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翻译的两大基本技巧

2020-01-10张云霞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原文中本例形容词

张云霞

(广州工商学院 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800)

不同的文本类型,译者寻觅的着力点全然不同。对于信息型文本,信息的传递自然成为翻译之重,语言表达只求准确、规范、易懂。对于表达型文本,如小说,译者必须尽量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使其译文通顺连贯、语言优美,同时展现原文的风格。即翻译小说时,译者需依循源语文本的类型及特点开展翻译工作,以达到林语堂之“忠实、通顺、达美”标准 :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还不失原文的风采。

基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多重差异,译者通常会采用词性转换、视角转移这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以巧妙地缩小这些差异,减少“翻译腔”,从而构建出高质量的译文。下文将结合具体实例,详细分析小说翻译中这两大基本技巧的运用。

一、小说翻译两大基本技巧之词性转换

英语属印欧语系,汉语属汉藏语系,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与语序上均存在极大差异,词语结构对应翻译不仅不可能,而且会使译文生硬僵化[1]。因此,翻译时应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适当进行词类转换,使译文流畅自然。

原文:When to the third knocking there was still no answer, he gently opened the door.[2]52

译文:敲了三下,还是无人应答后,他轻轻推开房门。

原文中的名词“knocking”与“answer”分别被译为“敲”与“应答”。英语是静态语言,以名词为核心;汉语是动态语言,以动词为核心。英汉语言的这种差异使译者汉译时往往不能将原文的词类对号入座,只有适当进行词类转换,方能合乎汉语表达习惯,增强译文的可读性。“knocking”是由其动词“knock”派生而来的名词,而“answer”在这里是个具有动作意义的名词。若不进行词类转换,显然不符合汉语的行文习惯,也无法凸显这两个词的动作意义。

原文:Gerald noticed that a leaf of the screen had been folded back, revealing a small cretonne-covered chair, with an open tome face downward in its seat.[2]46

译文:格兰德注意到那个屏风被人折回去了一扇,露出一把小椅子,印花棉座垫上扣着一本打开的翻页书。

原文中的副词“downward”被转译为动词“扣着”。“downward”是个副词,表示“向下”的一种状态。本例中,译者将其巧妙地处理为具有动作意义的词“扣着”,“扣”这个动词形象贴切地描述了“向下”这个动作,“着”这个助词又补充表明了一种持续的状态。这样的译文简而有力,丝毫没有意义的缺失。

原文:The street seems to end in nothing.[2]39

译文:这条街似乎没有尽头。

原文中的动词“end”被转译为名词“尽头”。英语中某些动词由相应的名词派生而来,在句中做谓语,汉译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将其处理为名词,本例中的动词“end”便是如此。汉译时,将其转换为名词,才能使译文流畅、自然、通顺,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原文:The voice had the possessed stridency of the street evangelist.[2]56

译文:叫喊声非常刺耳,仿佛街头传教士传教的声音。

原文中的形容词“possessed”与名词“stridency”分别被转译为副词“非常”与形容词“刺耳”。汉译时,英语中某些由形容词派生而来的抽象名词可被转译为相应的形容词。本例中,抽象名词“stridency”由其形容词“strident”派生而来,若不对其进行词类转换,译文会显得拗口,行文不流畅。此外,英语名词被转译为汉语形容词后,原句中修饰限定该名词的形容词功能不变,但句法成分发生了变化。该形容词在原文中做定语,但随着英语名词被转译为形容词,其句法成分相应地转变为状语,词性转换成修饰汉语形容词的副词。

原文:The impossibility of sleep should serve as an excuse.[2]53

译文:可以用睡不着作借口。

原文中的名词“impossibility”与“sleep”分别被转译为副词“不”与动词“睡”。若某些抽象名词与句子其他成分之间存在一定逻辑关系,翻译时可将此类名词处理为副词。原句中的抽象名词“impossibility”由形容词“impossible”派生而来,抽象名词“sleep”由动词“sleep”转换而来,汉译时,名词“sleep”被处理为动词“睡”,“impossibility”被处理为副词“不能”,连用后被译为“睡不着”。这样的译文流畅自然,合乎汉语的表达习惯。

二、小说翻译两大基本技巧之视角转移

语言是多角度的,在翻译中,译者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看待并思考问题。遇到难题或深陷僵局时,译者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从主体、空间、时间及正反视角看待翻译问题,或许就能“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原文: “Where’s the Bell?”

