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问题及融合路径研究
2020-01-10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0 引言
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网络文化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元的特征和特点。通常来讲,网络文化是依托虚拟环境所形成的集体意识和共性思维,能够深刻转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思想理念,推动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并对我国文化、经济及教育产生深入的影响。在教育层面上,由于网络文化拥有开放性、多元性、泛化性等特征,导致社会多元思潮和西方错误观念通过网络媒介渗透到学生生活之中,进而影响到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然而在应对网络文化所带来的挑战时,我们不仅要以积极地姿态思考思政教育的转型和创新,还需要结合思政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将思政教育与网络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才能更好地发展思政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与思想政治素质。
1 网络文化的基本特性
网络文化主要指多元的、开放的文化形态,不同文化的碰撞、传播及交融,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发生深刻的变化,使学生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趋向更为困难,无法契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求。对此,高校有必要将网络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用先进网络文化培育当代大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和党政方针占领网络文化舆论高地,指引学生在互联网中陶冶情操、吸取营养,增强抵御不良信息及言论的判断能力。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文化有深入而全面的认识,唯有如此,才能更确切的诠释网络文化的思想内涵及教育价值。首先网络文化是种全新的流行文化。通常来讲网络文化是以跨国资本和高新技术为支持的运作形式,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形成特定的文化市场。譬如电子游戏、流行音乐、影视娱乐等。而网络文化在依托经济实力和技术手段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能够传递特定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及生活方式。这种文化形态的传播无不以流行文化的方式呈现的,能够通过各类文化产品的传输与渗透,得以最大化和最优化。譬如影视剧中所呈现的生活方式等。其次网络文化是种多元的复杂文化。在多元而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中,不同信仰、国籍、民族、价值理念、政治立场及文化背景的网民能够自由地穿行于网络论坛,自由地攫取数据信息,不加节制地传播或制造信息,进而形成数据资源异常庞大的数据时代。然而由于多元信息的出现,导致网络文化成为反映人民生活态度、道德意识及价值观念的多变性和多元化的载体,而或真实或虚假、或优质或恶劣、或高雅或低俗的信息汇集,又为网络文化的不确定性和多元性提供了基础。最后网络文化是种特殊的情感文化。网络文化能够以感性的方式激发人民的共鸣和思考,给人以生动具体、赏心悦目的文化体验,能够使网民在互联网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和情感的抒发。简而言之,网络文化的出现,可以让网民通过互联网社区。快速地获得归属感,获得情感的交流。
2 高校思政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和方法问题
高校思政教育通常以理论教育为导向,注重抽象和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思想理念的发展动态,以科学的方法指引学生和发展学生。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缺乏时代性,难以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诠释出新的理念和内涵,无法帮助学生跳出教材,走进生活,思考和分析思政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思政问题。进而通过先进的、积极的教学模式或理念,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而在教学方法上。应试教育依然影响着高校思政教师的教育质量,难以帮助教师通过实践的方式,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思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并且缺乏针对性和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弱化思政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虽然课程改革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在信息技术利用层面上,依旧存在利用程度有限,资源整合效率不高等问题。教师难以创新出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增强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2.2 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更好地深化和延伸高校思政教育的范畴。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网络文化的流行性和多元性。容易导致西方不良思想,社会多元思潮涌入到学生生活之中,使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受到影响,使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想和道德体系发生扭曲。进而导致大学生出现道德意识、是非观念、价值理念、法律意识模糊等问题的出现。间接地弱化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然而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高校思政教师却依旧以理论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要求学生抵触和应对西方错误的思想,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问题。
2.3 市场经济环境问题
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社会大众的竞争意识越加高涨,越加明显,且社会活动几乎都是围绕市场经济展开的,进而导致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趋向受到社会经济的影响,导致物质追求明显大于精神追求,进而形成恶劣的社会环境及网络文化。根据网络文化的基本特性能够发现,网络文化是综合反映国民思想品质和价值体系的关键和抓手,因此市场经济的影响能够通过网络文化得以放大和延伸,继而导致学生的婚姻观、就业观、价值观及思想道德被扭曲、个性被压抑。投机行为和思想严重。而在新形势下,学生的校园环境、生活的改变,让市场经济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日渐明显,致使高校思政观教育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受到影响和弱化。
3 网络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在高校思政教育若干问题层面,本文探析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教学问题、网络文化问题和社会环境问题等三类问题,从宏观层面上,分析影响思政教育发展的基本因素,依托网络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将网络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起来,破解高校思政问题,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3.1 优化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
网络文化虽然影响并冲击高校思政教育的权威性和科学性,然而却成为学生“社会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必须以网络文化为抓手,切实优化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首先在教学内容层面,思政教师必须注重思政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衔接性,彰显思政教育理论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以网络资源整合、大数据技术应用、云计算的方式,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让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思想及行为。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应结合网络文化的特征及特点,明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通过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思政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将信息化技术,有效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使微课、慕课、远程教育、网络思政等教学活动,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和主流。
3.2 建立网络思政教育体系
结合网络文化的特征及特性,高校思政教师要想将网络文化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必须建构全新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以网络思政教育为抓手,攻占网络话语权阵地,帮助学生分析、认识和了解社会多元思潮及西方负面价值观的错误性、不足性及危害性。帮助学生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思政知识。首先,以网络思政为导向,整合社会多元思潮及西方错误言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阐释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抵抗西方错误价值观或社会多元思潮的能力。其次,以网络文化为载体,渗透思政教育知识、理念及思想,使网络文化逐渐成为承载思政教育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将思想引导、价值观教育作为抓手,将思政教育简化为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系。
3.3 构建校园网络文化体系
首先,构建校园网络文化,强化网络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即以营建校园网络的方式,将思政教育的内容、理念和思想,渗透到校园网络文化中,使校园网络文化覆盖思政教育内容,让学生在信息汲取,观点归纳,价值选择的过程中,打破常规,打破加锁,更好地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其次,将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以此应对社会市场经济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冲击和影响。通常来讲,社会市场经济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文化和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因此为有效、全面、彻底地应对外部环境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就必须以构建校园文化的方式来实现。在具体落实上,应确保校园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指导思想的一致性、文化渗透框架的趋同性、保障机制的科学性及思政教育体系的稳固性。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融合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逐渐将校外网络文化和校内网络文化相融合,使文化环境在兼容的过程中,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健康发展。
4 结语
网络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拥有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既能够优化和革新传统思政教育理念、方法和内容,还能够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但与此同时也为不良价值观和思想提供了渗透的渠道和平台。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正确全面看待网络文化,以深度融合的方式,抵御多元思潮和西化思想对学生的影响,提升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和引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