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大中小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
——以“中外文化之旅”系列双语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推进为例
2020-01-10徐庆
徐 庆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 201620)
1 研究背景
十余年来,松江区政府借助大学城的优势资源,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以下简称上经贸大)、上海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一批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已形成松江区“环大学城教育高地”。同时,通过推进项目式的“大中小一体化”德育课程建设,创造出系列的地方与高校合作交流、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共同促进的德育特色课程,上经贸大附属松江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上经贸大附校)《中外文化之旅》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随着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深入探究,松江“思政人”秉持前所未有的热情,立足岗位,从“心”出发,着力通过校本教材建设推进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在2018年7月17日召开了课程教材重大研究项目研讨会,提出我国一体化课程教材的基本目标:立根本——立好民族的根,铸好教育的魂;补短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过研究解决问题;接链条——大中小学德智体美育一体化,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大中小学教育整体设计;扩视野——在国际视野中反观思考我国的课程和教材项目,解决一流和先进性问题。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教材重大研究项目研讨会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做好结合,注重支撑;二是立足传承,注重创新;三是走到一线,注重实证。
2 《中外文化之旅》系列课程开发与实施
2.1 教材研发
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提出设计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畅想。因此,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成为教育的又一热点话题。随着世界各国对我国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广泛认可,未来的国家建设将离不开现在在读中小学学生的广泛参与,这就对我们大中小一体化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在大中小教育一体化的热潮之下,上经贸大附校充分利用上经贸大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优质师资队伍资源,逐步设计开发中小学生使用的《中外文化之旅》双语校本泛读课程项目。该课程通过多学科的巧妙融合,促进了学生辨证思考中外文化,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世界观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2.2 开发团队
《中外文化之旅》工作由大学+中小学合作开发的多元化团队完成,具体由专家顾问、大学教师团队、高校在读研究生、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师等共同组成。总顾问分别由两位英语语言文学教授(曾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任上经贸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院长,同时也是《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主编),核心指导团队由上经贸大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副教授、2008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跨文化商务沟通》和2011年度上海市精品建设课程《跨文化商务沟通》项目团队成员构成,具体编写团队由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英语翻译、语言学、英美文学优秀硕士生组成。
2.3 课程目标
《中外文化之旅》课程的导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从认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核心素养,更重要的能力是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未来适应社会生活、职业世界、个人自主发展,迎接新时代的社会挑战。
2.3.1 小学阶段具体目标
价值体同:通过参与中外文化之旅的主题活动,得到亲身体验。理解和初步形成集体和组织观念,培养对我党的认同和情感,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从小树立国家观、世界观。
责任担当:养成自我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学校生活的意愿。
问题解决:在老师的指引下,结合文化活动中的现象,发现和提出感兴趣的观点。将兴趣点转化为研究课题,体验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对问题有初步了解。
创意作业:通过实践探究,制作的创意物品。运用上网查资料或查阅书籍自己解决问题。
2.3.2 中学阶段具体目标
价值体认同:参加中外文化之旅主题活动,通过实践,加深价值体验。分享体验、感受,与师生们交流思想和认识,热爱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和我党的认同。通过中外文化之旅主题活动,根据兴趣专长,提高学习和探究的态度,初步形成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责任担当: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学校和大学组织的主题服务活动,培养小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愿意参与学校活动,增强服务学校的行动能力;有探究问题的意识,愿意参与大学活动,对生活、自己、学校负责任的社会公德意识。
问题解决:能关注中外文化之旅活动中的现象,深入探究和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将感兴趣的问题设定为研究小课题,运用学会的知识展开研究。能主动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做基于证据的解释,形成探究性研报告或研究性作品成果。
创意作业:将创意动手实践,通过制作,开发实践和审美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利用网络信息化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2.4 教育教学主要形式
《中外文化之旅》系列课程围绕课堂教学、国际文化体验、文化讲坛、实践调研、文化社团、教学评价等方面全面展开。以课本为载体,以课堂为出发点,利用大学和上海地区优质的国际交流资源,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同时培育学生承担责任的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2.4.1 国际文化体验
《中外文化之旅》主要创新了两种国际文化体验形式:一是国际文化日。在教师和教材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学习研究他国文化艺术乃至风土人情,制作成可以展示、可以表演、可以活动等丰富多彩的作品,各国驻上海使领馆工作人员也会准备本国的文化艺术乃至美食等信息材料与实物,在一年一度的“国际文化日”平台上,中外人士共同合作展示或共同探讨,让上经贸大附校学生真实感受国际文化氛围。上海外语频道曾专题报道过大学精品实践课程和“国际文化日”活动。中小学生从中特别受益,此项活动受到的追捧与欢迎程度是有目共睹的。二是中东欧孔子学院外籍学生国际交流日。中东欧孔子学院已经连续9年举办“外籍学生上海夏令营”活动,受到国家汉办的高度认可。上经贸大附校借助此平台,采用语言文化交流、浸入式文艺文化交流体验、丰富多彩的制作传统美食等内容,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了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受到历年参加此活动的中外师生的高度认可。
2.4.2 文化讲坛
配合《中外文化之旅》课程教学,上经贸大附校还开辟了“思源讲坛”。两年多来,“思源讲坛”以英语教授专家为主,分别展示讲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理、历史、文化等精彩教学内容,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兴趣,学校还专门创办“英语专家工作室”对师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对拓展上经贸大附校师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师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2.4.3 实践调研
《中外文化之旅》双语教学还特别重视实践调研,通过语言擂台,即依托高校组织的中外语言类擂台资源,整合中外文化活动,持续举办诗词大会、英语演讲、英文词汇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检验自己诗词、英语和词汇水平的平台,营造了学习和应用语言的良好氛围,增加了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同时,上经贸大附校还利用暑期组织学生海外游学,探访各国知识及其对他国的认知,体验多元文化,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英语语言与文化,树立国际文化交流自信心。
2.4.4 评价形式
根据17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文件精神,《中外文化之旅》校本课程的学习评价更重视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进步和发展,采用了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的办法,如,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以“环球文化之旅——附校航班号”“中国城市形象大使附校站竞选”等英文情景剧完成课程汇报展演;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国际交流日”的活动报告;如指导学生从课程学习之处记录自己的学习成长,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作能力三方面着手,形成自己的学习成长报告,等等。同时,课程开发和实施团队通过问卷、访谈的形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课程的评价建议。
3 结语
三年来,结合《中外文化之旅》课程教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在课程内容的优化选择、信息资料的科学编排、教学评价的求实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探索。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她不仅仅是一个交流工具,更是打开更广阔世界、领略全球多国风土人情、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金钥匙,《中外文化之旅》系列双语校本课程的成功开发和实施为“大思政融入小课堂”“跨学科育人”搭建了更广阔、多元和创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