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两部赣州府志经济史料价值挖掘问题研究

2020-01-10邹春燕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赣州方志赣南

邹春燕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0)

一、现存明代两部赣州府志的基本情况及其经济史料价值

(一)现存明代两部赣州府志的基本情况

嘉靖《赣州府志》是赣州地区现存的最早的方志,由康河主修,董天锡主纂。全书凡12卷,在体例上属纲目体,分为“天文”“地理”“山川”“陂泽”“食货”“创设”“祀典”“秩官”“名宦”“选举”“恩典”“人才”“艺文”“外志”14个大类,在各类之下又分有细目,共计37项。该志记事简约,注重纪实,不增粉饰,将一府的基本情况记述得比较清楚。其中,与经济有关的章节有一章,为卷4的《食货》,该类目之下设有户口、物产、贡赋、里甲、庸调、课钞几个子目。

天启《赣州府志》,由余文龙主修,谢诏等纂。全书共20卷,在体例结构上采用的也是纲目体,全书分为《舆地志》《营建志》《食货志》《统辖志》《职官志》《名宦志》《兵防志》《榷政志》《祠祀志》《选举志》《乡贤志》《方外志》《纪事志》《纪言志》共14大类,在这之下又被分为了19个细目。其中,与经济有关的章节有5卷,分别是卷1卷2卷3《舆地志》、卷7《食货志》、卷13《榷政志》。其中,《舆地志》下分为山川、坊都、陂泽、街市、土俗、土产6个细目,《食货志》下分为户口、田赋、土贡、课程、田差5个细目,《榷政志》之下分为监税、杂税、觧额、支额、厂规5个细目。从这些记载经济的子目名称可以看出,两部志书的经济史料是十分丰富的。

(二)明代两部赣州府志的经济史料价值

第一,对于户口数的研究。户籍为邦国之本,它是政府征收赋税和徭役的基础,它的增减变化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政府统治情况。在两部赣州府志中,对赣州府及其统治之下的10县的户口数都有详细记载。以嘉靖《赣州府志》为例,书中详细记载了由晋到明代的赣州府的户口数。在对宋朝户口数进行记载时,户口被分为主客两个部分进行记载,从这可以看出在宋朝时是实行按照居民有无不动产而划分为主户和客户的户籍管理制度。结合赣州府及赣州府治理之下各县的户口数记载情况来看,赣州府、县人口数量是不断增长的,各县的户口数变化趋势也基本与府的增长趋势保持一致。此外,从各县的户口数数量记载来看,赣州府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赣县、兴国、宁都、瑞金、石城这几个县,而于都、信丰、会昌、安远、龙南等县的人口则比较少,这与其开发程度密切相关。

第二,对土产、物产、土贡的记载研究。嘉靖《赣州府志》中详细收录了当地传统的各种农副产品,如书中载有谷之属36种,豆之属10种,菜之属26种,瓜之属10种,花之属50种,果之属26种,药之属56种,竹之属20种,木之属24种,羽之属34种,毛之属24种,鳞之属16种,介之属7种,货之属15种[1]。而天启《赣州府志》对比嘉靖《赣州府志》有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即认识到经济民生的重要作用,将《食货志》提前,放在《舆地志》与《营建志》之后。此外,不同于大部分志书在物产一目中对当地物产皆以谷、蔬、果、草、花、竹、药、羽、毛、麟、介、货等分类记载,天启《赣州府志》另辟蹊径,省此篇目,仅以“虔在五岭之北,田多秔稻,山多材木,泽多鲜,以土所宜也,其诸瓜、蔬、药、果、羽、毛、介、虫之类,皆所常有,与他州邑同”[2]来进行说明。另外,它还记载了土产的交易情况。例如:“郡中居人间莳花,花有各种而多,茉莉利病,盖相半亦时有更业者城南人种蓝作澱,西北大贾岁一至,汎舟而下,州人颇食其利。”[2]这里记载了茉莉销往西北的情况,对于研究赣州地区的商业贸易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志书中对当地出现的社会问题也颇为关注,如在记述明中叶赣南地区的粮食供应情况时,针对赣“颇饶稻谷,自豫章、吴会咸取给焉,两关转谷之舟,日络绎不绝,即俭岁亦橹声相闻”[2]这一现象,指出其背后是赣“除日食之余则尽以出粜,鲜有盖藏者”[2],对于赣南地区由于道路艰难,外进粮食甚为不易的情况,作者提出“假令赣人饥,谁其输之”[2],以此告诫后来之父母官为政之道,甚为难得。通过这些材料的记载,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问题,而且对于研究当时赣州地区的经济和贸易情况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两部府志中对土产、物产、土贡的记载,也为农产品的种植、区域土特产的开发、饮食文化的开发等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材料和重要参考。

