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0-01-10文王梅
文王 梅
初中学生都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想还没有很成熟。化学是一门逻辑、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化学教师要改变过去的讲授制模式,注重对学生个性意识与创新型思维的培养,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逐渐形成核心素养。
一、理论联系实际高效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课本为基础进行教学,同时联系实际生活,不仅为学生之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还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并更适合他们学习的课堂。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模式,灵活地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使其相信明确化学也是一门自己可以学好的学科[1]。
例如,在进行“空气”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互动的方式带入课堂学习,比如: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那么大家知道空气是什么吗?如果空气中氧气占比上升一倍,我们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紧接着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空气是哪几种气体组成的?每一种气体都是有益的吗?把二氧化碳完全去除可以吗?”围绕着一连串的提问把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并让学生对“空气”这一内容多方面进行深入了解,让学生不仅从宏观上了解空气,更让学生从微观上了解空气的组成部分。
二、利用信息技术高效培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的生活中也融入了许多科学元素。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大多学校也已经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教学。多媒体技术的益处在于直观、方便、快捷。化学是一个实验和理论相结的学科,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面对一些难以亲自动手的实验,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提前找好相关视频,在课堂进行播放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化学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和碱”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由课本内容可知: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但是碱性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动画,让学生亲眼见证这一变色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验证动画中的变色和反应速率是否正确。利用信息技术还原实验,也会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对化学课堂产生热情。化学是非常有魅力的,教师需要做的是让学生在每一次实验和观看实验中,感受到来自化学的独特魅力,从而对化学课堂产生更大的兴趣。同时,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化学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形成科学精神,运用信息技术也可以让学生在更安全的环境下对实验进行创新。进而帮助学生对已知的内容与未知的内容进行探索,对已存在的现象进行质疑,并进一步探索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三、运用小组合作高效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传统的化学课教学中,教师是整节课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化学概念。而现如今的课堂要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角色也从教育者变为引导者。以这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将课堂的几十分钟充分利用,由最开始的教给学生知识变为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深入融合核心素养理念,教学效果也会大于之前的传统教学模式[2]。
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的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并参与到讨论中。以小组为单位,查询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点、实验或资料,让学生自主探究所要学习的内容。讨论过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详细指导。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合作需要分配好每个人的任务,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各尽其职,每一个人都在搜索中得到锻炼。在完成小组合作后,各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其他小组进行补充纠正。在完成连贯的学习过程后,再次进行小组讨论,组内总结自己在本次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形成完整的学习过程,进而提升学生科学精神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工作原理,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相关演示,并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进而在着火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改善现有的教学问题,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水平,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继而使其初中化学的学习充实且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