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兵布阵,需知己知彼;遣方用药,当标本兼顾

2020-01-10赵进喜王三虎刘宁张洪钧宋佳周婧雅

环球中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孙子兵法用药临床

赵进喜 王三虎 刘宁 张洪钧 宋佳 周婧雅

先秦诸子都对传统中医学理论产生过重要影响,《孙子兵法》亦不例外。《黄帝内经》就有“医兵互通”的观念,并常以用兵作战来解释临床用药施针。其后又经历代医家发扬传承,“用药如用兵”的思想逐渐成为中医临床诊治疾病及临床组方用药的重要理念。徐大椿曾曰:“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由此可见,《孙子兵法》排兵布阵与中医辨证组方在战略和战术上具有统一性。本期“铿锵中医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与赵进喜教学名师工作坊特组织专家,重点针对《孙子兵法》对中医临床的启示,展开讨论,现汇报如下:

1 《孙子兵法》与中医学理论的同源性

刘宁副主任医师:

《孙子兵法》和中医经典理论均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与《黄帝内经》在同一时期出现。后世提出“用药如用兵”,是因为两者有共通点。

宋佳副教授:

中国古代的兵法、医药、农耕、天文、国画和建筑都是共通的,都是由中国传统文化衍生而来,就像一棵大树上结的果子,具有共同的根基——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兵法提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中医认识疾病也强调“病无常势,病无常形”。而且药物本身具有复杂性,而组方用药更需要仔细规划、统筹、综合衡量利弊,这与兵法中的排兵布阵战略战术也有相同之处。

王三虎教授:

中医学和中国古代军事学都是中医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都是实用性极强的传统文化。其共同之处非常多。中医是一个“早熟”学科,在东汉时期已成体系。《孙子兵法》则成书于战国时期。学习兵法和中医,都能够自学成材。

2 《孙子兵法》与中医学理论的联系

刘宁副主任医师:

《孙子兵法》首篇《始计篇》是讲战略运筹,指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强调上下同心的重要性。对中医而言,养生必须要遵循自然变化的法则,治病审查病机也必须要合于“道”。《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道德经》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都是强调合于“道”的智慧。

第二是《作战篇》,讲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其中“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是强调了将军的重要性。在中医看来,人体正气即是御兵之将。《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曰:“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素问·八正神明论篇》云:“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素问·五运行大论篇》云:“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不当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素问遗篇·刺法论篇》更总结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重视以正气作为“御兵之将”。而从药物配伍方面来看,君药和臣药的作用相当于“御兵之将”。

第三是《谋攻篇》,讲以智谋攻城,主张以优势兵力与敌人作战,避实就虚,慎择良将,并归纳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至理。在中医看来,准确把握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针对性遣方用药的前提。而“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与“智谋取胜”,提示医生应该通过望闻问切,全面了解病因病机后,再针对性选择中药、膏摩、针灸、推拿、点穴等不同手段治病。《孙子兵法》最高的战略思想是“全争于天下”“不战而屈人之兵”,强调要全面了解客观情况,充分了解自己的军队,同时重视敌情,正确权衡敌我双方的实力。

第四是《军形篇》,论述依据敌我双方军事实力的强弱来决定攻守的战略思想。其核心是“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作战原则,提出“修道而保法”等一系列自保而全胜的军事行动。

第五是《兵势篇》,着重分析如何从战略上运用“奇正结合”,以出奇制胜,而且提出了“择人而任势”的辨证思想,主张采用灵活变动的竞争策略。对临床治病而言,疾病的发生发展即正邪斗争的过程。《医学源流论》指出“病方进”则固守元气,不应冒进治疗;“病方衰”则可捣其穴而去其病因。

第六是《虚实篇》,论述指挥作战如何争取主动权,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中医治疗临证需辨别虚实,随证加减用药,体现出因敌变化的灵活辨证观。

