个步骤来完成。面对小说,知道从小说三要素切入,概括情节要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并且,进一步分析小说的写作技巧。学生对鉴赏各种文本不再是坐等老师安排,而是心中已有定规。掌握了过程与方法,学生就算进入门庭了。

我们要认识到,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它决不仅仅是活跃气氛,穿针引线的工具,更应该是“得鱼而忘筌”中的“筌”,“得意而忘言”中的“言”。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得“鱼”、得“意”,至于“筌”与“言”,它们的使命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就已完成了。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高中生实施主体性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环节,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过程与方法。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语言,使其从“有用”到“无用”,完成“有师”到“无师”的过程。教师要力求善用课堂教学语言,优化课堂效果,提升学生主体性,进一步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包弟高中语文小说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在忏悔中呼唤良知
——《小狗包弟》中“良知呼唤”的现象学分析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