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2020-01-10莫彦峰

科教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思政体系

莫彦峰 葛 菲

([1]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4;[2]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武汉 430205)

1 新时代大学生的构成特点

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明显的处于新时代的特征与思想烙印,从总体上看他们是有理想有担当,能奉献有责任讲个性的新时代青年,思想上先进,在政治方面也有自身的要求,就自身的发展以及国家的未来而言,均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对社会热点和国家所发生的大事均抱有较高的关心,且有自身的抱负,但同时新时代的大学生又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其思想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深深地受到互联网的影响,被打上互联网的烙印,因此新时代的大学生与此前时代的学生相比,既有其共性又有独特的时代个性。但同时也要看到近十年来,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人才市场熙熙攘攘,造成了一大批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于是,社会上的很多人便降低了对大学生的“认可度”。[1]

2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价值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到现代化建设需要适应,使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升,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开展,须重视针对青少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确保综合素养得以提升。大学生兴趣较为广泛,对事物具较强的模仿性,且有较大的可塑性,在政治、思想方面均表现为不成熟的情况,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重视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利于全面发展愿望的达成,对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予以促进,必须加强遵纪守法方面的教育,同时,使法纪意识不断增强,进而使遵纪守法主动性、自觉性提升,对不健康的行为及意识进行规避。[2]

(2)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重视“寓教于学”工作的开展,需将寓教于学融入课堂,对可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进行培养。通过各学科具体的内容及特点,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除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又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此种教育形式需生动化、经常化、具体化,积极开展正面的引导。以有组织、有计划对课外教育活动进行开展,使学生视野得以拓宽,品行受到良好陶冶,兴趣得以激发,能力明显增强。

(3)有利于完善大学生人格塑造。好的人格受益一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树立高尚的人格,有自己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有正确的看待人生与事物的态度,帮助他们更加积极的看待自己和周遭的世界,从而帮助大学生在自己人生道路上更快的成长与更多的收获。[3]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现阶段,在新时代背景下,重视针对青少年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对青少年的滋养作用,并对其健康成长予以促进,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一项重要课题。故在对重要性进行明确后,需不断对工作方式进行创新,采用多方有力举措,开展对青少年的思想方面的正确引导。于社会的发展而言,新鲜事务不断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原地踏步,没有创新,这样也会落后于时代,所起的作用有限,不能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教育和价值观的塑造的作用,大学生有阶段的特殊性,对大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工作需引起高度的重视,确保措施切实可行,以为社会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4)激励学生奋发有为。大学生属国家较为宝贵的人才积累方面的资源,是国家的未来,当代大学生精神状态如何,对是否可为新时代建设发挥贡献有着直接关联。故针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需对提神振气功能充分发挥,对学生担当有为予以激励。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时,需激励学生坚毅前行、勇于挑战。高校需不断提升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说服力、阐释力,帮助学生将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向奋发进取的价值取向内化,并外化为实际行走,推动个人目标的达成。其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还需对学生创析意识、创新品格、创新精神进行培养,鼓励学生敢于超越、善于审思,努力对实践成果创新,为新时代发展助力。

3 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在进行构建时需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对高校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的新体系予以构建,首先需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构建的主体是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搞清楚主体,才能够站在主体的角度和立场去考虑问题,去构建出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新体系。才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才能够真正上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国家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2)人文性原则。任何教育都要讲求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只有注重大学生的本位性特征,注意大学生处在大学生时期的特点,把思政教育融合进学生的生活与实际中,而不是只讲求理论性的东西,考试的东西,引导大学生用思政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自己对事件的看法与角度,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才能构建起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3)针对性原则。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不是没有目的没有针对性的构建体系的,也不是说这个体系的构建要适合所有群体的,因为大学生群体与其他的群体不同,有明显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特点,因此考虑了大学生与其他群体的区别与不同,构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要有针对性,针对大学生这一学生群体,只有有针对性,才能更好地构建思想政治新体系。

(4)系统性原则。构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体系的构建也要全面,不能片面,只有系统的构建才能完善体系,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漏洞。

(5)目的性原则。构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是有目的的,是为了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能符合时代性特征,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保持高校思政教育的先进性,更好的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

4 新时代背景下新体系构建相关策略分析

(1)促进教育观念的创新。创新是社会时代发展的源源不绝的动力,只有创新才能更好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不例外,创新构建高校思政教育新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才能使高校思政教育永保其先进性,才能为高校大学生的更好的发展保驾护航,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为国家的更好发展做贡献,为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做贡献。

(2)打造专业的教师团队。在高校开展思政课教育中,教师需发挥关键作用,重视铸魂育人、守正创新,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效融入,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建设服务。

(3)建立健全教育机制。只有健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才能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可以构建“四位一体”学习体制,完善思政教育体制,因为完善的思政教育体制极大的有利于思政教育体系的建立。同时打造网络理论学习教育平台,引导大学生学习先进的思想政治理念和理论,成为新时代的思想先进,开放的有志青年,从而更好的为国家的发展,国家的富强服务为人民的美好幸福的生活奋斗。师生主体深入学“四位一体”学习教育体制,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实践,并同时鼓励大学生用思政教育开展实践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使自己变得更好的工具,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具有的思想内涵,作为我国人才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

(4)搭建教育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有载体来运行,若未设载体,则会是无源之水,同时新时代赋予了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载体,更多的内涵,新兴的技术、互联网,均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与依托。

对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相关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工作进行构建,需对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相关传授形式进行不断更新,理念也需不断更迭,同时,对思政教育方法不断改进,进而达到构建目标,为学生自身和国家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思政体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