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共育:亲子活动的情境创设

2020-01-10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共育气球家园

王 蓉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早期教育系,山西 运城 044000)

家园共育是幼儿亲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幼儿教育必须在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教育部在2012 年发布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关注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通过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为实现这个目标,幼儿园与家长必须重视家园共育的重要作用,以情境创设丰富家园共育中的亲子活动内容,互相配合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一、亲子活动中情境创设的宗旨要义

亲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亲子活动中,教师、家长和幼儿通过情境创设可以使亲子活动中的情感流动更为亲切、自然、顺畅,丰富幼儿情感体验的同时,使家园共育的效果更为明显。

情境创设的核心是“情境”,它是一种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优化教育环境,将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实现幼儿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1]。以“情”为经,以“境”为纬[1],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情感的触发点,在情境创设中多用情、多用心、多用力,增强与家长和幼儿的紧密联系,运用情境创设中的核心思想,打通家园共育的实践通道。

二、家园共育亲子活动中的情境创设

在亲子活动中,首先要明确多元主体的协同配合。教师、家长和幼儿三者都要充分参与到亲子活动中,才能使亲子活动顺利开展。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情境主题时一方面应关注活动的安全性和适合性,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则是要注重教育的全面化,关注幼儿在情景创设亲子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一)劳动情境:强化幼儿主观体验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生活实际,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为实现这个目标,幼儿教师可以创设以劳动为主题的情境,使幼儿在体验劳动的快乐中提升观察、探索等方面的能力。

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3·12”植树节创设以“种植”为主题的亲子活动。幼儿园在活动开始前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幼儿园宣传栏等做好亲子种植活动的宣传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家长植物种植的基本方法,并发放花籽和种植工具,没有条件的幼儿园也可以让家长自行准备。家长可以选择阳台、花园等位置开辟种植角,与幼儿一起播种、浇水,中班和大班的家长可以与幼儿共同开展观察记录、拍照分享等活动,通过班级微信群等媒体平台发布种植日记和植物的成长照片,使幼儿在劳动情境中亲历种植过程,认识植物世界,在劳动中体验乐趣,促进其科学素养的提升。植物开花后,教师要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对积极参与的家长和幼儿提出表扬,以提升幼儿及其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积极性。

又如:寒冷的冬季,妈妈们由于经常做家务手都变得干燥粗糙了,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主题创设制作护手霜的劳动情境,让爸爸们和幼儿一起完成这个为妈妈做爱心护手霜[3]的任务,呵护妈妈辛苦劳动的双手,表达对妈妈的爱。活动准备阶段,教师要及时与幼儿的爸爸取得联系,并将制作护手霜的流程通过微信发送给爸爸们,让爸爸们提前准备好蜂蜜、白糖和白醋,趁妈妈不在家的时间和幼儿一起制作完成护手霜,给妈妈一个惊喜。这样的亲子活动不仅让幼儿和爸爸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让幼儿能够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

(二)游戏情境:助力幼儿快乐成长

亲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够发展幼儿的多种才智,增强幼儿的运动能力。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以游戏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助力幼儿快乐成长。

例如: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运用手的游戏比较多,那么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的亲子活动日开展一项运用脚的小游戏——“隔空运‘砖头’”[4],通过幼儿与父母的配合来锻炼幼儿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毛绒玩具和椅子,在游戏开始时让爸爸或妈妈与幼儿面对面坐在椅子上,大约相距一米远,然后两人之间开始用脚传递“砖头”,在规定时间内传送次数最多的为优胜者。这样的游戏情境也可以在家中反复进行,对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培养幼儿与父母之间的默契度大有裨益。

又如:许多“80”后父母小时候玩的“挤油渣”[5]就是一种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增强幼儿安全感和自信心的游戏。教师可以将游戏的规则通过微信传送给家长,由家长带着幼儿在家中进行。父母中一方与幼儿身体相抵抗,互相用力,并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另一方可以用手机记录下这个过程,在微信群中与其他家庭和教师共同分享这个游戏所带来的欢乐。

(三)学习情境:激发幼儿探索精神

在情境创设中,幼儿教师必须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他们独立思考,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发现精神和创新精神。其实利用简单的道具就能帮助家长创设一个学习情境,让幼儿从生活现象中学到知识,并对学习知识产生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气球这个道具将情境创设方案发给家长,让家长配合在家中进行两项实验,从物理现象中学到知识。第一个实验是“气球喷泉”[6]。在家长的看护下,让幼儿将气球套在水龙头上,然后打开水龙头注入三分之二的水,接着托住气球底部,将气球放在盆内,最后松开手,气球中的水就会像喷泉一样喷出来。简单的实验却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同时锻炼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引导幼儿完成试验后,家长要及时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帮助幼儿理解简单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第二个实验则是“忽冷忽热的气球”[7]。家长将气球贴着幼儿的脸吹气球,然后询问幼儿有什么感觉,是否觉得暖暖的,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再将吹好的气球贴着幼儿的脸慢慢放气,再次询问幼儿的感觉,则得到的是与之前相反的回答,这正是气体做功的原因。利用一个小小的气球道具,教师就能指导家长在家中创设学习情境,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获得 知识。

(四)互动情境:共度美好亲子时光

亲子活动的核心就是互动,在互动中成长、在互动中共度美好时光。幼儿园教师要紧紧抓住亲子活动的核心要义,在创设情境时深入思考,选取最能够促进亲子互动的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有效完成家园共育的任务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切水果”[8]的游戏,让家长和幼儿在频繁的互动中拉近距离。这项活动需要父母和幼儿共同完成,妈妈可以作为起始方,说出水果的名字,幼儿作为命令方,当妈妈说出水果名字的时候,幼儿则说“切”并做出切的动作,爸爸则作为跟随方与幼儿做出同样的动作;而当妈妈说“炸弹”的时候,幼儿与爸爸共同双手环抱不说话。这种互动方式,一方面可以邀请家里其他人来共同参与,密切全家人的亲密关系;另一方面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竞争和对比,这对于其身心成长是有益处的。

又如:无论是什么季节,做操都可以帮助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力与活力。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在班级活动日或日常家中共同开启“课间操”模式,增强教师、家长、幼儿之间的互动。如在幼儿园内,则可以形成家庭之间的比拼,或幼儿之间、家长之间的竞赛,比比谁做得更好、更标准、更到位。如在日常家庭中,则可以号召全家人在固定时间开始“课间操”活动,互相监督动作是否准确,并将整个过程拍摄小视频上传到网络,作为家园共育的优秀成果。

三、家园共育中亲子活动情境创设的反思与总结

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趋势,幼儿教师在亲子活动中扮演的是引导者和辅导者角色。实践证明,情境创设在亲子活动中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前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并与之共同努力创设相关情境,助力幼儿教育质量提升。同时,教师自身还要增强专业能力建设,积极研发新的亲子活动,并在今后的情境创设中把握家园共育的核心思想,适时借助新媒体与互联网技术,注重亲子互动激励策略的配合实施,不断提升幼儿综合能力。

总之,亲子活动是幼儿园家园共育交流合作中的特殊媒介,通过亲子活动,教师、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情感互动有了新的途径,互动效果也更加突出。在亲子活动中创设不同情境不仅能够提升亲子活动的亲密感、体验感和成就感,还能进一步激励幼儿的潜能开发,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共育气球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找气球
绿家园
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