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衡如父子与钱超尘《本草纲目》校勘方法比较:以卷十四“芎”条为例

2020-01-10李绍林梁飞

环球中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底本本草纲目本草

李绍林 梁飞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自金陵本(约1593年)问世以来,有许多翻刻本。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603年夏良心序刊的江西本,1640年钱蔚起刊刻杭州本,及1885年张绍棠合肥本。前辈尚志钧、林乾良、郑金生先生所著《历代中药文献精华》[1]在马继兴先生等研究基础上提出,“《本草纲目》版本大致可分为‘一祖三系’,即祖本(初刻)金陵本,下分江西本、钱本、张本三个系统”,而以《本草纲目》为文献来源的其他著作则属于《本草纲目》的衍生著作。此后,这一提法成为学界共识。

“三系”诸本,均改正了金陵本的部分原始错误,同时又增加了新的问题,其中张绍棠本改动尤为严重。针对这一情况,近代以来的许多文献学者,致力于《本草纲目》诸版本的校勘整理工作,并取得了卓越成绩,而其中刘衡如、刘山永、钱超尘等先生的工作尤为出色。

1 学者简介

刘衡如先生曾先后于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任教,硕学淹贯,通达古今。后由文入医,精研中医经典,而成一代中医药文献大家[2]。1959年起,先生即全力投入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颇多创见,后多次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合作,陆续校勘整理了《甲乙经》《灵枢》《素问》《太素》等典籍,成就卓著,影响巨大。尤其对于《本草纲目》的校勘整理,嘉惠后人。

刘山永先生,刘衡如先生之子,幼多疾患,体质素虚,后在中医调理下逐渐好转,遂立志习医[3]。临证、研究之余,充任父亲的助手,历十年完成《本草纲目》校点本;父亲逝后,谨遵遗嘱(刘衡如先生早年未见金陵本,晚年乃得见,故嘱刘山永先生以金陵本为底本,重新校勘《本草纲目》),独自担起重新校勘《本草纲目》的重任,又十余年而成《本草纲目》新校注本,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赞誉。

钱超尘先生[4],国内外知名的中医文献大家,建树颇丰。1993年8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将《本草纲目》金陵初刻本影印发行,影响巨大。2003年,钱先生发表《影印金陵初刻本〈本草纲目〉误描误改致讹举隅》一文,就此影印本的描改提出意见,受到出版社的重视,并获邀编写《金陵本〈本草纲目〉新校正》一书。钱先生遂与温长路、赵怀舟、温武兵等学者通力合作,历五年而书成,《本草纲目》金陵初刻本之原貌,得以较为准确地呈现于读者。

2 校文对举

三位前辈同是点校一书,然在校勘方法上又有所不同,本文试以“芎”条为例做一浅析。“芎”条为随机选取,无针对性,然亦具有代表性,足以体现三位前辈校勘方法的异同。

首先说明的一点是:本文所据书籍为刘衡如先生《校点本<本草纲目>(第2版)》(简称“校点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2月第2版第16次印刷;刘山永先生《新校注本<本草纲目>(第四版)》(简称“新校注本”),华夏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2011年9月第1次印刷;钱超尘先生《金陵本<本草纲目>新校正》(简称“新校正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2010年10月第2次印刷。

2.1 相同条目的校文对比

针对相同条目出校记者,有四处,具文如下:

(1)校“不入叶”

【宗奭曰】凡用,以川中大块,里色白,不油,嚼之微辛甘者佳。他种不入叶[1],止可为末,煎汤沐浴而已。

校点本——此本作“不入药”,并校云:“药”,原作“叶”,今据政和本草卷七及本草衍义卷八芎条改。

新校注本——此本作“不入药”,并校云:“药”,原作“叶”,今据本草衍义卷八及政和本草(积本缺损)卷七芎条改,与湖北、钱、吴、璘、立、文、芥、张等本合。(金陵甲本经人涂改作“药”)

