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研究
2020-11-25勇刘思雨
马 勇刘思雨 刘 军 邓 毅
([1]湖北大学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2;[2]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旅游教育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内部驱动力,为旅游产业提供智力支撑,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高质量、强能力的旅游人才。在旅游产业市场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旅游业处于高速上升期,经济全球化、知识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再及“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教育业呈现出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匹配市场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供给、拥抱社会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需要转变现有的以课堂教师讲授为中心、以专业通识知识教授为重点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旅游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是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未来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出发,从平台实践、竞赛实训、企业实操与创业实战等多维度学生实践来创新人才培养,将为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提供有益的参照与借鉴。
1 旅游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意义
1.1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提升,进一步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意义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以提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增加了新的教学手段;二是以提升职业素养为立足点,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三是以提升科研素质为突破点,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四是以提升实战能力为着力点,优化了学科教学理念;五是以提升创新能力为增长点,拓展了线下教学方向。
1.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对创新型国家的创建,这也为教育发展奠定了基调。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擎。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重要的转折点,大力提倡和实施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人才培养向高质量、高水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旅游业的转型升级需要高素质人才相匹配,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需改革创新。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以“实”为中心,从学生科研、竞赛、实习、创新创业等实践能力出发,培养多层次人才,实施该创新型培养模式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探索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不足,从而吸取实践经验,以保持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与优化,进而促成培养模式的持续优化。
1.3 适应人才培养需要
旅游业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一系列新的趋势,也要求高校旅游专业学生拥有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迅速发展,海量的知识、职能的工具、发达的技术极大地冲击着旅游行业,给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教学内容等带来了全新挑战。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正是以旅游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培育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学习能力与岗位操作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科研平台为依托进行科研创新、以多个全国性竞赛平台为依托进行创新挑战、以大学生创业园地为依托进行自主创业,由此创造切合产业需求的高品质、高素质、强能力的综合型旅游人才。
2 旅游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原则
2.1 实践创新原则
基于旅游学科的应用性性质,为了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性、综合性问题的能力素质,在培养模式中应将旅游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以旅游业发展所需人才为导向,紧扣旅游业与时俱进的特点,重视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参加各类竞赛,挑战自主创新创业,提高学生自身的竞争力。
2.2 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将学生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围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发展,注重学生个人特色的培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满足学生对知识、能力、创新多方位共同成长需求,同时尊重学生自主性,支持学生在科研、竞赛、自主创业等发展方向上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利用兴趣激发、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3 科学客观原则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遵循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实施过程中始终保证其科学性,以先进的、科学的理论为基础研讨科学的旅游人才培养方案,以科学的方法为支柱探索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将科学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融合,科学化、系统化、结构化地开展人才培养。
2.4 动态持续原则
伴随着国内外旅游市场环境的急速更新,高校旅游教育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要持续对该模式进行监督与反馈,与时俱进,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完善,实现动态持续地发展,以使旅游人才达到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
3 旅游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已有30年发展历史,自成立以来,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对专业培养模式不断革新,逐步形成了1.0版“三位一体”、2.0版“四轮驱动”、3.0版“创新创业”三套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优化,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构建了4.0版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依托旅游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湖北省荆楚卓越协同育人计划,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科研平台、实习实训等方面持续创新,取得了显著效果,得到了学生与的社会广泛认可。
3.1 教学效果
3.1.1 学生成绩
