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峰运用灸法验案赏析*

2020-01-10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艾柱陈师寻常疣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 浙江 嘉兴 314001

陈峰主任中医师是浙江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在针灸文献、刺法、灸法等方面颇有研究和创新,擅长针药结合调治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笔者有幸跟随其临诊,发现陈师崇尚经典,取法名家,善于运用灸法治疗多种疾患,效若桴鼓。兹爰举陈师灸法验案三则,以飨同道。

1 寻常疣案

梁某,女,63岁。退休干部。2018年7月8日初诊。主诉:右手无名指背皮肤赘生物半年。现病史: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无名指背长一硬性赘生物,凸起皮肤,后渐变大,曾在其他科予激光、冷冻、“拔根”等治疗(具体不详),赘生物暂时消退,一段时间后再发并增大。查体:右无名指背远端指间关节处一直径约1.5cm的圆形赘生物,中间凹陷,局部无红热,关节无畸形,不痒不痛。诊断:寻常疣。治疗:直接灸。操作方法:用陈年艾绒制成绿豆大小的艾柱若干枚,艾柱务必捏紧捏实,随后将制好的艾柱陆续置于凸起的疣上,艾柱底部边缘与皮肤赘生物平齐,用线香点燃,一壮燃尽后观察皮肤颜色,如皮肤未至焦黄再灸一壮,至皮疹局部呈焦黄色为度。施灸过程中,医者用左手或右手拇食指紧捏住患指指根部两侧,既可减少患指因灸痛产生移动,又能有效减轻灸热产生的疼痛。疗程:手部等生长表浅部位1~2次为1疗程,若病变部位在足底,疣体长得较深,病史长且反复予冷冻治疗者3~5次为1疗程,每3周治疗1次。疗效较好。

按语:寻常疣及跖疣属中医学“疣目”“枯筋箭”“千日疮”等范畴。《圣济总录·面体门·面体疣目》记载:“发为疣目。或在头面,或在手足,或布于四体。其状如豆如结,筋辍连数十,与鼠乳相类,故谓之疣目。”寻常疣是皮肤科常见的难治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自身接种性、传染性、复发性。寻常疣是因为人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所致,多被认为由HPV1、2、4、7、27、28、29、48、63等类型感染引起,与机体自身细胞免疫失衡,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有关[1]。目前治疗寻常疣的方法有冷冻治疗、刮除术、激光治疗、药物治疗等[2]。《灵枢·官能》中提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外治法之一,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艾灸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3]。陈师考虑该患者,年老体衰,机体正气不足,遂予艾柱灸局部治疗,既可抑制病毒细胞的增生,又可增强机制免疫机能,2次治疗之后,硬性赘生物消褪,局部色素沉着。

2 慢性前列腺炎案

李某,男,42岁。2018年8月17日初诊。主诉:小便淋漓不畅伴会阴部胀痛不适5年,再发半月。现病史:5年前,患者因长时间加班劳累后出现小便不畅,淋沥不尽,伴会阴部胀痛,小便浑浊,小腹憋胀。在当地医院查尿常规提示:白细胞15个/HP,遂按泌尿系感染予氟哌酸胶囊0.4g,2次/日口服,前述症状逐渐减轻,但此后病情时有反复。半月前,患者劳累后再次出现小便频数,伴滴沥不尽,尿后有白色液体流出,伴小腹拘急,腰酸乏力,性欲减退,舌质红体瘦、苔薄,脉沉细,经泌尿外科医生介绍前来本科就诊。专科检查示:小腹部压痛+,前列腺Ⅰ度肿大,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12个/HP,卵磷脂小体++,培养为大肠杆菌。诊断:慢性前列腺炎。治疗:隔药饼灸。操作方法:甘遂、大戟各25g,细辛20g,白芥子、延胡索各50g,混合共研细末,用鲜姜汁加适量温水调成糊状制成一元硬币大小,厚约0.5cm左右的圆饼置于气海、关元、水道、足三里等穴位上,在药饼的中央放置直径1cm的圆椎形艾柱,用线香点燃,艾柱燃尽后更换,每穴灸3壮,灸毕用杭州乾元公司生产的敷贴片固定,2h后揭去。疗程: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5次,3年为1疗程。随访病情未有复发。

