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慢处理策略

2020-01-10雷有龙

课程教学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恋人个性化探究

文∣雷有龙

有人说:教学是慢的艺术。如何慢?慢在哪?慢的妙处何在?这是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倡导“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要在“效”字上做文章,在教学策略上下功夫,要把重点放在课堂参与度提升和思维培养上。教师放慢课堂推进的速度与节奏,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想、多问、多说,生成更多教与学的精彩与亮点,生动的课堂就是一道独特的课堂风景。

一、实景化导入,生成教学亮点

巧妙的新课导入,有如大幕徐徐拉开,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带给学生惊喜。有的语文教师很重视新课的导入,很少单刀直入或开门见山,而在课前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方法很多,或讲一个故事,或做一段演讲,或提一个问题,或播一段视频,构建贴近课文内容的教学情境。更有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导入新课,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兴趣,获得愉悦的审美情感。

新课的导入,不能画蛇添足,更不能哗众取宠,创新的形式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要着眼于激发兴趣,引发思维。《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新闻,报道了我国“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这一历史事实,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变成了现实。通过学习,学生看到几代航空人通过不懈努力而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激励报国之志,这是课文的教学目标。课前我在网上搜索了一段关于我国“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视频,授课之时先行播放,旨在构建一种实景化的教学情境。播放视频时,我留意观察学生,他们个个屏住呼唤,全神贯注,不时发出“啧啧”的惊叹声。视频场面壮观,可视性强,震撼人心。学生在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下,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自豪感油然而生。选取这种与课堂内容高度契合的视频导入,既让学生见识了祖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又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鞭策他们立志报国。这种实景化的新课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思维,点燃了学生激情。

很多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常常兴趣不高,效果不佳。构建实景化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讲授李白的古体诗《将进酒》时,我在课前准备了几首学生比较熟悉的李白的诗,配上古典名乐,制成课件。新授时,依次吟诵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朝辞白帝彩云间……”“日照香炉生紫烟……”“天门中断楚江开……”每当我吟完第一句,学生们马上就接上后面的诗句。课堂仿佛变成了一场古诗词的背诵竞赛,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进来,主动地融入课堂,思维活跃,情绪高涨。当课件中依次闪现一行行熟悉的诗句时,学生惊喜地发现,曾经学过的诗句他们依然能牢记于心,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实景化的教学氛围,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文化的熏陶,更是学习的自信。

新课的导入,方法很多,教师的风格各异,方法不尽相同。在这个环节上,多点精心设计,多点充分准备,多点师生互动和“共鸣”,虽然会多花一些时间,课堂节奏也会慢下来,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收获很多,教学亮点纷呈。《飞向太空的航程》一课的导入,视频带领学生欣赏震撼人心的火箭发射场面,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引导他们从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进程中受到鼓舞,将学生的思维延伸到广阔而神秘的太空。《将进酒》一课的导入,将学生的目光引向我国古文化的历史长河,让学生走进古诗文的天地,去欣赏那熠熠生辉的唐诗瑰宝,学生的学习自信得以建立。这样的课堂,“慢”下来的是节奏,激发出的是兴趣,引发出的是思考,生成的是亮点,这不正是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效果吗?

二、个性化分享,呈现互动精彩

现代教育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就是发现性学习,从本质上说,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就是“问题”。因此,探究性学习实质上就是围绕问题而不断发现的过程。教学中如果问题探究得法,学生的收获就不仅体现在知识的获得上,更体现在思维能力的提高上。

问题探究的核心要义,就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唤醒学生思维。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不思,知识没有消化吸收;只思不学,那是凭空臆想。学生不应该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和能力的主动获取者。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质疑中解惑,在探究中发现。

在一次公开课上,我曾听过一位教师讲授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她采取了常用的诵读分析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的是,她设计了一项探究性活动,颇有新意。问题这样设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会,结合诗词内容,说说‘到中流击水’中‘击’字的含义。”教师抓住关键字“击”,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陈述个人的观点,这是基于学生个性化培养的一项思维能力训练。在分享环节,学生踊跃发言,各自发表看法。其中有一名男生的分享精彩独到,令听课者眼前一亮,“以我游泳的经验和习惯来看,我认为‘到中流击水’中的‘击’字,可以理解为逆流而上,搏击流水,挑战自然,战胜自我。因为只有在逆流中才能体现出‘击’字的本来意义。从这‘击’字里,我看到了无所畏惧,感受到了积极向上。这首词写出了毛主席为了中国前途表现出的豪迈气概和激流勇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的回答,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教师也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听课教师相视而笑,表示了赞许。这名学生对“击”字做出这番深入的解读,说明他根据教师所讲和自己的体会进行了一番探究与思考,回答得很是精彩。由此可见,教师不要怀疑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精彩的课堂,不在于教师分析得有多么透彻,而在于学生表现得有多么积极,师生互动有多么活跃。