第三,对贡赋、课钞、杂税、盐税的记载研究。嘉靖《赣州府志》在贡赋一目详细记载了宋到明代赣州地区一府10县向朝廷进贡的土产及赋税种类和定额。如在“课钞”一目,详细列举了课钞名称及数量,从中不仅可以从政府的征税项目及其征收的税额数量中看出当地的商业经济发展情况,还能了解政府征收税收的情况。而在天启《赣州府志》“盐税”一目中,详细记载了赣南地区推行广盐及淮盐的事情以及盐税的征收标准,“杂税”一目收录州府《各项货物抽税则例》,不仅反映了当时赋税的征收水平,而且可以从中看出当地市场交易的货物种类情况。这能够为研究当时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第四,两部志书中存在大量旅游业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例如:赣州的古城墙、八镜台、郁孤台等因其特有的历史韵味,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极大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这些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在地方志中多有记载。在两部府志中对山川、古迹、形胜、城池、亭台楼阁等设有专门的类目进行记载。如在嘉靖《赣州府志》的古迹篇中,对于赣州府内10县的故县治、楼、亭、台、堂、院、馆、厅、司、驿等的地理位置、内部构造、变迁沿革、修建情况、相关文人诗词等都有相关介绍。可以预见,充分挖掘地方志中蕴含的旅游资源有助于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当代社会对明代两部《赣州府志》的研究及利用情况

嘉靖《赣州府志》和天启《赣州府志》作为明代现存的两部赣州府志,目前学界对其进行的研究较少。这两部赣州府志大多记载于专书统计、地方志目录书中,如《江西省地方志概述》《江西地方文献索引》等。此外,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论文,但这些论文研究的方向和角度也都比较零散,按照其研究的主题和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其一是对《赣州府志》纂修沿革的研究,如杨恒平的《历代〈赣州府志〉纂修述略》[3],该文对历代《赣州府志》的修纂情况按宋以前、宋元时期、明朝时期、清朝时期几个阶段进行了梳理和简要介绍。其二是利用赣州府志进行风俗学、客家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如李晓方的《崇文向学与尚武好斗——明清历修〈赣州府志〉对赣南地区民风的表达》[4],该文以现存明清历代修纂的《赣州府志》风俗篇中记载的当地人既崇文向学、又尚武好斗的内容为资料进行考察,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三是针对《赣州府志》本身进行的研究,如凌天明的《明嘉靖〈赣州府志〉三题》[5],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嘉靖《赣州府志》的纂修史、主纂者进行了考述,对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赣志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赣志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学位论文方面,只有一篇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赣南地区明代方志考述》[6],该文以赣南地区的明代方志为研究对象,对赣南地区旧志(1949年以前)的存佚情况进行了统计,并重点考察了赣南地区明代方志的编修概况、兴盛原因,从文献学的角度对现存赣南地区明代方志的修纂者、版本、体例、内容、价值与不足等方面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总结明代赣南地区方志的编修特点,并综合考察其史料价值。整体看来,虽然两部府志中蕴含有非常丰富的史料价值,但目前学术界对《赣州府志》进行的研究是比较薄弱的,对赣州府志本身进行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其大部分是利用其中蕴藏的史料辅助其他学科及领域的研究。而本文谈到的经济史料价值问题,学界对其关注度就更低,迄今为止,还未发现一篇对《赣州府志》中蕴藏的经济史料价值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