第七是《军争篇》,论述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攻其所不守,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指出要集中优势兵力,寻找敌人弱点,并迅速出击。“敌之气锐则避之,趁其士气衰竭则发起猛攻”,这是正确运用士气的原则。而中医临床治病,不同的经脉取穴,不同的时辰用药,都有不同的功效。“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这里强调地制的重要性。地理方位也是中医审察“病机”的要素之一。《素问·异法方宜论篇》云:“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地势使然也。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西方者……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北方者……脏寒生满病,其治宜艾焫;南方者……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中央者……其病多痿,其治宜导引按跷”。是强调“因地制宜”的治疗原则。《素问·异法方宜论篇》强调应根据地理、空间、饮食、气候、居住条件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第八是《九变篇》,论述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权衡利弊是基本方法,趋利避害是基本原则。该篇强调用兵之前要做充足的准备,使我方有所依仗。在中医理论看来,则可概括为“不治已病治未病”,把握用药时机。

第九是《行军篇》,讲述宿营和观察敌情的方法。具体包括“处军”“料敌”“治军附众”三个方面,强调占据有利地形。从五运六气的角度来理解,北方属壬癸水,火型之人应常住北方。《行军篇》还提到“兵非贵益多”“知己知彼”等著名理论。同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医生也要全面掌握病情,才能调动机体内外抵御疾病的能力,使疾病趋向好转。医生的基本功和辨证选方是“知己”的过程。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是是“知彼”的过程。

第十是《地形篇》,论述地形在作战中的重要性和各种地形条件下的作战原则,强调将帅要重视对地形的考察,并提出“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的经典军事理论。其中,“择人而任势”与中医治法中的“因势利导”有异曲同工之妙。吴鞠通擅长将药性与药势相结合,《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所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强调治疗上焦疾病,要选择药量小,药质轻,药性宣,药味薄的药物;“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强调治疗中焦疾病,应以平为期,使脾胃调和;“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强调治疗下焦重在存阴,选择厚味滋腻的药物。

第十一是《九地篇》,论述如何因地制宜,因利乘便,发挥将士的战斗积极性,并提出“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的经典军事理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所论“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的正治法,还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的反治法。这些中医理法,都是强调应根据病机,采用灵活的辨证施治策略。

第十二是《火攻篇》,主张“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的战略原则,并提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的慎战思想。这对中医谨慎用药也很有指导价值。

第十三是《用间篇》,论述在战争中如何运用间谍的问题,强调“反间”的重要性。《医学源流论·用药如用兵论》云:“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谓行间之术。”《医碥》指出:热证虽用凉药治疗,但要考虑“火因寒郁”,因为寒郁阻而生火,故在寒凉剂中加辛热药以升散;寒证虽用热药,但由于热主升不降,需加以寒凉药引热下行,这种方法称为“反佐”。

3 《孙子兵法》用兵作战思想在中医临床应用

赵进喜教授:

《孙子兵法》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强调战略运筹,中医治疗强调“存生生之气”,也需要重视标本缓急,充分运筹。如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西医主张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冲击疗法,中医则强调个体化治疗。在治疗前可以通过病人的年龄、性别,判断其病情的发展变化,充分进行战略运筹。患者如果是小男孩则应考虑其生殖发育,女性需要考虑月经和孕产期,老年人则应考虑既往病史,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和溃疡病等。实际上,这里还涉及到“知己知彼”的问题。如果患者高龄,又有溃疡病病史,则中医药有优势,如果患者是青少年,其病理类型常是微小病变型,往往对激素比较敏感,则可以采用激素配合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刘宁副主任医师:

《孙子兵法》指出“未战先知胜负”,中医临床则重视在治病前作出分析,以此提高治病疗效。张山雷在《脏腑药式补正·癃闭》提到:热壅于肺或者热气过盛导致肺气不能肃降,津液输布失常,使水道通调不利,不能下注膀胱。故知己之膀胱,就知彼之肺气,提出通过“开立肺气使上焦开而下焦自沉”来治疗小便不通。此法又称为“提壶揭盖”,在临床中屡用屡效。只有认真分析病情,才能准确判断疾病预后。

张洪钧副教授:

