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高校研究生的防控及应对措施
2020-01-10周世灿李兴旺胡军红
吴 航,周世灿,张 权,李兴旺 综 述;胡军红 审 校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肛肠外科,河南 开封 475000)
2019年12月8日,湖北省武汉市出现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肺部病变为主的新型传染病患者[1]。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健委)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和检疫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和检疫传染病管理[2]。截至2月9日24时,据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5 982例,其中重症病例6 48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 281例,累计死亡病例908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0 171例,现有疑似病例23 589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399 487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87 518人[3]。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无不显示疫情防控的严峻性。作为人员流动性较大的群体之一,高校研究生也成为这次疫情防控的重点对象之一。教育部已发通知建议各高校推迟研究生及本科生开学日期,笔者作为其中一员,从自身和同学的角度来看,在家防疫期间仍要做好相关工作,既保证自身安全又保证学习任务继续进行。
1 个人防护
1.1 洗手卫生
接触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之一,作为普通大众认为的高学历人才,其防控意识直接影响家人及朋友。未能如期返校,隔离在家时一定要更加注意保持手卫生,尽量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能有效预防病毒的传播。从公共场所返回、饭前便后,一定要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涂抹,洗手方法且建议采取六步洗手法:①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②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③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④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搓洗五下);⑤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搓洗五下;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各搓五下[4]。
1.2 佩戴口罩
2020年2月8日,上海市召开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称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接触传播以及气溶胶传播。而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通过直径>5 μm的飞沫直接接触进入呼吸道,传播距离一般在1 m以内。二是通过在空气中干燥后形成的1~5 μm的飞沫核直接接触进入呼吸道或经空气经呼吸道传播,飞沫核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并传播一定距离[5]。当处于室外环境时,佩戴口罩为降低人群颗粒物暴露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口罩的颗粒物过滤效率对于其效果和人群健康的保护作用尤为重要[6]。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都具备良好的过滤非油性颗粒的效果。口罩的正确的使用方式为:①通过绑带拿住口罩,将蓝色防水面朝外,有金属片的一面向上;②拉开口罩,使其完全覆盖下巴、嘴巴、鼻子,口罩上系带系于头顶中部,下带系于颈后;③用两手食指按压口罩上沿金属片,使其紧贴鼻梁;④取下口罩时,抓住绑带将其取下;⑤将用过的口罩放入塑料袋,然后放入垃圾桶;⑥处理过后及时清洗双手。另外,口罩每隔4 h应更换一次,如果出现渗湿及破损也要及时更换。
1.3 接触隔离
该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预防与隔离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7]。此次疫情正是春运期间,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感染人数和潜在病毒携带者远远高于2003年SARS相关人数。如此大数量的未知风险人口基数,致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强烈建议全国人民,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区。这一做法十分具有合理性,作为容易接受和有能力接受新生事物的研究生,要无条件接受学校及相关部门安排,按计划“宅”在家,这也是最能有效切断人与人之间的病毒传播途径的方法。
2 居家防护
2.1 开窗通风
前面提到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包含有空气传播和气溶胶传播,气溶胶是一种介质,它是漂浮在空气中的颗粒形成的小液滴。对于病毒的气溶胶传播方式,有人担心开窗通风会飘入外面的病毒,其实对此不必恐慌,但一定要重视。病毒的传播距离是跟载体颗粒物的直径大小有关系的,载体的直径越大,其传播距离就越近,通风就是为了保持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化,保持足够的氧气浓度,减少二氧化碳浓度以避免细颗粒物和细菌在室内的富集。
2.2 合理膳食
在此特殊时期,人们的饮食结构也会对预防疫情产生影响。虽然根据目前发布的消息,尚未发现某些食物对抵抗新型冠状病毒有特异性作用,但均衡营养、合理膳食,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重要举措。每天食物中应包括谷类、蔬菜、水果及肉类以满足机体所需蛋白质、维生素等。瘦肉中含有的左旋肉碱对于增强免疫力也有重要作用。另外,处理生肉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也应洗手[8]。
2.3 适当锻炼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做好各项防护的同时,拥有强健的身体才是应对此次疫情的最大武器。受制于减少外出的限制,一些室外活动无法进行,但减少外出不等于减少运动,人们的锻炼活动也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适量的锻炼能促进人体的内循环和内分泌,改善心血管系统,降低血脂含量,对心血管的形态结构和机能有积极的影响[9]。居家科学健身,让身体保持活力,让精神变得振奋,对于应对疫情有很大帮助。
2.4 健康监测
时刻注意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监测,家庭成员自觉发热不适时应主动测量体温,特别是家中有婴幼儿的,一定要早晚各一次为其测量体温。若出现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立即戴上口罩并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筛查[10],途中要避免人员密集场所,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就诊时也应该主动如实告知医护人员自身相关疾病史及旅居史,是否接触高危人群等。
3 不误学习
3.1 网络课程
为了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月27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学生在家不外出、不聚集、不举办和参加集中性活动。研究生作为广大学子中的成员,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科研力量,是创新的生力军,同时肩负不断学习的重任。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并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各个高校应用好网络手段,要求任课教师利用平台功能开展师生教学互动,按照制定好的网上教学计划向学生发布学习任务,切实开展在线授课、直播教学等。另外,部分高校还引导研究生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相关知识,提高防护意识和能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卫生防疫知识。
3.2 科普宣传
在许多人眼里研究生意味着了解更多的知识,包括对最新疫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所以笔者有责任、有义务向家人和朋友进行新事物的科普宣传工作,尤其是医学类研究生,可以编写科普类文章通过社交网络及时将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疫情防护知识告知亲朋好友。也许有些老年人并不能准确认识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研究生在学习的同时可以积极向家人及朋友分享信息,进行宣传教育。
3.3 投身科研
作为一名研究生,科研工作始终不能松懈,要时刻牢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积极配合学校延期返校的工作安排,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此次疫情防控难度远远超出预期,在被迫“宅”在家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认真阅读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特别是外文文献。同时也要常与导师沟通,汇报近期的工作总结,请导师指导与帮助遇到的困难和疑惑,以保证甚至加快科研进度。
4 心理反应
4.1 心理危机
2月2日,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关于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的通知》[11],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青年时期的研究生阶段也是自我成长的重要阶段,个体面临着自我同一性的建立,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直接影响到自我意识的发展,特别是“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对自我的形成及自我意识的发展的影响力更为巨大[12]。在疫情面前,人们难免会变得焦虑、恐慌,这种不安的心情既来源于对当下生活状态的不适应,也来自于对疫情发展的未知感,害怕自己及家人会被传染等等。
4.2 调适心情
在面对疫情的这段日子里,人们仿佛被“禁锢”在一片狭小空间里,面对未知的疫情,每天只能重复单一的生活方式,也不能去户外进行活动,这可能会导致焦虑紧张或者空洞无聊的情绪产生。为了缓解这些负面情绪,人们应当做到自我调适。首先不必排斥这种应激反应的存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们的警觉性、敏锐性,但如果这种情绪过于严重,就应寻找一些方法来进行放松。可以通过充分学习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消除由于未知带来的恐惧感,另外还可以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听喜欢的音乐,看喜欢的影视,适度在室内做自己喜欢的运动等。如果仍达不到理想效果,还可以参照网络上常用的心理干预技术进行自我调节,比如呼吸放松、颈部操、正念冥想、瑜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