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分阶段式转变模型的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2020-01-10王辉
王辉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科,河南 新乡 453000)
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复发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慢性心力衰竭多为老年人,缺乏自我护理、自我防护能力,情绪不稳定,未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受凉后易诱发肺部感染,加重病情而再次入院[1]。因此,如何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自护能力,对于降低复发率十分必要。基于行为分阶段式转变模型的健康教育注重个体行为变化过程和需求,通过对所处不同阶段个体采取针对性行为转换策略,以促进健康行为[2]。本研究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式转变模型的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55~72岁,平均(63.24±3.87)岁;病程2~7 a,平均(4.23±0.98)a;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19例,Ⅳ级17例。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54~71岁,平均(62.51±3.72)岁;病程2~8 a,平均(4.52±1.19)a;心功能Ⅱ级7例,Ⅲ级18例,Ⅳ级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3];(2)经常规治疗,症状已有所缓解;(3)生活可自理。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障碍;(2)恶性肿瘤;(3)精神疾病;(4)肝肾功能不全;(5)严重呼吸衰竭。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于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指导饮食、用药、运动锻炼等。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行为分阶段式转变模型的健康教育。(1)建立健康教育小组,学习行为分阶段式转变模型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详细了解患者生理、心理、治疗状况。(2)评估患者当前所处阶段,评估内容包括感冒预防、与医护之间沟通频率、体质量、每周锻炼频率、饮食控制、遵医用药6方面。判定标准如下。无意图期:6个月内无改变饮食、锻炼等方面打算。意图期:6个月有改变饮食、锻炼等方面打算。准备期:目前没有实施,但于1个月内要实施这类行为改变。行动期:已开始行动,但持续时间<6个月。持续期:已开始行动,持续时间≥6个月。根据患者情况,制订针对性干预计划,一对一进行指导。①无意图期:鼓励患者诉说患病前后感受,给予安慰、支持,讲解行为改变益处,提供慢性心力衰竭基本知识,鼓励患者提问,同时邀请部分持续期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讲解生活方式改变益处。②意图期:以半结构式访谈形式了解患者情绪管理、休息、睡眠、运动等知识需求情况及掌握情况,使患者回顾自身行为,对不健康行为作出评价,请家属讲述患者患病、恶化时感受,帮助患者回忆心力衰竭对家庭、生活、工作的影响,考虑行为改变利弊关系。③准备期:与患者签署改变行为协议,鼓励患者购买改变行为器具,如运动鞋、体质量秤、食谱等,与患者共同制订具体行动计划,如运动计划、饮食计划等。④行动期:帮助患者结交可帮助其行为改变的同伴,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识别影响患者行为改变因素,鼓励家属参与行为改变过程,并给予患者支持、监督。⑤持续期:帮助患者制定奖励计划,增加健康行为提示,如药盒放于显眼地方,每日运动计划贴于冰箱门上等;定期进行随访,采用电话、微信群、家庭随访等形式了解患者健康情况、用药情况等,针对性解答患者及家属疑问。
1.4 观察指标(1)遵医情况。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评估,包括遵医用药、饮食、作息、运动。完全遵医:4项全部做到。部分遵医:做到1~3项。不遵医:不符合以上标准。遵医率=(完全遵医例数+部分遵医例数)/总例数×100%。(2)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估干预前后患者自护能力,包括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4方面,总分172分,分数越高,自护能力越好。
2 结果
2.1 遵医情况对照组不遵医8例,部分遵医22例,完全遵医12例,遵医率为80.95%(34/42)。观察组不遵医1例,部分遵医25例,完全遵医16例,遵医率为97.62%(41/42)。观察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P=0.034)。
2.2 自护能力干预前,两组 E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ESC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bP<0.05;ESCA—自我护理能力量表。
3 讨论
行为分阶段式转变模型是一种行为改变模型,认为健康行为建立、转变为循序渐进阶段性过程,对所处不同阶段个体应实施针对性行为转换策略,以促进其行为转变[4-5]。基于行为分阶段式转变模型的健康教育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评估,了解患者所处阶段,提供针对性健康教育,以促进其行为改变[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基于行为分阶段式转变模型的健康教育,能提升其遵医行为,提高自护能力。分析原因可能为:基于行为分阶段式转变模型的健康教育通过评估患者行为动机,根据所处不同阶段,采取半结构访谈、签署改变行为协议等方式进行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激发自我管理意愿,增强战胜疾病自信心,从而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疾病,改善遵医行为,提高自护能力。此外,在基于行为分阶段式转变模型的健康教育过程中应仔细收集病历资料,全面评估患者所处阶段,以便采取更适宜、详尽、准确的干预措施。若时间上不好判断处于无意图期或意图期,可根据患者是否意识到行为改变益处进行判断,后根据所处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干预。
综上可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基于行为分阶段式转变模型的健康教育,能提升其遵医行为,提高自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