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策略研究

2020-01-10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心理健康

张 慧

(内蒙古扎兰屯职业学院 教育科学系,内蒙古 扎兰屯 162650)

家庭是幼儿生活和教育的第一场所,幼儿从家庭教育中获得基本的生存知识和技能,家庭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1]。结合美国著名精神医学学者Ericson的人格发展理论,依据人处于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特征,可以将人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分为8个阶段。其中,有3个阶段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实现的,第一阶段:0~2岁婴儿前期,婴儿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主要是获得信任感,消除怀疑情绪,从而获得心理安全感;第二阶段:2~4岁婴儿后期,该阶段的幼儿发展目标是获得自主性,克服羞耻感,以获得心理意志品质;第三阶段:4~7岁幼儿时期,幼儿主要获得主动性,学会应对内疚感,从而获得心理目标品质。这些阶段幼儿的行为都不是割裂的,每一个环节的发展结果都会对下一个环节造成极大影响,与个人整体的心理健康发展程度息息相关。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离不开教育,幼儿园教育成为作用幼儿心理健康引导的最直接途径。然而,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园共育成为必然手段,通过深度的家园教育沟通,才能真正溯源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并从根源上彻底解决心理忧患,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由此,本文以家园共育为切入点,结合当前国内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家园共育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

(一)陷入传统幼儿教育桎梏,忽视家庭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也逐渐得到重视,而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对于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没有积累足够的实践和研究经验,具体的幼儿教育也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予以支撑。在此背景下,一些幼儿园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很容易陷入传统幼儿教育桎梏,照本宣科,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从而导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幼儿处于心理发展的极度不成熟时期,家长过于宠溺或忽视,都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健康危机,甚至形成孤僻或其他极端性格。

(二)家园共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随意性强

当前国内一些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实践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家园共育的合作多停留在形式上,甚至是口号上,且一些教育活动的开展随意性较强,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家园共育管理模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家庭和幼儿园配合进行长期的观察、记录及反思,这一工作不是简单通过几次家长参观日、家园沟通就能达成的。此外,当前一些幼儿园对家园共育缺乏深入理解,不能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技术,真正实现家园共育目标,使得家园共育的落实流于形式。

(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缺乏有效沟通

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暴露出一大问题,即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缺乏有效沟通,不能及时反馈幼儿生活和学习上的信息,也就不能合理规划幼儿下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例如:当前家长经常抱怨的幼儿作业指导问题,教师和家长之间缺乏沟通,教师没有清晰地向家长传达作业布置的目的和要求,幼儿不能清楚理解作业,家长只能绞尽脑计,耗费极大的精力帮助幼儿完成作业。长此以往,家长会对幼儿的学习指导产生厌烦心理,甚至不愿意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家园共育也就无从谈起。

二、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策略

(一)转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思维,实施针对心理疏导

如上所述,家庭的力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被极大忽视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地位的不对等导致的。因此,在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幼儿园应从转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思维着手,注重引导家长正视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明确自身在家园共育中的重要地位,关注幼儿日常生活和成长,及时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状况,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形成强力的家园共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体而言,幼儿园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观念,积极观察,引导学生及时转变不健康心理,实现健康发展。例如:招聘优秀的幼儿心理医生,成立专门的幼儿心理评估小组,定期对每个班级、每个幼儿的心理状态进行科学评估。这时候需要教师和家长充分配合,教师必须对幼儿的学习状态和表现进行观察并反馈给评估小组,家长则需要对幼儿的日常情绪、生活状态进行观察,并向评估小组真实反映相关情况,从而对幼儿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科学评判,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针对性心理疏导方案。同时,评估小组要将幼儿的心理疏导方案与教师和家长共享,明确教师和家长在疏导过程中的职责,共同引导幼儿敞开心扉,转变不健康心理状态。

(二)搭建“云平台”,规范家园共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往往是薄弱环节,而幼儿心理健康又需要和谐的家庭关系实现。在此前提下,搭建“云平台”面向全体幼儿家长共享教学资源,多维度、多手段地引导幼儿教师、心理专家、家长、幼儿参与其中,提升家园共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幼儿园可借助“云平台”,制作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在线小益智游戏”“心理健康成长小故事会”“亲子做美食”等,寓教于乐。例如:2020年初,举国上下共同投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抗击战,各地实行居家隔离、在线办公和学习。2月份幼儿园未能如期开学,全国家园共育实验基地作出了专题指导,利用微信平台、视频软件等,进行幼儿在家教育指导,以抗疫为主题,精心制作了不少教育游戏、活动等,保障特殊时期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四川省心理学会指导遂宁市安居区三家幼儿园,共同开展了“童心抗疫,家园共行”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钉钉线上直播,邀请多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线上指导幼儿居家心理疏导,化解幼儿不良情绪,并强化疫情隔离期间的家园沟通工作,秉持“停课不停学”的原则,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云平台”助力家园共育,能够借助大数据、数据挖掘技术优势,充分抓取数据和信息,精准分析家长、幼儿需求,由此,学校可以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融合学校专业教育与家庭情感陪伴,强化家园共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三)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沟通机制

家园共育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保障幼儿的心理健康,开发幼儿潜能,培养幼儿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幼儿形成健全人格。因此,幼儿园应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沟通机制,积极引导家长明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有效对接幼儿园教育,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3]。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沟通活动,例如:2019年黄龙溪东岳幼儿园主张并落实建立了幼儿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定期与家长的沟通和专业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心理状态,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排解幼儿心理障碍。2020年疫情期间,江阳区泰安街道中心幼儿园,通过微信、QQ、钉钉等交流工具,与幼儿家长建立了联络群,让教师与幼儿家长分享防疫知识和心理咨询辅导,并针对如何在家辅导孩子学习和心理交流,与幼儿家长开展了多次线上讨论活动,指导家长制订幼儿每日学习生活作息计划,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以更好地适应正式开学的园区生活。另外,家园共育模式下,为引导家庭积极参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充分尊重幼儿家长,通过信息平台加强幼儿教师和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并及时进行教育资源和心得共享,全面落实家园共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着力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

结语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显现于学校,由此,家园共育模式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通过家园共育保障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统一,转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思维,实施针对心理疏导;搭建“云平台”,规范家园共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沟通机制,保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性,为幼儿之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心理健康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