Gerald had found the hotel in a reference book.[2]36

译文:“贝尔酒店在哪里?”

贝尔酒店是格兰德在一本旅游手册中找到的。

本例属于主体视角的转移。就“主体”与“客体”而言,汉语注重主体思维,倾向于选择人或其他有生命的生命体做主语;而英语注重客体思维,主语既可以是生命体,也可以是无生命体,如抽象概念。但是在本例中,译者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主体视角的转移,译者将原文中的人称主语“Gerald”处理为译文中的宾语,而将宾语“the hotel”处理为译文中的主语“贝尔酒店”,这是译者考虑上下文联系的紧密程度的结果。

原文:As soon as they entered the town, the big bell began to boom regularly.[2]36

译文:他们刚出站,就听见大钟“当—当”地响起。

本例属于空间视角的转移。空间视角与方向密切相关,即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原文中的动词“enter”表示“进入”,词组“enter the town”指“进入这个小镇”。汉译时,动词词组“enter the town”被译为“出站”,这是采用了空间视角转移的翻译方法,主要是出于对原文与上文的衔接性的考虑。

原文:“How long before the bells stop?”asked Gerald as soon as he opened the lounge door.[2]53

译文:“钟声多久后会停啊?”格兰德刚推开大堂门,就开口问道。

本例属于时间视角的转移。时间视角与时间先后密切相关。同一件事发生的时机可以从前往后看,也可以从后往前看[3]133,这取决于人类看问题的不同视角。原文中的介词“before”本意为“在……之前”,汉译时,译者调整了句子的时间顺序,将其处理为“……后”。采用时间视角转移这一翻译技巧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原文:Mrs Pascoe was now regarding him stonily.[2]53

译文:帕斯科夫人正面无表情地凝视着他。

本例属于正反视角转移的正话反说。正面和反面表达主要指在英语中是否用否定词或带有否定词缀的词,在汉语中是否用“不”“未”“否”“没”等词。原文中的“stonily”是肯定形式,属于正面表达方式,但是译者从反面着手,将其译为“面无表情地”,既构成了汉语四字格结构,读起来朗朗上口,又恰如其分地表达了“stonily”的内涵,一举两得。

原文:He had never been among those many who deeply dislike church bells.[2]34

译文:许多人都极其厌恶教堂的钟声,他却并非如此。

本例属于正反视角转移的反话正说。正反视角的转移既可用于处理难以正面解决的问题,也可用于提高行文优美度。“dislike”是个否定词,属于反面表达方式,译者却从正面着手,将其译为“厌恶”。当然,直译为“不喜欢”并无不可,此处译者主要考虑到汉语搭配。显然,“极其厌恶”比“极其不喜欢”感情色彩更浓,也更具文学性。

结语

与其他翻译文本不同,小说翻译需要译者在实现忠实与通顺的基础上,对小说的人物性格、韵律节奏、词语美俗等尽心研究,使之切合汉语的习惯表达与标准,且尽量传达出原作的文化特征与语言特色。这无疑给诸多译者带来了极大挑战。但是词性转换与视角转移等恰当的翻译技巧可以帮助译者从容应对这些挑战,完成高质量的译文。

猜你喜欢

原文中本例形容词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认识形容词
西门子S7-1500 PLC串行通信的应用
窗外
Subcutaneous sarcoidosi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导数的应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构造
形容词
绕组重绕数据的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