教师要努力把学生的潜能发掘出来,唤醒其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个性化的学习分享。在育实际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依然占有很大比重。有的教师担心自己讲的知识点有遗漏,担心学生有问题没有弄明白,面面俱到反复讲,很少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学生也没有机会说出自己思考所得,更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他们,让他们充分讨论,自由表达。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就是这样慢慢形成的吗?上面那名学生的见解深入独到,一定是他结合了自己游泳的经验,加上自己对诗词的理解,紧扣关键字眼,深度思考的结果,才打上个性化思维的烙印,这远比教师按照教参口若悬河讲授要鲜活得多,留给其他同学的印象也更深刻。如果不给学生探究时间,不给学生表达机会,也许就听不到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分享。虽然在这个环节上会多花一些时间,但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正是要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成长吗?

三、递进化设问,迸溅思维火花

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发现。即使没有找到正确答案,学生的大脑“运转”起来,远比坐在那儿单纯听教师滔滔不绝讲授有效得多。课堂上围绕一个问题,采取递进化设问,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就会变得更加主动,可能在“愤”“悱”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我在《雨霖铃》一个片段教学中,采取步步设疑、层层推进的方法,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思考,深入解析文本内涵。根据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我做了如下课堂实录。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师:“词中描写的是什么人之间的分别?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问题不难,重在分析理由,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关键语句找答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是与恋人的分别。”(学生能说出恋人之间的分别,已经成功完成了初始判断,已知其然。)

师:“你从哪里看出是与恋人分别呢?”(加大了问题难度,要求学生作思考,找原因,知其所以然。)

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学生找到了关联句子,句中有“执手”“泪眼”“凝噎”三个关键词。)

师:“也可以是朋友啊,为什么单说是恋人呢?”(提出质疑,有意“误导”,引导学生思考恋人分别时的具体表现。)

生:“‘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一句可以看出来是恋人。”(学生从课文中又找出了与“恋人”相关的信息,有“留恋”二字,接近成功。)

师:“‘兰舟催发’,送别时与朋友依依不舍,也是常有的事呢!”(再次质疑,入“愤”“悱”之状,似有不达目标不罢休之意,引导再作探究。)

学生有些耐不住性子了,涨红着脸说道:“朋友分别感情没有这么深啊!双手紧握,又是流泪,而且说不出话来。只有恋人之间才会有这样的表现,而朋友间是不会有这样情意绵绵的情感的啊!”(学生已不知不觉联系“执手”“泪眼”“凝噎”三个关键词作分析)。

多么直白而准确的回答,多么真实又鲜活的解析,我当即给予了肯定与表扬。在教学中我两次故意质疑学生的回答,给学生思维设置了障碍,引导学生思考,对词进行深入解读。一般来讲,针对以上问题,如果学生回答出了恋人之间的分别,说出了相关句子,教师再配些解读,就算完成了这一环节的教学。但我不惜时间,不厌其烦,步步追问,循循善诱,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友人离别与情人离别的不同之处,并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这就是学生迸发出的思维火花。看似简单的一问一答,实则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要求学生对该词所描写的场景、刻画的人物内心、表达的主题等做仔细的推敲和深入的思考。学生说出最后那些看法后,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其他学生也开始议论,小声说着各自的看法,有的则发出了会心的微笑。这说明他们也参与了问题思考,更赞同这名学生的解读。

在师生互动中,问题始终引领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知识积累,进行深入考量,这正是设疑激思、步步追问所要达成的目标。我用一连串的“问”代替了详细的“讲”,通过“问”引导学生“说”,好像有些费时,节奏也慢了许多,但就是因为有了这种训练,才有了学生思维的加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远比教师给出的所谓标准答案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精彩得多。这是课堂上师生互动擦出的思想火花,也是闪烁在学生身上宝贵的思维火花。教学的理想境界不正是要发现和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品质吗?

猜你喜欢

恋人个性化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影子恋人
完美恋人 一汽·大众全新一代CC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作为一个交谈者,一本书比一个朋友或一位恋人更加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