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交战针刺手法研究进展概述
2020-01-10李难祝金豹孙培养储浩然
李难,祝金豹,孙培养,储浩然*
(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2.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是对龙虎交战手法的首次描述,传统医籍中普遍认为:“龙”即苍龙,为左,指捻针左转,而“虎”指白虎,为右,指捻针右转。左右捻分够阴阳之数则阴阳相争,具有调和阴阳宣通气血、住痛移疼之力。历经多年,其历史渊源、操作方法、用穴特点、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已经得到了全面的研究。其在神经、骨伤筋伤、妇产、泌尿、急诊等多科各类疼痛性疾病的镇痛作用备受肯定[1]。笔者筛查整理有关龙虎交战手法文献71篇,其中基础文献研究14篇,机理研究包括动物实验4篇,临床观察和报道53篇,现从理论、机理、临床三个方面概述龙虎交战针刺手法十余年的研究进展。
1 文献基础研究
有关龙虎交战的基础文献主要阐释其理论渊源、历史发展、操作方法以及临床研究,其中最多的是对其操作方法的总结与分析。
1.1 理论渊源
龙虎交战法出自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所云“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张学伟[2]等认为龙和虎是对左右的捻转操作的形象描述,体现龙从火里出和虎向水边生的龙虎争斗声势。张阔[3]等研究认为龙虎交战手法充分体现了三才(天、地、人)刺法的学术思想。
1.2 操作方法
龙虎交战针法的操作不断发展,汪机在《针灸问对》中描述其操作方法,“先于天部施青龙摆尾……亦宜三提九按……后于地部行白虎摇头……亦宜三按六提……。”其操作除遵循九六数以外,在天地层分行青龙摆尾、白虎摇头。《针灸大成》云:“三部俱一补一泻……先行左龙则左拈……却行右虎则右拈。”其将针刺深度分天人地-上中下三层,操作时对每一层分别进行补泻。薛宏升[4]总结张缙教授对于龙虎交战手法九六数之心得,认为用九六之数时要灵活,不能拘泥于固定数,而是有多少、大小、轻重之别。李灵峰[5]等认为临床操作此法,必要时可只深浅两层操作,而不拘于天地人三层。徐蕾[6]等也认为行龙虎交战手法时不能机械执行数,其刺激量的大小除了要适应患者的接受程度外还应考虑医者的手法轻重。
1.3 用穴特点
结合文献检索结果,龙虎交战针刺法在取穴时亦表现出一定的选穴特点。杨慧琳[7]等收集资料发现龙虎交战法适应病种达25个,涉及11条经脉,以手足阳明及足少阳经选穴最多,而所选穴中以阿是穴为频。李艳丽[8]等依据1962—2015有关龙虎交战文献,建立痹证选穴数据库,发现使用龙虎交战手法治疗痹证腧穴多位于阳经或其阳经郄穴。
综上,龙虎交战法源远流长,充分体现了中医阴阳理论及三才(天、地、人)刺法的学术思想,笔者认为在临床操作中使用龙虎交战针法首当遵循九六之数,其次当重视分层补泻,更重要的是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接受程度进行操作。再者结合龙虎交战针刺法的取穴特点可以看出,其在临床应用中多选用阿是穴、郄穴与针灸“以痛为输”“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等理论密切相关,临床研究中确多运用此法于镇痛之用。
2 机理研究
关于龙虎交战的机理研究包含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张永臣[9]认为该针法的施术部位,多能承受该手法较强的刺激量,获效与其捻转幅度和角度密切相关。屈亚哲[10]等认为其获效可能与肝主疏泄的功效相关,在治疗抑郁性神经症时取穴双侧肝俞以龙虎交战手法补泻后显效。而在另一项研究中,张永臣[11]使用龙虎交战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改善的同时其治疗前后血清C3、IgG、IgM水平变化与疼痛缓解程度呈正相关。
动物实验在探究龙虎交战手法的作用机理也收效颇丰。郭建军[12]等观察龙虎交战与普通针刺对膝骨关节炎大鼠的影响,发现龙虎交战针法能有效地调节MAPK信号通路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王峻[13]等对肾绞痛大鼠模型取穴邱氏穴施以龙虎交战手法后,观察大鼠行为和大鼠肾组织病理切片的变化,推断龙虎交战法对疼痛缓解的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PGT2、TXA2的释放以及神经递质5-HT合成相关。
以上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说明选择龙虎交战针法治疗疼痛疗效确切,其镇痛机制与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密切相关。
3 临床应用
经文献研究发现,近十余年关于龙虎交战手法临床疗效对比和临床报道的文献共53篇,约占总文献的75%。在临床相关文献中,其中42篇均与疼痛相关,占临床文献中的79%。
3.1 与疼痛有关临床研究
在龙虎交战手法干预疼痛有关临床研究中,大部分是运动系统疾病的疼痛,如肩背部筋膜炎、神经根型颈椎病、肩周炎、膝骨性退行性变及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肱骨外上髁炎,少数为全偏头痛、带状疱疹后遗性神经痛、原发性痛经、急腹症疼痛等。
3.1.1 运动系统诸病