在教学内容中,向学生教授了专业基本原理方法与实践操作,在轻松活跃的授课气氛中使学术形成对旅游专业的认知并引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基础专业知识的感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潜力。该模式实施后,学生课程成绩有明显提高,将实施前后专业课程成绩进行统计,如下表1,可以发现,成绩有较大改善,说明学生在该模式下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并以学习成绩提高为表征变现出来,进而表明了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
表1:实施前后学生成绩对比
3.1.2 教学评价
该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实施后学生总体满意度较原先更高。每位学生对每门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评教,评教体系采用10分制,8.5分以上表示教师教学满意度高,7.0—8.5分为良好,6.0—7.0分为一般,6分以下则表示不满意,有较大改进空间。从现有的评教结果来看,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均得分在6分及以上,所有课程平均评价分数为8.7分,评分在8.5分及以上的核心课程有8门,评分在7.0—8.5分的核心课程有4门,大部分评分分数达到了满意的水平,表明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总体喜爱度高,对授课方式接受程度高。
图1:实施后教学评价结果
3.2 科研成效
3.2.1 竞赛效果
该模式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基于导师制、项目制“双元协同”的培养方式,鼓励有志于科研的学生高度参与到科研竞赛及大学生科研项目中,以赛促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极大地鼓舞了学生深耕科研创新的信心,学生研究实力显著上涨。2016年—2019年,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牵头相继获得了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二等奖、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三等奖、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一等奖、湖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二等奖、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等多个省部级以上奖励,同时成功申报原国家旅游局万名英才、文化和旅游部实践项目共4项。
3.2.2 科研效果
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依托于中国旅游研究院生态旅游研究基地、湖北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众多科研平台,为学生独立自主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支持,促进学生对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认识与把握,形成跨学科思维。科研平台是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支柱,引导学生进入正规的科研学习,为有志于科研的学生打好基础。近三年来,有超过11名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撰写、发表科研论文15篇。
3.3 实践效果
3.3.1 企业实习
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旅游人才,该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突出实践教学,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托校内实训、产学结合、顶岗见习、企业观摩等手段提升学生职业实践技能。通过实施该模式,学生掌握了旅游行业的基本运行规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提升,应变能力与社交能力显著增强。经过企业实习后,学生对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学生一次性上岗率由80%上升为93%,余下学生也能够通过在培训后上岗,学生的实操能力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3.3.2 创新创业
为呼应国家“大众创业、全民创业”的建议,培养旅游管理创新创业型人才,该模式基于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力、满足学生创新创业需求的思路,针对旅游业未来建设热点创建实际可行的创新创业课题,帮助学生自主创业创造前置条件。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打造“旅游+N”的跨界新尝试,通过多维领域的交叉拓展逐步形成创新思维和意识。目前,专业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
3.4 发展前景
3.4.1 就业率
旅游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培养素能结合型人才,以满足企业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旅游新业态发展,着力于培养在“旅游+”、“互联网+”等交叉领域的高素质能力,学生具备了创新思维及解决职场上综合性难题的能力。在培养模式实施后,近年来湖北大学旅游专业平均就业率达到97%。毕业生的工作地点大部分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城市,工作方向主要在酒店、房地产、会展、文化等行业,部分学生在工作七年后能够晋升中层管理人员,并逐渐成长为行业的中流砥柱。
3.4.2 继续深造
该模式实施后,教师在课内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科研问题,并以撰写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的形式增加学生对科研工作的接触。通过导师制与项目制,以学生自身兴趣为出发点,因材施教地制定个性化研究项目,为学生创造参加学术活动、科研项目、申报课题、发表学术论文的机会,不断加强学生自主科研能力,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诉求。在此模式下,学生明确了自我发展目标,为日后的研究道路打下坚实基础。据近三年统计,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考研人数超过1/2,考研通过率超过50%,更有学生考取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等双一流大学继续深造。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学生成功申请海外名校,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国巴黎先贤祠-索邦大学、英国曼切斯特大学、英国利兹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世界知名学校攻读研究生。
3.5 专业建设效果
在旅游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教学团队能力明显提高,为旅游管理专业进一步发展构成有力支撑,学科建设效果显著,得到社会普遍认可。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湖北省“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多次获批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团队教师的线上直播及相关网课累计收看人数超过10万人次,讲授内容收到众多业界同仁的支持与赞同,旅游专业在业界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
4 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以平台实践、竞赛实训、企业实操及创业实战为一体,重点围绕“实”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为市场培养出符合旅游市场市场化全球化及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的高质量人才,创新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多方位、多维度地对旅游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探讨其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可以更好地把握该模式的真实实施效果,从而进一步指导对其的更正与完善,为构建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更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