《赣州府志》的开发利用方面也存在这个问题,记载多而开发利用少。以嘉靖《赣州府志》为例,赣州府志中蕴含的资料十分丰富,但对其利用却非常少。从利用者来看,一般是编纂地方志的工作人员、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工作者。从利用领域来看,主要是运用方志去进行一些河流、山川、人物以及历史沿革的追溯,如《魅力虔州:赖小明速写》:“据嘉靖《赣州府志》记载,田螺岭原名王将庙巷。王将庙巷以庙得名,清末始以岭得名。此岭还有一雅名叫贺兰山。”[7]18《两宋经学学术编年(下)》:“尹天民,生卒年不详,字先觉,赣州会昌(今属江两)人,十四岁入太学,有‘尹夫子’之谓,除太学博士,出知果州。靖康初擢侍讲不就,遁隐青城山,事见嘉靖《赣州府志》。”[8]476-477再或者是一些专门进行数据统计方面的研究,如在《苏皖浙赣地区明代农业地理研究》[9]178-179一文中,作者在研究嘉靖时期赣南山地各县水利工程数量及灌溉面积时就大量参考了嘉靖《赣州府志》的内容。除此之外,其他的方面利用就较少。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以嘉靖《赣州府志》和天启《赣州府志》为代表的明代地方志中,蕴含着包括除去人物之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丰富价值。但不管是其编纂所占比重,还是开发利用程度都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在地方志编纂和开发中如何提高社会各界对经济史料的重视程度和开发利用率,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以下笔者将对如何促进两部赣州府志经济史料的开发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三、关于提高社会各界对经济史料重视程度和开发利用率的几点看法

要提高社会各界对经济史料的重视程度和开发利用率,笔者认为应该从地方志编纂和开发利用两个角度进行考虑。

(一)从地方志编纂的角度

1.地方志编纂必须以需求关系为指导,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开发相关内容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地方志编纂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牢牢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在编纂地方志的过程中,编纂人员需要对地方经济建设有关的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整理利用。以赣州为例,赣州作为我国第3批公布的37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旅游业的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赣州的旅游业与国内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之相对,在赣州府志中记载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掘其中的经济资源,创建赣州地区的旅游资料长编并对其加以利用,定能为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此外,赣州府志中还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客家资料,充分发掘府志中的客家历史文化资源、物产、饮食等史料,也有益于促进赣州地区客家文化产业、绿色种植业、饮食行业的发展。

2.做好资源整合,提高志书自身质量

针对地方志本身,编纂者要将其中的资源大力开发转化为人民群众容易接受、易于传播的文化产品。对于地方志中那些晦涩难懂的竖排繁体字,可以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选择善本方志进行点校,甚至可以发行出版已经经过翻译的、人人都可以看懂的通俗读物,以扩大方志的受众面。此外,还可以联合经济学家、地理学家等对志书进行专业解读、专业分解和二次开发,让地方志资源成为一地经济发展的独特资源,如赣南地区现已出版发行的《脐橙志》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证。

(二)从开发利用宣传的角度

要将“重修轻用”改造成为“重修重用”,有关部门不仅要大力推动地方志的纂写,更要利用各种场合、渠道对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宣传,切实把“修”和“用”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的影响。例如:可以在对赣州地区有关经济建设的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之后,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台、网络和社会公益广告等,对其成果进行宣传报道;还可以通过开设读志用志专栏、专题讲座、办刊物进行交流,推动社会各界读志用志。

结语

本文以介绍现存明代两部赣州府志中蕴含的丰富的经济史料价值为切入点,在对两部府志的研究、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明代两部赣州府志中蕴含的丰富经济史料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这一现状,最后对在地方志编纂和开发中如何提高社会各界对经济史料的重视程度和开发利用率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赣州方志赣南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Development of a battery-operated floatingelectrod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devic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investigation of OH radicals produced in a DC glow discharge by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赣州好朋友科技有限公司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Creative revisions of Peking Opera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