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对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5-12张士玲
张士玲
(信阳市中心医院 肿瘤内科,河南 信阳 464000)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发病率,化疗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治疗方法[1]。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但容易引起癌因性疲乏等并发症。有研究表明,随着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越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越低,可见癌因性疲乏程度可能是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PICC的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对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接收的70例PICC的乳腺癌患者,年龄32~68岁,平均(46.02±3.21)岁;病程1~5 a,平均(3.81±0.76)a。纳入对象均符合《现代肿瘤学》[2]中乳腺癌诊断标准,且接受PICC置管;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重要脏器病变者和其他恶性肿瘤者。
1.2 评估方法(1)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3]评估癌因性疲乏,共22个条目,共包括患者行为、情绪、认知及行为4个维度,满分为10分,其中0分为无疲乏;1~3分表示轻度疲乏;4~6分表示中度疲乏;7~10分表示重度疲乏。(2)采用信阳市中心医院自制的PICC乳腺癌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主要记录包括操作前准备、评估、操作过程、总结与记录4大方面,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治疗依从性越高。(3)参照乳腺癌生存质量量表(QLSBC)[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共含4个维度(心理因子、躯体因子、信仰因子、社会因子),46个条目,各条目分值为0~10分,合计46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2 结果
2.1 癌因性疲乏状况评估结果共纳入的70例PICC的乳腺癌患者中,经PFS-R量表评价结果显示:轻度疲乏32例(45.71%),为轻度组;中度疲乏26例(37.12%),为中度组;重度疲乏12例(17.14%),为重度组。
2.2 3组一般资料轻度组平均年龄(46.11±3.02)岁,平均病程(3.74±0.68)a;中度组平均年龄(45.89±3.11)岁,平均病程(3.80±0.59)a;重度组平均年龄(46.58±2.98)岁,平均病程(3.79±0.70)a。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 3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中度组、重度组QLSBC、治疗依从性评分低于轻度组,且重度组QLSBC、治疗依从性评分低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3组治疗依从性及QLSBC评分对比分)
注:与轻度组比较,aP<0.05;与中度组比较,bP<0.05;QLSBC—乳腺癌生存质量量表。
3 讨论
PICC虽然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等优点,但是其容易出现静脉炎、血流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其中静脉炎是常见的并发症[5]。因化疗药物破坏血管形成静脉炎,导致患者出现癌因性疲乏,进而降低治疗依从性,影响疾病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度组、重度组癌因性疲乏患者的QLSBC、治疗依从性评分低于轻度组,且重度组QLSBC、治疗依从性评分低于中度组,表明随着癌因性疲乏加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变差。分析其原因在于,乳腺癌患者自身因肿瘤及相关治疗,易产生焦虑及痛苦等持续性主观疲劳感受,加上乳腺癌患者在PICC治疗中容易产生静脉炎、感染、导管堵塞等严重并发症,进而增加癌症治疗期间患者的心理压力及社会负担,导致癌因性疲乏加重。对于癌因性疲乏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加重其心理负担,干扰正常生活。此外,癌因性疲乏患者易胡思乱想,缺乏对疾病治疗信心,降低治疗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进一步降低其生活质量。化疗期间患者经历精神及肉体疼痛,随着化疗次数增加,患者的疲乏程度加重,进而产生一系列副作用,从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故医务人员可鼓励患者坚持有氧运动,定期给予其鼓励,使其达到身心上的平衡。
综上所述,PICC的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对其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具有一定影响,随着患者疲乏程度加重,其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