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策略

2020-01-10吴少林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工匠劳动院校

吴少林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宜春 336000)

0 前言

在新时代,工匠是时代所缺少的,传承工匠精神对提升民族精神的力量具有积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开展要着力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职业精神,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努力培育出适合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升,不但需要具有某一个领域的人才,还需要具有深厚职业精神的人才。工匠精神是对事业的专注,也是对工作苛求完美的表现。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时代就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工匠精神缺乏是时代发展的问题,只有从全社会领域内树立尊崇劳动的风气,才能够努力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观念,发扬和传承工匠精神。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一般指的是工匠追求完美的职业精神,集中自身的精力精雕细琢手中的产品或者将手头的工作完成得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工匠把产品当作自身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工匠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理念,自身享受产品从手底下经过打磨而日趋完美的过程,并且该过程不以获取利益为主要的目的,重要的是注重完成工作本身。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工匠精神下,工人工作追求产品的极致完美,注重细节,讲求精益求精,不惜花费精力和时间对产品进行打磨和改造;第二,工匠精神是专业和敬业,致力于打造出优质的产品,努力争当行业内的佼佼者;第三,工匠精神是严谨认真,对待工作时要求非常高,决不偷懒省事,工作采取严格的措施,确保提升产品的质量;第四,工匠精神是对待工作保持专注的态度,并且在用材、检测方法、工艺流程等方面坚持不断改进和追求完美。

2 工匠精神的意义

2.1 工匠精神是完美产品的重要保障

随着我国科技力量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中国不再仅仅是制作强国,产品的创新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为了突破“中国制造”的软肋,部分企业则耗费巨资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技术,但是从实际的生产状况来看,国内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如先进发达国家企业的产品质量,究其原因并非设备和技术不达标,关键在于职工缺乏工匠精神,在产品的生产环节缺乏苛求完美的态度。对比发达国家,其产品之所以能够受到更多人的认可,在于其产品的质量是完美、可靠的,企业职工富有工匠精神,如德国的手表、定制服装等会让人想到人们对产品完美的追求。因此我国企业要想得到飞跃式的发展,就要注意培养职工的工匠精神,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激励职工在工作岗位上追求完美。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要培养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使他们能够出色的完成手中的产品或者工作,在千百次的实践锻炼和捶打中磨砺自身的工匠精神。

2.2 工匠精神为企业的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所生产的产品也日新月异,一些企业为了获取高额的经济利润,在生产、用料环节做手脚,生产出以次充好的产品,不断的缩短产品生产的周期,尽管可以短期内实现经济效益增长,但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不负责任的生产方式必将会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淘汰,为了能够实现企业的长期盈利和可持续发展,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企业只有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才能让更多的消费者为其买单,否则既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升,也难以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企业只有视消费者为上帝,只有获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才能够将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经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工匠精神的内涵来看,工匠精神的传承必定会让生产环节少一分浮躁,多一份脚踏实地和专注持久,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

3 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生态

3.1 劳动与劳动教育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与手段,也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道德上发展的源泉。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发扬劳动教育的精神,要求从教育的上层、教育外部环境等出发,共同营造一个尊崇劳动、热爱劳动的教育氛围,打造一个热爱劳动教育的环境,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在高职教育环节,发扬工匠精神,关键要求学校教师从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融入职业精神,使学生形成正确对待劳动教育观念。缺乏科学和良好的劳动教育理念,学生的成长以技术和会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为此发扬劳动教育精神,要求全社会共同参与进来。

3.2 劳动及劳动教育在社会场域中的境遇

当前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面临着一定的困境:第一,劳动本身是平等物高低贵贱的,但是在社会错误的理念引导下,很多人认为劳动分为三六九等,一些人对体力劳动存有轻视的态度,对劳动教育则存在较大的误解,给劳动行为贴上了有色的标签;第二,学校的劳动教育工作不到位,中小学阶段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学校劳动教育不被重视,“唯分数论”的教育思想使劳动课程不受待见;第三,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劳动教育存在功能缺位的现象,学校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到课程教育中来,而缺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专业学习本身是为了在社会上获得一份良好的职业,但是学校将精力放在教学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学生的教育活动缺乏良好的规划,相关的课程大多是一笔带过,没有真正的将教育课程渗透到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来,并且在知识与技术本为教育的理念下,教育的技术被无限放大;第四,学生普遍存在不爱吃苦的心理,觉得自己毕业以后应该从事轻松不累的劳动,而普遍看不上体力劳动,一遇到工作条件艰苦、工作环境恶劣的情况就会选择退缩,因此也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就业困难等问题。

4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策略论析

4.1 建构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民的劳动,社会也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高职院校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大力发扬工匠精神,积极传播工匠精神的理念,将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加快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推崇尊重劳动的风气,并将劳动教育融入到现代的教育环节中,积极完善劳动教育的方式,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水平,满足更多人参与到劳动教育中的需求,并为培育出优秀的劳模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建构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需要高职院校、政府、社会共同参与进来,学校可以联合企业了开展丰富的劳动教育活动,并要求企业的劳模到高职院校开设讲座,鼓舞学生们认真对待学业以及工作,励志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时代劳模。学校也可以开设相关的技能竞赛活动,举办技能竞赛月、劳动活动周,使学生们可以正确对待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选择出适合自身理想和特点的劳动活动,为今后的职业道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使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回归本质。在工匠精神视域下,劳动教育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形成自律的精神态度,对待学习和工作都保持着一颗精益求精的信念和理想,在完成学业以及工作上都能追求完美、不断改进,尤其是对从事生产型劳动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是尤为重要。

4.2 塑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优质人才,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向导,高职院校应积极塑造一种崇尚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高职院校要厚植工匠文化,培育积极向上、认真严谨的校园风气,教师要主动成为工匠精神的表率,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将工匠精神渗透到自身的生活与工作中,如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开展高质量的教学,将教材知识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工业企业发展的现状,并体会到工匠精神对社会发展以及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丰富的校园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引领深刻体会劳动的脚趾和意义。同时学校还应在全校范围内推崇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充分挖掘师生中的典范,营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

4.3 构建多方共建的社会支持系统

面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弱化、边缘化的行为,社会也承担着不可摆脱的责任,只有在社会范围内引领尊崇劳动的氛围,才能够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理念,为此政府、新闻媒体、企业要共同参与到提升劳动教育质量的工作中来。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引进先进的政策措施,并加强对政府资源的投入,构建完善的现代职教体系,搭建人才成长沟通的桥梁,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程度;政府还应从国家层面建设工匠精神培养制度,增加技能人才、高素质劳动者的福利待遇,营造尊崇劳动的良好氛围;新闻媒体要坚持用正确的价值观念来引领社会对劳动认识的舆论方向,宣传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的精神,形成尊重劳动、劳动者、知识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发挥正确的劳动价值引领作用。

5 结语

高职院校是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出富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促进民族的发展和强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崇工匠精神,需要高职院校、企业以及政府的共同该配合才能实现。在工匠精神视域下的人才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完善人才教育的基础,并打造人才教育的体系,加快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系统,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成才观,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理念,并从劳动收获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获得更为精彩的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劳动院校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工匠神形
热爱劳动
工匠赞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