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质量提升之误区、问题与路径

2020-01-10陈九双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教师

陈九双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思政部,河南 开封 475004)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质量提升问题的提出

虽然高等教育大众化满足了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但是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不仅是对自己和家庭数十年时间、金钱、精力付出的回报,关系到毕业生本人的生存发展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和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战略大局。这是党和各级政府以及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和不可回避的问题。要破解这个关乎民生和社会稳定大局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必须重视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质量提升问题。课题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认识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路径展开系统研究,旨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推动全国高校毕业生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质量提升要澄清的几个误区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四大模块任意分割的误区

纵观当今高校采用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材,尽管名称不尽相同,但其课程体系的内容基本上包括“绪论”“职业生涯规划篇”“就业指导篇”“创业教育篇”四大模块。现实社会中的国内顶尖高校的毕业生,出国留学约20%~30%,保研、考研约40%~50%,现实就业约20%~30%。由于“名校效应”、专业急需、毕业生优秀等因素,这部分面向现实就业的毕业生较容易就业,甚至对用人单位“挑肥拣瘦”。所以,国内顶尖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侧重讲述“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模块,很少讲或者根本不讲“就业指导”模块。而普通的大中专院校,特别高职院校,则更多地把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集中在“就业指导”模块,不讲或者很少讲“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模块。这种表面看来注重对“就业”与“创业”加以侧重区分的方式,实质上存在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内部逻辑关联性的认识误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需要重新认识自我的。“认识你自己”是德尔斐神庙的铭句。“苏格拉底以此要求首先研究人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为使灵魂不至于盲目,必须求助于灵魂内在的原则去发现事物的真理。”[1]34-35可见,一个人只有认识了自己的个性、气质、兴趣、特长、潜能、禀赋、知识与技能等,才能扬长避短,做好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只有重视职业规划,才能更好地就业、创业。而“认识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是在充分认识自身条件和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2]”。因此,各个高校、各级各类的大学生都应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习。

一般而言,一个刚刚毕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初出茅庐”“涉世未深”,经验不足,能力有限,财力有限,先就业是明智之选。随着经验的丰富,阅历的加深,资金的积累,借助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文件和优惠政策,新时代大学毕业生萌生创业的冲动是允许的、鼓励的、提倡的,也是可能的。这又充分说明不仅“就业指导”内容十分重要,而且“创业教育”内容也十分必要。这就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不是等到大学生临近毕业的半年才临阵突击“磨枪”式地“技巧培训”,而是从新生一入学就要全程开设的必修课程。不是侧重“就业指导”或者“创业教育”,而是包含“绪论”“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等全部内容的有机统一的全方位学习。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责任教育与实操缺失的误区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即将全面建成,社会财富有了一定的积累,部分大学生毕业后的一段时间不急于就业,甚至工作不满意就不愿就业的现象也客观存在,成为实实在在的“啃老族”。一些大学毕业生对于党和政府促进与扩大就业的上万名“农村特岗教师”和“三支一扶”计划不感兴趣;在“双向选择就业”面前陷入彷徨、迷茫。这说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不是简单的“就业技巧培训”,而是全程“就业严峻形势的教育”、使命担当的教育、化知识为经济的责任感与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教育。理论教育不可少,但如果大学生足不出户地“纸上谈兵”也是不行的,必须脚踏实地在就业创业实践中经受磨砺和锻炼。

三、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质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题组在对5 所大学发放500 份、收回450 份调查问卷的调查中,注意到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质量提升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课程体系存在短板、任课教师“真心教”的难题、大学生“真心学”的难题、高校支持就业创业课程政策不够、校企缺乏合作长效机制等。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体系本身存在的短板问题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的教材编写虽然不断修订,但教材的及时更新问题仍然存在。现实中,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不高、能力不强的原因在于:企业需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规则意识、诚实守信等综合素质的毕业生。而现实的就业创业课程缺少或忽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相应的内容。教材过于注重教材体系而不是教学体系,教材中缺乏关于社交礼仪、信息素养、感恩励志、责任担当教育的新鲜典型的案例,理论上的“空洞”与“说教”,甚至“不可操作性”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教师存在师资薄弱与“真心教”难题

不可否认,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指导教师在主动承担课程、下功夫编写就业创业教材等方面付出了努力和艰辛,具有开拓性贡献。但是,随着国家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由包分配到不包分配的社会转型,高校也相应地由不开设就业创业课程向开设就业创业课程,由作为选修课的就业创业课程向作为必修课的就业创业课程转变,实现了就业创业课程与其指导教师从无到有的深刻变化。但是,当今高校的就业创业课程指导教师绝大多数是“半路出家”而“自学成才”的教师,他们“受任于危难之际”,承担了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的指导教学任务,师资专业能力是较为欠缺的。另外,现在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绝大多数是由新招聘的辅导员任教,他们在总体适应的同时也存在经验匮乏、就业创业课程研究不深、课程素材缺乏等方面的不足,甚至出现了一些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照本宣科的现象。有成功经验的专家型“兼职教师”和有创业实践经历的企业家到校兼职就业创业课程的就更少了。再者,部分高校教师在进修学历、攻读学位、申请科研课题、撰写科研论文、评职称等方面比较积极,在“真心教”方面则积极性不高。