新校正本——[1]不入叶:内阁本、江西本同。钱蔚起本、张绍棠本作“不入药”,是。按,上图本“叶”字亦描正为“药”。

小结:校点本据他书改原文,出校记。新校注本除此之外,又与湖北、钱等多个版本对校,并详列金陵甲本情况。新校正本不改原文,只列异同,于校记中断是非,并列上图本情况。

(2)校“郑叔熊”

校点本——[2]熊:原脱,今据政和本草卷七及本草衍义卷八芎条补,与梦溪笔谈卷十八合。

新校正本——[2]郑叔熊:内阁本同。江西本、钱蔚起本、张绍棠本作“郑叔”。

小结:校点本底本原无此字,作者据他书补。新校注本列他书情况,并与他本对校。新校正本底本同,并列他本异同。

(3)校“十十七”

【附方】旧七,新十十七[3]。

校点本——此本作“一十三”,并注云:“三”原作“七”,今据下新附方数改。

新校注本——此本作“一十七”,并注云:原作“十十七”。湖北本作“一二七”。钱、吴、立、文、芥、张等本作“一十二”。今将前“十”改作“一”。按下新附方实数当作“一十三”。

新校正本——[3]十十七:内阁本、江西本同。钱蔚起本、张绍棠本作“一十二”。

小结:校点本作“一十七”,作者据下文理校改之。新校注本原作“十十七”,作者自改为“一十七”,又注云,据下文应为“一十三”,并详列他本之异同。新校正本不改原文,列他本异同。

(4)校“十全方”

【附方】“损动胎气:因跌扑举重,损胎不安,或子死腹中者,芎为末,酒服方寸匕,须臾一二服,立出。十全方[4]。”

校点本——此本作“续十全方”,并注云:“续十”原作“千”,今据大观、政和本草卷七芎条附方改。

新校注本——此本作“续十全方”,并注云:①续:原脱,今据大观、政和本草卷七芎条附方补。②十全:江西、湖北、石、钱、吴、芥等本误作“千全”。璘、立、文、张等本误作“千金”。

新校正本——[4]十全方:内阁本同。江西本、钱蔚起本作“千全方”。张绍棠本作“千金方”。

小结:校点本原作“千”,作者据他书改作“续十”。新校注本原作“十全方”,作者据他书补为“续十全方”,并详列他本之异同。新校正本列他本异同。

2.2 其他条目的校文对比

校点本出校记11条,新校注本计校记17条,除了相同的校记外,新校注本比校点本多出6条。这6条基本都是注解,或者列他本、他书异同,并没有据改原文。

如,对川芎在《本经》中分品归属的校记:“上品:千金、千金翼、医心方卷一第十及大观、政和本草同。本草集注及医心方卷一第九作‘中品’。殆因历代对药物之认识与评价而异。”另如,对“附方”“生犀丸”炮制法“粟米泔浸二日换,切片子”的校记:“换:政和元刊、成化、积、富、明坊、内府、丛刊等本同。大观诸本及政和梧、谷、隆等本作‘薄’,属下句。”

新校正本出校记7条,少于以上两本。除了与前本相同处外,另有其他两本未出之校记3条,列他本异同,不改原文。

如,对“或云:人头穹窿穷高,天之象也”的校记:“天:内阁本、钱蔚起本、张绍棠本同。江西本作‘大’。”另如,对“附方”“齿败口臭”“水煮芎含之”的校记:“水煮:内阁本、江西本、钱蔚起本同。张绍棠本作‘水煎’。”

3 差异解析

通过校文的逐一对比,能够发现如下差异:

3.1 校勘底本与校本不同

校点本底本为江西本,校本多是政和本草、本草衍义、大观本草等。纵观全书,参校内容亦是以上述典籍为主。刘衡如先生在校点说明里还提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大观本、政和本),是纲目以前内容最完备的一部本草,因此作为校勘的主要参考书;《千金翼方》完全转载了《新修本草》正文,故也是主要参考书;《本草经集注》在校勘序例时,有参考价值;另外,张绍棠本曾校勘出金陵本若干不同,亦作为重要参考书。