《孙子兵法》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中医治疗则强调匡扶正气。对于肿瘤患者,一方面用针灸配合中药调动机体的正气,另一方面安定患者的神志,神得安,则气血通畅。所以治疗的第一步应该使“上下同心”,即患者与医生相互配合。第二步是饮食调摄。《黄帝内经》提到“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气味合和而调服之”,这句话强调了合理搭配膳食的重要性。第三步保持患者的心情舒畅。第四步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孙子兵法》指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要强调对病因的把握。病因可以从体质方面来分析,这是内因,比如肿瘤患者体质的异常变化,而体质可以从胎孕期五运六气禀赋来分析。另外,发病时的时节之气,也是疾病的成因,属外因。比如现在的节气是白露,今年岁运太金,金气过旺,阳明燥金在泉,客气四之气为太阴湿土,若患者平素(体质)也是湿气重,金气旺,金克木,则此时易合时气之金土气而造成体内肝木湿浊郁滞,容易出现带状疱疹、过敏。治疗方面,应该三因制宜,同病异治,辨证论治。总结一下,中医的治疗和用兵的思路是辨证统一的,最终目的就是合于道,在顺应疾病发展趋势的同时去治疗疾病,才能使医生与患者同心协力,共同战胜病魔。

王三虎教授:

肿瘤学在近几年发展迅速,离不开中医药的挖掘和治法的传承创新。肿瘤治法的发展道路漫长而艰辛,包括以毒攻毒、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扶正等思路。《孙子兵法》提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对于肿瘤病,实际上也不一定都要用攻伐药物,也可通过分化瓦解使肿瘤缩小。临床治疗癌症常用的3个药物。分别是:文蛤、厚朴和泽漆。文蛤出自《伤寒论》第141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此论病在表,应该辛温解表,却复受寒邪,最后导致热邪闭郁,进而发成癌症,故在癌症初期当用分消走泄法使病邪消散,代表方是文蛤散。文蛤即海蛤,善化顽痰,分消走泄,使邪消散于无形。第二味药,厚朴亦擅长分消走泄,化凝结之气机。常见的方剂有半夏厚朴汤、厚朴麻黄汤。“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浮者提示病轻,在肺癌早期表现为肺结节,此时邪气从皮毛入肺,病邪还未入里,故用厚朴分消痰气,麻黄驱邪外出,石膏清内热,浮小麦安神志。第三味药,泽漆擅利水。《神农本草经》指出:泽漆治大腹、水气、丈夫阴气不足,补中有泻、泻中有补。常用方剂有泽漆汤。“脉沉者,泽漆汤主之”,脉沉提示病邪入里,水湿内盛。泽漆汤中的主药泽漆是利水药,民间又叫“猫眼草”,一般用量从30 g起步,最大可达100 g,不良反应小。《孙子兵法》还提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临床疗效离不开患者对医生的信赖和支持,医生在取得患者配合的同时,也需要不断精进自己的医术,才能“上下同心”,取得最后的胜利。

赵进喜教授: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告诉我们交流、学习用药经验非常重要。在积累知识和经验的同时,还要不断实践。《孙子兵法》背得好,未必能打胜仗。历史上有名的“纸上谈兵”,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不管是学经典还是学经方,最后还应回归于临床,服务于临床,能够学以致用,取得好的临床疗效,才算会学习。

4 结语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与中医学,都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之上。将中国古代军事兵法理论和中医临床组方用药相结合,可为疑难杂病独辟蹊径,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孙子兵法》军事思想与中医学理论互相融合,对认识疾病发生发展,进一步确立治疗方案,合理选方用药,具有重要价值。近代名医张锡纯指出:“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由此可见,加深对中医兵法理论的理解,不仅有助于理解历代名家学说的组方思路,也有利于我们在临床上提高疗效。

赵进喜教授简介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治疗肾病、内分泌代谢病。师从中医内科学专家王永炎院士、肾病糖尿病专家吕仁和教授等。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再传弟子,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学术继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席专家、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会长。

王三虎教授简介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陕西省名中医,广西壮族自治区名中医。现为深圳宝安中医院特聘专家、西安市中医院首席中医肿瘤专家、淄博市特聘中医肿瘤专家。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欧洲经方学会顾问,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等学术职务。共发表论文230余篇,主编、参编书籍30余部,其中《中医抗癌临证新识》等5本专著畅销。

刘宁副主任医师简介

副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学博士,针灸推拿学硕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第五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刘景源教授学术传承人,刘景源名医工作室负责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养生学会理事。

张洪钧副教授简介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擅长从五运六气及体质医学角度诊治疾病,创建并主持东直门医院体质医学门诊。

宋佳副教授简介

医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历代名医学术思想及学术流派、方药量效关系的文献理论等研究。

猜你喜欢

孙子兵法用药临床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孙子兵法》组歌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2021年学术年会在济南举行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军事科学院召开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第五届百姓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