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2020-01-10朱其仪
文朱其仪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审题对小学数学教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获取题目信息,进而准确分析题目,直接影响学生解题能力与解题思路。然而,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注重学生如何解题,对于审题则没有做出明确指导,忽视了对学生审题思维的培养,使其没有养成审题习惯,思维得不到固化。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进行探析。
一、多看、多想、反复推敲,锻炼审题能力
“看”的时候应该先看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或什么数量,运算符号和数据各有什么特点的内在关联;“想”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题目联想到相应的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等,通过变形,达到简算。“推敲”就是仔细阅读,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例如,学习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时、分、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题目:一部儿童电视连续剧,播放1集的时间是20分钟,播放( )集的时间是1小时。让学生想一想1小时的概念,1小时等于多少分钟,把题目中的1小时换成60分钟,这样题目就变成了一部儿童电视连续剧,播放1集的时间是20分钟,播放( )集的时间是60分钟。如果学生觉得这句话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还可以教学生把这句话的逻辑给顺回来,比如一部儿童电视连续剧,20分钟播放1集,那么60分钟播放( )集?这样题目就变得容易多了,学生很容易就能用60÷20=3得出答案3。通过这样的看、想、推敲,学生的观察能力、推敲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得到锻炼[1]。
二、读题时要准确,还要帮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
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在教学中教师要自己先范读,然后领读,要求学生在读题时像教师一样,把句子读连贯、读完整。训练学生默读题目,并能自觉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当然,学生还可以标出问题及关键字词,边读边想边找信息。例如,学习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题:学校生物小组种了24盆黄菊花和6盆白菊花,一共种了多少盆菊花?每班分5盆,可以分给几个班?这个问题一共有两问,教会学生在看到题目时不要慌,要一步一步解决,可以用笔把关键词圈出来,将问题简单化。如24黄、6白,一共多少?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得出24+6=30盆。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第二问就变成了把30盆花分给若干个班级,每班分5盆,一共可以分给几个班?这句话如果不太好理解,教师可以教学生将这句话可以转化一下,比如每班分5盆花,30盆可以分给几个班?这样题目又变得很容易理解了。30÷5=6,这30盆花可以分给6个班,这样轻松就把题目解出来了,又快又不会出错[2]。
三、训练学生独立读题,重视检查
许多学生审题审不到关键点,就是因为没有注意题目中的关键性字词。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注意力不够集中,观察时只注意到了整体没有注意到细节,因此造成感知错误,列出了错误的式子。训练学生独立读题,而且要培养学生每道题至少读三遍的习惯。教师不要每次都帮助学生读题,而应该锻炼学生自己读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读题时放慢速度,连读三遍,再提笔答题[3]。让学生认识到熟读题目的重要性,可以时不时设计一些“陷阱”题目来刺激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熟读题目的自觉性,同时也能树立他们勇于解决问题的信心。“查”就是检查,这一点在数学计算中至关重要。在很多环节都做到位的情况下,依然不能忽略检查。从草稿上誊写到考卷或作业本上时是否一致等都需要仔细检查。教师可以通过在作业或试卷上加分来激励学生。例如,学习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读课本上的题: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每人分3支、4支、5支呢?在小组里分一分、说一说。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把每次读题记录下来,独立圈出其中的数字,分析该用除法还是乘法,如果是除法,那么谁应该是除数谁应该是被除数,让学生考虑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低段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进行全面的考虑和规划,针对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策略。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读、多画、多思、多想,在读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题目的关键字词寻找数量关系,让学生在分析对比中明晰题意。这样学生才能重视审题,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掌握审题方法和技巧,才能正确解题,提高解题速度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