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技术在药物分析实践路径的探索

2020-01-10陈小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信息化药物分析

陈小婉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

药品,用于防病、治病、诊断疾病,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是人民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药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了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保证药品的质量就成为了药物分析工作的关键问题。而药物分析的素养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互整合,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已不能满足药物分析能力培养的需求。本文基于信息化技术手段,探索药物分析课程的信息化实践路径,以培育优质药品检验工作人员为目标。

1 信息化技术是现代教学发展的需求

药物分析是一门“方法学科”,为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药品质量提供了依据,成为药品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它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等学科为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应药物分析内容繁多、化学基础要求高,因此学习难度较大,需要反复学习、归纳总结、理实结合以强化记忆。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把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列为首要发展任务。因此,在现代教学的形势下,把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药物分析教学是基本的需求,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职业素养,服务于社会。

2 开发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2.1 整合知识结构,搭建信息化课程平台

结合药物分析技术领域和药品检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纵向融合基础学科,横向衔接质检部门,并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出发,基于先进的职教理念,对《药物分析》课程进行整合,做到“以少为多”深化学习,扩充课程知识面。运用整合的知识结构体系,搭建信息化课程平台,平台内容包括:电子教材、知识思维导图、授课理论视频、实验操作视频、课件、作业小测及讨论互助交流等。以药物分析课程知识结构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注重课程知识体系的适用性和易用性,以供学生反复学习、温故知新。

2.2 校政企三方合作,丰富教学平台资源,实现资源冗余

根据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校政企三方共同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如药物分析课程,根据检验岗位工作需要,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知识、检验工作、药品检验等课程模块,对模块知识进行规模化、个性化、碎片化的梳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按照“知道、领会、运用”三级目标,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形成碎片化的教学素材,丰富完善教学平台资源。资源应力求丰富多样,在数量和类型上超出模块化课程所调用的资源范围,实现资源冗余,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差异化学习需求,让教学与学习更加智慧化。

2.3 改革课程教学设计,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

教学设计是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来制定,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注重教学内容讲授方法的设计,缺少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活动的设计。教师普遍认为高职课程所需讲授的知识点过多,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完成知识讲授又进行教学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引入,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如药物分析中杂质检查的教学内容,对于杂质定义等概念性比较表浅易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前利用信息化平台的微视频完成学习;对于杂质检查方法等理解性的内容,在课中由教师进行讲授,学生讨论掌握;还可以利用信息化仿真技术,在课堂上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结合平台资源,改革课程教学设计以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要。

(1)教学内容分析。通过对药物进行全面的分析,不仅能够有效促进药品质量的提升,而且在课程学习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质量控制意识,使之将药品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同时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当前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理论方面主要包括质量控制法典规范、药物分析基本方法、常见药物分析规律三个部分。其中关于药物的结构、性质以及鉴别属于药物分析课程的关键性内容,而关于药物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测定属于教学的难点。因此,课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设置顺序,先进行药物结构、性质方面的内容教学,最后开展含量测定教学。其中药物结构、性质属于基础性教学内容,每位学生在药物分析课程学习中都应当掌握这些知识点。

(2)教学过程的实施。将维生素C作为教学案例,维生素C属于人体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被广泛应用在抗感染、过敏性反应等临床疾病的辅助性治疗之中。在2015版的《中国药典》中对关于维生素C的各种药物类型进行归纳,其主要包括偏片剂、颗粒剂、注射液等形式。在对维生素C进行分析教学的过程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维生素C的结构(连二烯醇结构),同时让他们认识到该结构类型具有的一些性能,引导学生在药物结构认知和性质掌握中,形成对药物作用、药物价值的分析,在此过程中掌握药物分析的方法及原理。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展开:

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向学生发送关于维生素C分析的学习任务,例如:让学生思考维生素C为什么放置时间较长之后会变为黄色?学生可通过网络搜索自主探寻相关的答案,完成自主学习。

课上,教师可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主,引导学生自行围绕维生素C变色这一问题展开探讨,让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认识到连二烯醇结构的还原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连二烯醇结构的还原特性来进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通过这种方式,整体知识结构显得较为清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后,学生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围绕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展开进一步拓展学习,同时巩固课堂教学中学习到的知识;此外,教师也可借助在线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为学生解答疑问,引导学生学习。

3 信息化技术运用于混合式教学

3.1 线上线下教学结合,优势互补

现在远程教学系统主要的方式是通过Web在线学习平台方式与教学视频录播直播等以教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方式。这两类的学习模式都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缺少师生互动活动,难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有效地监管,不利于学生药品检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线下教学的优点是互动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到老师有效的监管,但又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利用信息化技术,将线上教学与传统的线下授课有机融合,进行优势互补。如药物分析的含量测定章节,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发布的学习任务,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录制含量测定操作微课,从“学中做、做中学”中学习新知;在课中进行互评自评教师点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既锻炼了学生实践性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精准反馈教学成效

通过信息化课程平台的统计功能,获得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习进度、学习态度、互动答疑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通过信息化课程平台的线上问卷形式构建学习者、课程、老师、企业、学校等多角度教学评价体系。结合平台统计数据、线上互评等综合分析,形成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打造精确的反馈途径,为教师教研质量深度分析提供支撑,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学习效果等多维度判断,不断持续改进以提升教学成效。

4 服务于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4.1 高职普通在校生教育

新冠疫情以来,信息化教学支撑了高职普通在校生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老师和学生地域分离的情况下,使得原来线下教学活动由停置到动起来,让教学得以持续,学生可以反复学习课程平台的知识点,提升了学习效率,充分体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在网上共享了几万个微课以及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答疑,充分反映出通过网络可以促进优质资源的流转及辐射。

4.2 高职多元化招生教育

2019年5月6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首次将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社会生源纳入高职院校招生范围。招生生源由原来的单一生源转变为多类型生源。药物分析的信息化资源平台中碎片化课程体系能满足因不同生源的学习意愿、文化程度、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等所产生的不同需求,在生源差异性基础上实行分类分层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

4.3 职业技术教育培训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包含了“1+X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在药物分析的课程平台中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校政企合作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探索相关专业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的对接互认。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供培训渠道,为学生的继续深造提供知识衔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在的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在教学中的作用已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本文探索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结合信息化技术,搭建网络资源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服务于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培育药物分析的专业核心素养,为药物分析领域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优秀职业一线人才。

猜你喜欢

信息化药物分析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最熟悉的药物伤你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