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究

2020-01-10

科教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信息化课程课堂

李 娟

(武昌首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4)

0 引言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2013 年,教育部启动建设国家教育科学决策服务系统,并于2014 年正式上线。2018 年,教育部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开展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提出全面提高利用大数据支撑保障教育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到2022 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2020 年6 月,教育部发布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以更好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传统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弊端以及系列政策的出台逐步推进了教育信化的进程,加快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

1 传统课堂教学弊端

(1)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传统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师依托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备课并完成授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课前的教学活动参与主体是授课教师,教师依托自身获取的资源进行教学资料的整理归集,设计整个的教学流程。学生在课前的参与度较少甚至是缺席的,课堂上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与沟通,因此无从较好的驱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法有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效接收课程内容和节奏。传统单一的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潜移默化的驱使学生的同质性,无法真正发掘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2)理论和实践稍显脱节。传统教学活动以理论课形式为主,实训实践类课程为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安排初衷是帮助学生扩宽视野,提高学生实际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下的实践类课程安排仍然是以固有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目标,以单个学生实训作业为考核,学生能否真实感知企业环境、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不得而知,也就无从有效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没有能很好的完成科学持续性学习。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全流程教学安排,学生被动接受,听课,做题,考试,结束课程。学生以某一门课程的阶段性结束而结束后续相关延伸性的学习,无法有效持续性的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

(4)评价体系单一。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下,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与之配套的实践类课程的考核方式设置相对单一,考核内容仍然集中在知识点的考查上。学生学习以课程考核为导向,以学科课程课堂教师授课内容为导向,无法突破课堂的教学资源而真正享受学习的过程。如何在不变的知识点下,考查学生在多变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中获取资源,推动学生实践技能提升,督促学生合理规划时间,提升阅读、分析、写作能力的综合素质才是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2 信息化混合式课程改革措施

教育教学的核心回归学生,以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是有效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核心。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为以学生以教学中心提供的清晰的实现路径。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教学途径主要固化在了教学课堂上,在时空上限制的学科资源的获取性和延伸性,无法根本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性,降低了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当下信息化教育的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较好的打破了静态的课堂教学,动态持续性的以学生特质为中心教学内容得以大大补充。

(1)建设符合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的混合式信息化课程模式。慕课、翻转课堂以及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构成现阶段主流混合式教学模式。慕课是互联网教育下的大规模开放性的网络课程。翻转课堂旨在重新定义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教师以协作的方式满足和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从而引发教师角色的变革。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设置了学生准入条件,结合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的混合模式,针对性的根据学生的需求自由设置课程进度、节奏和评分系统。相比较而言,小规模私有在线课堂更适合作为传统教学课堂的补充资源和平台。为了弥补传统课堂统一的教学进度和内容,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的建设可以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导向,班级学生分为学习项目组,教师团队对学生项目组成员进行精准的管理和帮助,引导学生挖掘潜力,发现兴趣,深度的自主学习。因此,专业课程可以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结合开放性的慕课资源量体裁衣地构建适合的小规模私有在线专业课程,逐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自主的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以及展示成果的方式,进行混合式的,探究式的学习。

(2)教师角色的变革。建立高效的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模式,课程资源的学习和整合过程,教师扮演重要角色。线上教学渗透入线下教学,并非降低老师作用,并非简单的照搬某个在线课程资源,简单地发布学习任务,机械考评测试,放任学生自由散漫学习。信息化背景下,相较传统课程,线上教学资源安排的多样性、时效性和灵活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能够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结合学生需求,阶段性的整合各种线上和实体资源。课堂上,教师是指导者和促进者,组织学生分组研讨,随时为他们提供个别化指导,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课堂活力。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解决了学时不够、课堂时间难以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理论与实践集中讲授浪费时间等问题。

(3)多学科融合激发持续性学习动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推进具有多学科优势,促进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传统课堂,借助数字化资源,建设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模式有助于多学科深层次的结合,拓展该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使学生开阔眼界,激发其参与度,对那些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学生能够有更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提高课程的完成率,确保其真正获得知识-技术-能力的提升。学生课前可以通过匹配的教学资源分成项目组进行充分的阅读,以了解课程本身相关知识和可延伸的方向,课堂上老师在了解不同学生学习进度和深度的情况下,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和进度,针对性地处理不同类型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互动,确保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效果。课后继续通过混合式教学平台,利用数字化的教学信息持续性进行拓展性地学习。

(4)设置多元化的双向评价体系。线上与线下的小规模教学评价体系的对象应该同时涉及学生和教师。对学生课程的考核更应当关注其过程管理以及持续性学习状态。学生学习过程包括课前、课堂和课后不同阶段的学习状态和成果,对学生在线学习时长,在线资料获取范围,分组讨论情况,测验成绩,论文报告质量,实践活动等等多维度的评价。评价活动还可以细化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综合评分。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模式教学离不开教师团队的主导,因此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对于教师的考评也是必不可少的。课程教师首要保证自身的不断学习培训提升,才能更好地筛选和更新课程资源,保证小规模在线教学平台的适用性。因此,对于教师考核重要方向是混合教学中的在线过程管理,老师精力是否转向更高价值的活动中,如讨论、任务协作、和面对面交流互动等。

(5)维护安全稳定的网络平台。数字化进程下,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网络学习空间,拓展教学的时空,形成虚实融合的教学环境,实现高效课堂是大势所趋。建立健全安全的网络环境、选择稳定的在线教学平台、专业技术维护人员是实现信息化混合式教学的基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混合课堂的数字化资源可以借助国内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超星学习通、智慧树等云平台,依托本专业教学大纲,灵活地整合适用于学生个性的学习需求。将信息技术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化教学、情景式教学、案例教学等相结合,实施差异化教学,促进个性化学习,形成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3 结束语

线上课程信息含量丰富,密集,打破传统单一学科的限制,实现多学科的融合,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延展和相互融合。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拐点。小规模私有在线专业课程教学是融合了实体课堂与在线教育新的混合教学模式,既融合了慕课的优点,又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更加适合学校固有课堂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挖掘其内在学习动力。在进行混合教学设计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知识传授的载体,发挥出课堂授课更大的效益。

猜你喜欢

信息化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