齐慧萍[14]观察龙虎交战法对肩周炎的镇痛作用,研究发现龙虎交战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法,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疼痛,还可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李宗伟[15]观察龙虎交战针刺与平补平泻针刺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差异,治疗后统计发现龙虎交战手法组在症状量化评分和颈部残障指数量表(NDI)指数方面均优异于平补平泻组。周东侠[16]使用龙虎交战联合小针刀观察其对肩周炎的疗效,发现在疼痛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方面,使用本手法组疗效更佳。黄彩燕[17]使用龙虎交战针法配合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瘀血阻滞型患者,治疗后患者的膝骨性关节炎严重指数量表及疼痛评分的改善均较电针配合捻转泻法更为显著。赵锋[18]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时发现龙虎交战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腰部功能活动度的改善均优于两对照组。钟卫正[19]使用龙虎交战法联合雷火灸与普通针刺加艾灸治疗法对比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治疗后治疗组治愈好转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认为龙虎交战法合雷火灸疗效更佳。以上文献研究说明龙虎交战手法治疗运动系统疼痛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其在缓解疼痛的同时亦能够改善运动系统疼痛疾患局部关节的活动度。
3.1.2 其他痛症
除了常见的运动系统骨关节疼痛外,龙虎交战手法还被应用于头痛、痛经、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及内脏疼痛等,但在临床应用的文献检索占比率较低。黄惠媛[20]使用龙虎交战手法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效果明显,董博[21]刺血结合龙虎交战手法治疗偏头痛亦有较佳的临床效果,肯定了龙虎交战手法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周财全[22]治疗颈源性头痛显示治疗初期以龙虎交战手法更优,远期疗效则与普通针刺相仿,因此临床应根据病情发展选用本法。胡幼平[23]等使用龙虎交战对比平补平泻针法观察两针刺法对原发性痛经的即时镇痛疗效,最终发现两法的即时镇痛疗效可维持2 h左右。饶伟国[24]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证患者,结果发现龙虎交战法在发挥即时镇痛的同时,尚能有效维持其镇痛时效。韩德雄[25]等将龙虎交战与西药对比,发现手法组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镇痛作用更优。陆惠芳[26]等使用龙虎交战针刺郄穴配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效率达97.2%,且其起效快,即时镇痛效果好。孔莹[27]观察龙虎交战针法中风后丘脑痛的镇痛作用,结果发现其可明显减轻疼痛,疗效优于瑞巴林口服和普通针刺。邓妍[28]等将龙虎交战与平补平泻比较治疗急性胃脘痛,其即时和远期止痛均更具优势,而30 min是其最佳镇痛时间。肖扬[29]把龙虎交战应用于肾绞痛,同时开展动物实验探究其作用机理,证实其即时镇痛效果很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减轻了5-HT的致痛作用。
结合以上文献研究可以看出龙虎交战针法在治疗多种疼痛均具有显著的疗效,相比较其他方法其镇痛效果更具优势。
3.2 与非疼痛相关的临床研究
在龙虎交战治疗的非疼痛疾病中,失眠是被检索到最多的疾病,主要是肝郁气滞型,文献中描述龙虎交战法可缩短入睡时间,有效的增加睡眠时间及睡眠深度,同时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可能跟龙虎交战手法具有良好的行气作用有关[30-33]。另有肖兵[34]等选用龙虎交战针刺法治疗顽固性呃逆时收效甚佳。王聪[35]选用龙虎交战联合刺络拔罐加脐疗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疗效显著。李秘[36]取穴肝俞明显改善了中风后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症状。王彧[37]等使用包括龙虎交战等古典针法有效改善了截瘫后尿失禁。以上文献研究虽肯定了龙虎交战针法在多种疾患治疗中的疗效,但临床应用少、临床证据不足且缺乏验证其疗效发挥机制的相关机理研究。
4 总结
通过对近十年有关龙虎交战文献研究,龙虎交战手法源于《金针赋》,被历代医家不断发展,不失九六阴阳之数,不失天地人三才之法,体现着中医阴阳辨证的特点。其操作方法不断被发扬发展,始终与临床保持一致。临床应因病情特点、医生操作差异、病人体质特点而异,不可一味追求表面的数而忽略了阴阳相对的根本。其临床应用虽涉及疾病多,但以疼痛类疾病为主,功用以镇痛见长,其中对关节疼痛的临床应用最多且多有奏效。同时龙虎交战针法的机理研究较少,当前主要与针刺镇痛总机制一致,可能与某些神经递质通路相关,有待于进一步应用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