新校注本以金陵本为底本,根据馆藏不同,将上海图书馆藏者称为“金陵甲本”,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者称为“金陵乙本”。以北京图书馆藏江西本为主校本,又根据书号不同,分为甲、乙、丙三本。参校版本众多,主要有湖北本、石渠阁本、钱蔚起本、太和堂吴本、张朝璘本、本立堂本、文会益本、芥子园本、张绍棠本,计九个刊本。主要参考书目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千金翼方》《本草经集注》《医心方》《普济方》等。

新校正本以金陵本为底本,根据出版单位不同,分为日本大阪オリエント出版影印金陵本(简称“内阁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影印上海图书馆金陵本(简称“上图本”)。校本选取三个“影响较大”的版本,即江西本、钱蔚起本、张绍棠本。无其他参考书目。内阁文库本是日本收藏的传入最早的金陵本,据钱先生推断其传入时间应早于1607年。

3.2 校勘方法与目的不同

校点本以校点江西本为主要目的。在校勘范围上,以江西本初刻本为限,其他各本(包括金陵本)的错落衍误,“概不涉及”(见《校点本<本草纲目>(第2版)》校点说明)。这与当时刘衡如先生初期缺少版本、未见金陵本是有关的。全书以本校、他校、理校居多。他校多以《政和》《千金》等他书为主要校勘书目。

新校注本以底本金陵本和主校本江西本为限。其他各本的错落衍误,与此二本无关者,一般不在本书中反映。参校本虽多达九个版本,然一般不据改,仅在校记注文中列异同说明。以对校为主,辅以他校、理校。底本有误者,改后出注文。

新校正本以改正“上图本”误描误改之讹字为主要工作;同时也对初刻版中原有的误字(非描改所致)以及三个校本中的一些讹字予以出注指出。以对校为主,底本有误者,基本不改,极个别之处在注文中断正误(如“不入叶”条),原则上“尽量保持金陵本原貌”。

4 特色比较

除校点本选江西本为底本,余二本皆以金陵本为底本。由于历史条件所限,校点本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但在当时已是最佳点校本,也是最通行范本(见曾凤《刘氏父子<本草纲目>校注探微》)。刘衡如先生将190余万字的《本草纲目》明刻本整理成现代电子版,已是不易。在缺少版本的情况下,又参考他书逐字校勘,运用本校、他校、理校,出校记12600余条,实属浩大工程。钱超尘先生[5]称“点校本《本草纲目》是刘衡如先生所有著作中投入力量最多、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一部著作。”此本先后刊印10多次,发行30余万部。

新校注本在恢复金陵本原貌的同时,又校对改正了很多内容,考证详细,校注完备。底本选用两个不同馆藏金陵本。校本分主校本与参校本,主校本选用江西本,参校本有湖北本、石渠阁本、味古斋本等9个刻本。参考书籍《证类本草》亦选用11个《政和本草》版本(包括元刊本、成化本、陈凤梧本、谷中虚本、傅希挚本等)及4个《大观本草》版本(包括刘甲本、王大献本、柯逢时本等)。全面运用四校法,出校记16000余条。无论从版本数量,还是谨慎程度上都较校点本有很大改进。被学术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称为“自《本草纲目》初版问世凡400年来文字最准确、校注最严密、考证最详审的一部煌煌巨著……代表了当代研究《本草纲目》的最高成就”[6]。

新校正本忠于金陵本,底本有误,亦不作改正,最贴近金陵本原貌。底本选用内阁文库及上海科技影印金陵本,校本以江西本、钱蔚起本、张绍棠本这三个有影响力者为主。主要采用对校,辅以本校,出校记10821条。校正工作由中医文献界大家钱超尘、温长路等四位先生共同完成,历时五年之多,考信求真,严谨务实,被称为“对《本草纲目》最近最大规模的校勘工程”[7]。

猜你喜欢

底本本草纲目本草
爱上《本草纲目》 不只因为健身操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Total Flavonoids of Chrysanthemum and Medicated Serum on Castrated Dry Eye Animal and Cell Models
Silkworm Extract Ameliora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tects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s in Rats
Fabrication of A Folic Acid-Modified Arsenic Trioxide Prodrug Liposome and Assessment of its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也谈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翻译底本问题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