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终身体育思想视角的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分析

2020-01-10

科教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大学

张 娜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0 前言

体育锻炼是人们快速提升自身健康程度的一个重要法宝,但人们当前处于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环境中,拥有种类繁多的现代化工具,涉及到人们的起居、出行、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这样便利的生活环境中,人们的锻炼机会逐渐减少。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尤为重要,甚至关乎着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及进步,随着素质素养教育的全面推广,许多高校教育者加强了对这方面的重视,对学校体育事业进行了改革,并将终身体育思想引入大学体育教育中来,而学校当务之急所面临的重担便是如何推进这一思潮,并找到有效的教育方式开展终身体育教学。[1]

1 终身体育思想概念解释

所谓终身体育思想,主要是指伴随着人们整个生命始终的体育锻炼意识及观念,且是人们自觉养成的、自觉去执行的以及终身遵守的行为体现。这一思想是随着我国科技进步,人们的诸多体力劳动被机器所取代,以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逐渐萌芽出来的新潮思想,这在很多从事脑力工作的人当中,体现较为突出,他们应为工作的特殊性,体育锻炼的机会极为缺乏,这便使得终身体育锻炼成为他们迫切的需求。[2]

2 大学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思想之间的关系

从当前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体育教育理念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体育教学理论体系缺乏完整性,而对现有大学体育教育进行改革,引入终身体育思想,不仅是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下对大学教育的要求,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运动这一良好习惯及爱好,同时也与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特征相符合,这也是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理论体系革新的一个重要体现。其次,终身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体育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产物,二者还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终身体育这一思想除贯穿于大学教育期间外,甚至还延伸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未来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中,养成这一良好习惯,将来他们投身工作之余还能继续注重身体锻炼,获得好的体魄,帮助他们放松身体的同时,更好的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且还能促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开拓。这无疑给到学生的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正面的影响。此外,大学作为国家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高素质的人才当前也需要具备高素质的身体条件,尤其想要获得智力、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良好身体素质的支撑,所以,大学教育者们应当将大学体育事业纳入重点教育项目中来,并引起高度的重视。特别在现代化脑力劳动占市场主导的今天而言,只有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才能帮助人类获得更健康的体魄,这不仅对于延长生命周期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还是社会持续进步以及人才持续贡献的主要动力。

3 大学体育教育现存问题剖析

现代大学体育应当对学生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实际上并未体现出来,很多高校体育教育课相较于文化课而言,处于次要位置,特别很多高校在体育核心素养以及体育发展方面的内容涉及比较少,课堂教学大多局限于篮球场、操场等室外空间中来完成,因而忽略了体育本身所传达的精神以及体育历史方面的教学,在缺乏这类体育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很难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素质。其次,教学理念不足也是一大问题,当前大部分大学体育教师的思想仍然过于传统,大多数体育教师的授课过程都是从安排课程内容、理论技巧的讲解,到动作训练,直至学生熟练之后便可以进行自由运动。这样的教学模式难免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忽视了运动的本质,仅仅只流于完成任务这样一种形式。或者部分体育教师只注重量的积累,他们认为多多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身体负担过重,过度劳累,甚至会出现肌肉拉伤等运动型伤害情况,不仅不利于教学,还会影响学生的兴趣。而出现这类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完备的教学理念做支撑,思想守旧,忽略个体的差异,教学方法不具有针对性,进而使整体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4 基于终身体育思想视角的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路径研究

(1)加大教学经费支持力度及管理制度的完善。完善大学体育教育事业管理制度重点在于建立一套安全的保障防护措施,与此同时,高校领导者需严格执行这项安保制度。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各体育教师及班主任进行动员,配合社会及学生家庭的参与支持,广纳贤见,尤其来自社会及家长的建议,同时做到公正、公开的接受来自社会及家长的监督,对各类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进行全面的考虑。其次,经费准备工作也尤为重要,高校领导只有改变观念,更新理念,加大对体育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方能给予学生良好的运动锻炼环境,以及各类安保措施,从物质基础上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供必要的保障。[3]

(2)改进大学教师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势必需要高校领导者以及体育教师转变以往教学思想及理念,着重在于兴趣的培育。首先,体育教师自身需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岗位及职责,对原有教学方式加以不断的改革创新,并为学生打造出一个活跃及轻松的学习环境。具体教学时,可以借助一些团队项目来营造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氛围,通过团队项目还能帮助学生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其次,充分考虑个体差异,针对女学生,体育课程的教学形式可以改为啦啦操以及健美操等运动项目。而男生方面则可以开展足球和武术等运动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迎合了学生的需求,还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从而便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还能改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潜移默化的促进他们养成较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并推动终身体育思想培育目标的完成进度。

(3)不断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大学开展体育教育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终身运动锻炼这一习惯,并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就需要对教学内容加以不断的改革。由于非竞技类的体育运动(踢毽子、两人三足、太极拳等)通常不会受到运动器材、空间、时间以及身体素质方面的局限,相较于竞技类体育运动而言,其对学生身体的损伤性很小,不仅便于开展,这类运动在学生未来甚至是老年活动中也能够继续进行。所以,可以将非竞技类的体育运动纳入高校体育教学中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非竞技运动训练之后,便可以融入一些竞技类的运动。此外,高校还可以对体育课程当中的运动项目进行设置,将其设置为多项目选课模式,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可以自由选择1 到2 项体育运动来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4)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就以往教学模式起来看,大部分体育教师只注重实践训练,而忽略了体育理论知识的讲授,或者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有涉及理论知识的讲解,但仍然沿用灌输式、示范式的理论教学模式,而没有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反而会令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又或者部分教师在开展体育教育理论讲授课时,往往对体育项目理论基础认识不清,盲目投入教学中,不能合理的安排运动项目流程,从而出现学生身体受伤害等不安全事件。这就需要高校体育教师改革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理论知识的系统讲授,善于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演示教学等,来为学生展示运动项目的正确训练方式及技巧,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正确训练及运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方法,而且还要让他们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及精神,或者亲自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带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当理论教学结束以后,可以让学生快速投入到实践中去,教师则从旁以指导者的身份对其加以鼓励和帮助,以增强学生成就感。其次,高校在设置体育实践课程时,还应当注重对学生体育素质及运动能力方面的培养,尽可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兴趣来设置一些比较容易开展且可以进行持续教学的体育项目,如游泳或者舞蹈等运动形式。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强化讲授,结合具体运动项目的实践,让学生能够在对体育运动有了理性的认识后,带着热情及兴趣自主地投入到锻炼中去,这些都有利于促进他们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4]

(5)扩大宣传及号召力度。就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终身体育思想认识不足,若教师强行灌输这种思想,很容易适得其反,还会影响体育教改工作的开展。所以,为扩大终身体育思想的推广力度,势必需要借助体育运动氛围来达到对学生思想理念的影响并逐渐使其养成持续性的运动习惯。学校可以组织开展运动会,学习园地也可以充分利用起来,粘贴一些带有运动精神的画报,还可以为学生开设体育社团,组建专项体育运动队,并增加对学校体育社团的资金及运动器械投入力度,加强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丰富校园运动器材,以及对校园健身房和室内运动场馆的建设等。甚至可以集中利用几节体育课带领学生观看奥运比赛,宣传奥运体坛英雄运动员的光荣事迹,以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的同时,也能起到终身体育思想的教化作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潮流驱动下,高校体育教师应当转变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推陈出新的扩大终身体育思想宣传力度,结合实际采取多元教学手段切实完成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这一培育目标。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体育运动小常识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