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精品慕课的价值剖析
2020-01-10张颢蓝
张颢蓝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是面向大学生传播思想政治内容的重要途径,它同时兼顾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高校希望通过思政教育让学生掌握最根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内容,并结合新时代、新形势发展态势,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内容,不辜负总书记对中国未来青少年一代的热切期待;通过教学理论内化配合实践教学外化指导大学生的思想与行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传递到大学生心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凸显高校思政教育的责任与意义。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多种技术快速发展与支持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空间与时间限制也被慕课平台等媒体融合形式完全打破。尤其是慕课,它真正拓展了课堂边界,在平台上实现了知识跨山越海、穿梭时空般的快速广泛有效传播,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有了新作为。
2019 年 4 月,中国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会披露,中国目前拥有12500 门上线课程,应用规模达到2 亿多学习人次,可以说课程数量与应用规模均为世界第一。2018 年,我国教育部已经正式推出首批490 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它们在高校和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表明我国的慕课平台建设从数量的积累向质量的打造迈出了坚实步伐。慕课一头衔接教育资源,一头连接莘莘学子,实现了全球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伴随人才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满足了知识爆炸更新与教育形态资源极大化创新。注重对传统教学瓶颈的有效突破与慕课教学的实效性优化,一批高校在思政慕课进课堂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并取得良好成效,为思政教育构建了多元化发展教学平台。
1 高校将慕课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剖析
当前各地高校在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体系中都尝试优先考虑采用慕课教学模式。下面以清华大学为例展开分析,探究慕课在高校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中的具体创新应用。
清华大学是国内首批490 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试点学校,该校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慕课教学项目就是一大创新,授课教师可谓国内高等教育学府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震介绍,该校从2013 年底开始申请开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2014 年9 月课程首次上线,当时选课人数超过13000 余人,参与人数优于预期。该校可组织超过10000 人同时上课,截止到目前该校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慕课已经构建了完整的“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平台,通过它实现了高校思政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累计惠及学生超过20 万名。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教学平台是如何设计与应用的呢?一是线上选修课程。清华大学希望将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政课程教学内容与慕课教学平台完美结合起来,深入讲授课程基本原理以及重要知识点内容,实现知识远程化、延伸化传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想做就做的基本思想,从内容与技术层面制作慕课内容,丰富慕课形式,同时推进课程考核制度。从2014 年9 月开始,线上选修马克思主义原理慕课课程,只要学习完成相应环节,就可在教师指引下参与到线下讨论与考核过程当中并修得学分。目前已经有超过1000 名以上学生通过慕课修得学分,它极大程度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慕课化线上教学发展进程,并实现了学科教学有效推广。二是课程碎片化拆分。当2014 年慕课正式启动后,教师也有意识地做出了思政课程内容碎片化拆分,梳理建设课程框架。为保证课程如期上线,教师还专门组件团队分别录制、剪辑、翻译慕课微视频,同时准备辅助音频、图片等重要教学素材。教师还将教学内容碎片化拆分与教学相关设计联系起来,为课程教学过程提出针对性阅读材料,结合线下讨论与习题联系两大远程慕课模块发展线上混合式教学与线下讨论教学,确保教学设计高质量与课程内容高完整性。三是还原马克思主义原理真实面貌。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慕课教学中,这是教师专门立足的一个较大思考点。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互联网+”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西方价值体系与我国国家价值体系,并在教学中明确学生的价值观理念,体现教育主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希望倡导一种主流价值观的传播,结合慕课教学平台中的固有知识体系与思想体系,专门针对学生展开价值取向教育,正本清源,在教学中还原马克思主义原理一个相对真实的面貌,构建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价值体系。通过远程慕课中的线上交流讨论平台,教师希望通过反复强调与课堂教学回放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知识,并建立相关信仰与价值体系,稳固慕课教学的价值地位,体现平台对学生知识体系、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有机整合过程。
除上述内容外,学校基于慕课形式搭建了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平台评价体系,首先制定对学生科学评价的标准,实行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专门针对学生实施短期定量考核评价与长期课堂学习常规评价。评价初衷以科学评价方法应用为主,希望学生能够在思政课程学习过程中时刻端正自身思想,时刻纠正自身错误,正确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内容,并能够在线上线下都与师生交流畅谈,学以致用。
2 线上线下融合是慕课发挥作用的教学改革价值所在
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是高等教育现实的需要。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多采用线下知识性讲授配合单向性填鸭式教学模式,理论讲授教法严重缺乏双向互动思维,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也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如此教学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无法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内容。高校思政教育亟待改革,需要引入新教学平台、调整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成效,需要更加尊重大学生在高校、在思政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他们实际操作经验与能力的有效塑造。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平台建设正在不断丰富新教学方式,例如案例教学法、问题讨论教学法、视频观摩教学法等等,这些创新摆脱了单纯讲授理论的乏味桎梏,通过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有效调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传统教法无法比拟的。当然,在积极联动互联网平台,融入“互联网+”技术思维以后,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平台建设体系中引入了慕课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好网络教学的远程教育技术优势,同时通过慕课方式体现出教学理念的相对自由、平等、开放,自然而然就成了一种师生喜闻乐见的新颖的教学模式。