(三)大学生学习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存在“真心学”难题

当今高校大学生整体上是勤奋好学、努力向上、成绩优异的,但也存在一些忽视、漠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现象:在一些科研型、教学科研型的顶尖高校存在“出国留学深造”和“考研”的备考大军,在一般的“教学型”高校或者专业较冷的高校也存在一些“考研热”的备考大军,在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更多地看中专业课学习,这样一来,导致部分大学生对于就业课程就是一般化地到课、签到、听讲、完成课程任务等应付了事的情况。这些虽不能“以偏概全”,但至少说明一些大学生对待就业创业课程还存在“真心学”的难题。

(四)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存在政策支持不够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校院系不断压缩公共必修课,不仅压缩就业指导课的课时,还合并成超级大班上课,甚至就业课师资时常短缺。这些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进一步降低了高校就业课教师教学动力。而且,高校对就业课程的政策支持还远远不够,缺乏能够调动就业指导课任课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措施与机制。

四、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质量提升路径

(一)补齐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体系短板的路径

鉴于前面所分析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方面存在的问题,补齐这些短板,就可以使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质量得到提升。课题组认为应主要补齐以下短板:

1.课程要补齐“立德树人”内容的短板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高等教育承载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使命”[3],高校就业创业课程的任课教师,既要“授业”即传授就业创业理论,又要“传道”即通过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立德树人,引导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地做人。只有厚德才能载物,只有先做人才能好做事,而做人先立德。因为大学生在现实就业过程中的确存在个别同学为了能够签约,伪造简历、荣誉证书、教师资格证的现象;也存在签约后违约、就业后“拖欠贷款”的个别现象。这说明诚信教育不可少。艺术院校的部分毕业生,当了明星或挣了大钱之后移民海外,甚至加入他国国籍。这说明爱国教育不能缺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课程思政理念以“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为根本导向,以促进学生成长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堂都是育人的主渠道。就业指导课程也要体现“课程思政”的内容。所以,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也要涉及诚信做人、踏实做事、爱国、感恩、奉献祖国的立德树人内容。

2.课程要补齐礼仪修养内容的短板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4]16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一定少不了与用人单位人员接触、面试等环节,这时候文明的礼仪修养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面试的成败。就业指导教材是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创业的理论基础,就应满足大学生对礼仪修养知识的需要。

3.课程要补齐信息素养知识的短板

随着当今中国互联网、手机、微信、微博、钉钉、学习通等社交软件或信息平台的普及,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但一定程度上也会混淆大学生的视听,这就需要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来“过滤”虚假信息,防止上当受骗。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获取信息,如何识别信息的可信度、真伪性和如何有效利用有用的信息等[5]。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中需要熟练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网络招聘信息,识别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识破网络中一些招聘陷阱,并充分利用这些有用信息。

4.课程要补齐就业创业典型案例的短板

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需要与时俱进地补充、更新典型案例。案例既要有情况描述,也要有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深刻启发和经验指导的总结。只有新鲜的典型案例才能使大学生“身临其境”地体悟。所以,就业创业课程教材的编写者、各个高校就业创业课程教师编写教材、讲义时均应精心编写典型案例并充实到课程、课堂中。

(二)强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专职化与“真心教”的路径

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师资短缺或者不专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就业创业课程的指导教师是“自学成才”,数量不足,基础薄弱,方法陈旧,创新不强等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建立一支较强的就业创业课程师资队伍,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质量的关键。就业创业师资强,则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就强,质量就高。

解决师资的路径可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从本校优秀教师中选拔核心骨干教师。其次,从校外的企业、行业、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邀请、聘请就业创业兼职教师。这些专家学者和有实践经验的创业精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可以为大学生开展就业创业实践提供经验参考。再次,制定就业师资培训培养规划,加紧培训培养,解决教师“真心教”的难题,并采用优厚的奖励措施、职称倾斜的政策支持等,调动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真心学”问题的路径

在就业创业课程教学中学习主体是学生,教学的主导是教师,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从哲学视角来说: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学习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内因是主要根据,作为就业创业课程指导教师的外因只是条件,而且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要想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质量,就必须解决大学生对于该课程“真心学”的难题。

课题组经过对所任教班级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有关问题的深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中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就业创业课与考研的时间紧、任务重相冲突;“车到山前必有路”的错误认识;学习仅是为了完成课程学分任务;对就业创业课程存在“偏见”等。实质上,大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课的认识并非一张“白板”,而是存在先入为主的“偏见”。哲学家伽达默尔曾说,解释者的“‘偏见’在理解过程中虽然受到检验、调整和修正,以利于显露文本的真理(意义),但这种‘偏见’永远不可能消除[6]”。马克思更为形象地指出:“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7]585因此,没有不带“偏见”的理解。所有这些既说明解决大学生“真心学”的确是个难题,也说明它是一个必须跨越的 “壕沟”。

这就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何以重要和必要的问题。就业创业课程是关系到大学生毕业时能否顺利就业、个体立身安命、甚至立业成家的现实问题。学好课程学生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教师不仅要引导大学生从态度上重视,从理论上学习,从实践上尝试,而且要让学生明白想在今后的就业创业实践中少走弯路、少碰壁,就必须重视就业创业课程理论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8]443”,“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9]200。

(四)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指导中高校支持的路径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高等学校也应该立足自身实际,制订相关计划,不仅要把学生“招进来”“教得好”,而且要“送出去”(就业)。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各种规章制度、各种岗位的设置、各种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高校收入的使用、高校师资的引进等都要回归教学。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质量提升离不开高校的政策支持。这就需要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的 提升。

综上所述,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质量的四个路径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统一整体。这四个要素功能的优化以及整体功能有机统一融合的发挥,必将大大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程教师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