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创新风帆 再现语文魅力
2020-01-10武俊香
武俊香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西城实验小学校 山西太原 030400)
一、理论学习,提升创新理念
在新教材试用过程中,我们已经接触了许多新的教育观,随着新课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必要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此,我认真研读了大量相关书籍和文章,并作了研读记录。我研读的书籍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育学引论》《课堂教学论》《新课程创新的理论与方法》《走进新课程》《新教学模式中的创新思维》《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模式》等。此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上网观看专家的教学录像,研究、领会课改精神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学习好的教学经验,初步感知了创新思维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2]。
二、培训学习,提供实验平台
我还经常参加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及时给自己充电。我参加的培训有:部编版小学语文学科培训,小学教师教科研能力培训,小学教师国学经典培训,语文优质课观摩等。每次外出学习、听课回来后,我都写出详细的学习体会,向组内老师介绍自己的感受,发挥培训的辐射作用,达到资源共享。与此同时,学校还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专题讲座,课例评析,组内讨论等。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我投身课改的积极性主动性,丰富了我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为我大胆创新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勇于实践,敲开创新之门
(一)情境中激发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我注意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创设良好的情境,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课文的感染力,借此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在执教《祖父的园子》,学习17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读本段,然后抓住关键词“自由”进行品读。“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然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自己放进去,读出作者自由自在的感觉。在反复的品读中,学生很快融入了情境,走进了这些花鸟鱼虫。在这样美好的情境中驰骋想象、丰富语感,把小作者在园子里的自由感悟得淋漓尽致,把课堂气氛推到一个新的高潮。
(二)质疑中生成创新问题
“学习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课堂上,我经常引导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
1.在课题处质疑
如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紧扣课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了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带着这些问题引领学生读文感悟,体会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2.在含义深刻处质疑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鲁迅先生说:“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学生读后会想:鲁迅的鼻子真的是碰扁的吗?为什么说四周围是黑洞洞的?
3.在重难点处质疑
教学《找骆驼》时,学生提出了这些问题:谁找骆驼?怎样找的?找到了没有?这些问题学生读了文本后很容易就解决了。这时,我继续引导,让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学生在不断的品悟中提出了“为什么照老人的提示,商人就找到了骆驼?”“为什么老人有这个本事?”等比较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学习的重难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学生也懂得了遇事要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
在这样的质疑环节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张扬,智慧的火花点燃了,语文课堂的动态美便产生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因这些创新的问题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这让我们领略了学生内在的潜质,真正看到了学生绽开的童心。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让我们试着放手,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实现质的飞跃。
(三)想象中培养创新思维
美国作家安东尼·罗宾斯曾说过:“想象力能带领我们超越以往范围的把握和视野。”哲学家康德也说过:“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想象能为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活水”,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 如教学《秋天》这一课时,我把学生带到室外,引导他们亲身观察、去寻找灵性,体验秋天的美景。在学生亲身体验了秋之美后,我趁势启发:“同学们能不能想象出冬天和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想象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素材,让学生尽情地想象。这时学生都开动脑筋,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创新意识也在这样飞扬的思绪中诞生了[3]。
又如,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后,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结合这个问题,结合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学生畅所欲言,有的想到了青蛙一定会感叹天的无边无际,有的孩子认为青蛙会向小鸟道歉,还有的孩子认为青蛙说不定会羞愧地又回到了井里……各种新奇的想象,让人叹为观止。这样的问题设计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滋润;大胆创新,生命就会舞蹈。”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正是在不断完善和科学有效的创新中得以不断促进和发展的。教学中,由于我充分发挥了创新的功能,我惊喜地发现,学生思维活跃了,学习兴趣浓厚了,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明显增强了,学生顺着这根创新的藤,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学生在浓厚的创新求知氛围中,乐于思考,、善于反思,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4]。
我愿意以此抛砖引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协作探索,奋力扬起科学创新的风帆,让语文教学展现无穷魅力,在创新中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