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2020-01-10詹军政
文詹军政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在教室中面对面直接理论授课的方式已经不再为人们所认可,教育部也提倡加强对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努力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公式和概念较为抽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需要将知识内容转换为具体的案例和动手操作试验,方便学生理解与掌握。下文将说明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构建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使学生们能够全面、健康发展[1]。
一、开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便于学生理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较为抽象,大量的公式、概念、单纯的数学抽象思维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教师的理论知识倾灌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学生对知识感到枯燥、乏味,不去积极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时,要让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可以先提出一个情景化的生活常识,利用生活常识巧妙地引出所学知识点,最后把知识进行加工,然后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与思考,让学生认为数学源于生活,是在生活中总结的理论依据,最后也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八年级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站在讲台上,然后将手伸到一定高度,平抛或者斜向上抛一块小粉笔头,将抛出的高度、位置和大概的初速度告诉学生,让他们猜测粉笔降落到什么位置,怎么去建立坐标系,怎么去寻找二元一次方程的各个参量,由此将问题引到近年来的热点话题“高空抛物”上,在方便学生理解的同时,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识也可以在这个情景问题中顺利走进学生的视野。
二、设置开放型题目,发散学生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可以跳出思维的框架,具有一种发散思维,在初中数学中,解题思路也是多种多样,甚至一些题目的答案不唯一,也就是没有最完美的解。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这一特点,讲解时设置开放题目,由同学们自主解答,讲解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由同学们进行评判方法的简易程度,当班级内的不同解题思路都表述完毕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解答查看是否有遗漏的方法,并总结查看哪种方法简单直接,哪种方法思路新颖,对其进行表扬和思路分析,让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学会最简单直接的解题办法[2]。
例如,学习三角形的全等时,可以在一个大三角形中构建几个相关联的小三角形,形成一个看似杂乱,实则相互联系、相互证明的图形,在其中找出一对角,让学生证明两个角相等。这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利用角的平分关系、角的平分线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关系、利用小三角形全等的关系,也可以自己做一些辅助线通过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来说明两个角相等。数学中的方法有很多,发散学生的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在遇到较难的问题时,从各个角度寻求突破,将大问题化解成一个个小问题,从而解答。
三、引入课堂动手实践环节,增强动手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分析,也需要进行动手实践,将一些抽象问题通过动手转换成实际问题解决,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遇到一些不方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问题时,教师可以使用电教媒体播放一段操作视频。遇到一些数学教学上的重点和难点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进行讲解,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也许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3]。
例如,在进行位置与坐标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分发一张格纸,由学生在上面画出坐标系,每人再分发一枚棋子,让学生用棋子在坐标系中随意放置并移动,每次移动后读出棋子所在的位置坐标,探究发现当棋子沿着x轴移动时,哪个坐标会发生变化,当棋子沿着y坐标移动时,哪个坐标会发生变化,并总结其中的规律。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坐标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当把各类曲线图形放入坐标时,也可以较为形象地想象到曲线的位置与形状,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通过教学做合一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不仅能达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传教、学习、实践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还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达到自主学习,增强动手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符合教书育人、以德立人的教育宗旨,更能推动数学教育的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