按语:本病属中医学“劳淋”“精浊”等范畴,多认为由湿、热、虚、瘀等引起,其中肾虚为本,湿热为标,多导致气滞血瘀或夹湿热,三者多互为因果,从而造成本病缠绵难愈[4]。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水道等穴位可以起到补益肾脏、激发元气、温通经络、补火散寒、祛浊逐湿的功效。陈师所选之药饼成分,出自清代张璐《张氏医通》创制的名方白芥子散[5],该方多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且以其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特点沿用至今。上述五药虽不是泌尿系统疾病的针对性治疗药物,主要取其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复加艾灸以加强刺激功效,共奏温补肾阳、通调水道之效。

3 肱骨外上髁炎案

夏某,女,38岁。工人。2018年9月12日就诊。主诉:右肘关节疼痛3月。现病史:3月前,患者因用力持物后引起右肘关节外侧缘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拧衣、扫地、端物时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持物易落地,休息或局部热敷后疼痛减轻甚至消失。查体:右肘关节外侧缘压痛+,肱骨外上髁为甚,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伸肌群抗阻试验+,局部无红肿热,关节无畸形。诊断:右肱骨外上髁炎。治疗:麦粒灸。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患肢前臂取旋前屈曲130°位平放。在肱骨外上髁附近取阿是穴1~2处,局部常规消毒后涂以少许大蒜汁,将做好的麦粒大小艾炷直接置于所选穴位上,用线香自顶部点燃,至患者觉灼热疼痛时,取一截艾条用力按熄艾炷并保持10秒,以保证热力渗透进穴内,每次连灸3~5壮,10天治疗1次,3次为1疗程。灸毕局部涂以少许龙胆紫药水。嘱患者当天不得水洗灸处,并注意灸疮的清洁和防护。1疗程即愈。

按语:肱骨外上髁炎属中医学“痹症”“肘劳”等范畴,多由于机体气虚血亏,又感六淫之邪,使肘部气血凝滞,血不荣筋,肌肉失去气之温煦,筋骨失去血之濡养,经脉痹阻,不通则痛,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经筋、肌腱和关节[6]。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理改变是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的慢性损伤性炎性反应和退行性改变[7],使细小血管神经束等卡压导致水肿而引起疼痛。《扁鹊心书》云:“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艾灸是中医药治病的方法之一,其治疗作用快捷,直达病所。《医学入门》记载:“寒热虚实,均可灸之。”提示无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灸法治疗疾病[8]。麦粒灸法既发挥了艾绒的药性,又结合燃烧的热力,还具备瞬间的痛感,对穴位具有多重感觉刺激[9]。麦粒灸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镇痛、消散炎症。陈师在操作时同时涂沫少许大蒜汁,期以预防感染的发生,有研究发现大蒜汁有抗病毒、抑制病毒感染细胞的增生[10]。并嘱其灸后避免劳累,忌食辛辣之物等。

4 体会

灸法是中医学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不同形式的施灸形式和手法,如隔姜灸、隔盐灸、直接灸、麦粒灸、温针灸[11]、回旋灸等,在疾病的治疗与养生保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后世嘉兴清代医家俞震提出针灸运用的特色是“临床治疗注重针灸疗法的运用、虚损病用药难效莫如用灸、急重病针灸服药合用”。

陈师运用灸法治疗疾患时,结合自身临证经验,重视进行病因病机分析,强调辨证选穴,谨守病机,注重施灸顺序和灸量大小,根据施灸部位及患者的病情等因素决定,同时注重灸前灸后的养护调摄问题,整体与辨证的契合,这些继承并体现了《针灸大成》中杨氏灸[12]的临床理念,也充分彰显了浙北针灸世医的特点。

猜你喜欢

艾柱陈师寻常疣
艾灸床运行过程中表面的温度分析
艾柱挥发油和燃烧产物成分GC-MS分析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随陈聆群先生学治史
火针治疗寻常疣
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艾柱燃烧温度特性研究*
大蒜可治寻常疣
大蒜可治寻常疣
陈从周写《徐志摩年谱》
39例温针灸治疗患者发生烫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陈福来教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经验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