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中引入慕课是时代发展的必要。慕课模式为师生提供的是自由开放性教学模式、专题性教学模式以及互动性讨论教学模式,而且在慕课教学过程中还会提供过程动态性评价机制,确保学生在每个知识节点学习过程中都能拥有充足的思考、讨论与自我表现空间,所以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中引入慕课的必要性有以下三点:其一是慕课的开放性设计能够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它所建立的教育平台是开放的,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机制,均符合高校所推崇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思想。在高校推行思政课程建设工作中,教师利用慕课教学模式也能清醒认识到思政课程中理论内容分析的重要性,也能认识到以此加大思政课程教学开放程度的重要性。慕课将不同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学习需求有效地组合起来,搭建多元化课程教学体系与评价体系,可以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政课程教学活动中,实现头脑的理论武装,并将知识内容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其二是慕课的协作性可有效构建新型的学习关系。因为新时期大学生每天都能通过各种渠道接收到各种新闻信息,审美情趣与行为模式都在因此而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通过慕课模式开展思政课程则希望凸显课程内容中深邃的理论性与科学性内涵。在新的慕课教学模式下,教师将不再一味采用传统课堂讲授学习方式,而是充分利用慕课教学平台的协作性突破过往教学经验局限性,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形成教学活动集群,在集群内由教师分配不同的课题项目给不同的学生团队,并鼓励学生团队之间形成交流沟通,促成他们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有效构建新型的思政课程传授与学习关系。其三是慕课的共享性特点可有助于均衡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将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与慕课平台推广联系在一起,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国内知名大学共同参与建设了基于慕课的开放式在线思政课程。同时一些高校还专门邀请国内思想政治理论专业领域以及党建教育领域的名师名家为学生进行专业性、权威性教学内容讲解,广大师生也通过这样的慕课平台在线思政课程实现了思政知识的学习与共享,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时间与空间局限性,在相对公平的条件下学得了知识。由于慕课教学形式中信息的双向传输特性,教师能够在课堂上下真正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程的看法与学习成果。
在高校运用慕课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在肯定线上学习好处的同时,也发现并指出了弊端。最大问题在于教学管理不能进行有效组织,教师不清楚学生的学习时状态怎样,有没有认真听讲与思考,接受能力如何,与线下课堂面对面教学相比,教师难以掌握学生那边究竟在做什么。即便是互动环节,由于慕课学生量大,参与者毕竟是少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磊表示,学生通过慕课做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做线下答疑;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挖掘知识点的难度和深度进行相应的专题教学,配合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的教学内容。这样的线上线下融合,可以取得思政课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慕课教学是高校实施课程思政、体现思政课更大担当的重要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无疑,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仅思政类课程本身是关键,可以说,高校任何课程都有“思政”意义和价值。慕课可以将高校课程的广义“思政”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和传播开来,深入打造课程思政的价值链。
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在教学模式应用与教学理论实践结合方面是存在不足的,只有通过引入慕课等先进教学形式才能打破、甚至替代一些固有传统教学模式,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本身就鼓励开放、平等、共享与服务等教学思想,所以引入慕课教学模式,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思想理念,将一些已经落后于时代的思政课程教学平台转化为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与学生形成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的有机关系,将大学生作为一个个独立的、有个性的个体来看待,秉承服务大学生学习的理念引领他们展开学习探索过程。教师还要树立全心教学理念,切实体会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大学生能够摆脱传统学习中相对压抑的身份束缚与被动的学习角色定位,让高校思政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可以让课堂“翻转”,从慕课教学模式中获得新灵感。
慕课为高校思政课堂教育创新提供多种教学模式,体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思路,更加深入地分析和针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优化教学过程。目前许多高校思政教育非常注重互动性,不仅有远程网络教学,还设置了师生见面互动课,思政教育作为桥梁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丰富的互动交流机会。
4 新时代新思想为高校打造思政慕课提供丰富有力的内容支撑
依托“互联网+”,高校思政慕课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没有围墙的新时代大学”比比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学方式、实施多元化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思想理念、树立开放平等教学环境,均可以充分应用这些专业而且权威的慕课内容,达到突出“为人民服务”意识,突出“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意识,突出“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意识,突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意识的教育目标。同时,高校教师积极参加慕课制作项目,努力让本校思政慕课成果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例如,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7 名老师上阵做慕课,切身感受到了教学新形态走红的意义。湖南工业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精品慕课达到19 门,涵盖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方面面内容。
围绕新时代新思想新实践,高校运用好慕课资源可以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以“新时代的伟大意义你我共同理解”一课教学为例,教师结合十九大报告内容,利用慕课专题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展开教学。该课教学的大专题内容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学习,而小专题则为“三个意味着”,教师会分段落为学生讲解“三个意味着”与“共同理解”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中国新时代的历史意义讲解给学生,通过微视频分别介绍“三个意味着”所对应的历史事件,比如第一个“意味着”就对应了我国改革开放深化发展进程;第二个“意味着”对应了中国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原则,希望学生能够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明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第三个“意味着”对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国家化发展。通过如此精细化的慕课专题分类,慕课教学的基本内涵得以凸显,它从根本上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分配,在细分专题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慕课教学模式的功能优越性。
5 结语
慕课教学模式可以为高校思政教育创建多元化发展教学平台。高校可以将思政教育所希望传达的内容与现代化教法紧密联系起来,切实把握学生学习动态与思想动态。未来,高校慕课教学模式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特别是在思政教育方面,让大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学习知识、武装头脑。高校可以不断深化思政教育内涵,构建最优的思政课堂教学平台,从而在思政教育领域展示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