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
2020-01-10军毛
赵 涛 李 军毛 彬 李 瑞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1 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高等教育教学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智慧教育新形态,它不是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简单地相加,而是将二者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虽然混合式教学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但却有一致的目标,即革新传统“满堂灌”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的各种弊端,如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差、参与度不够、创造力培养不足等等。在混合式教学中,线上教学活动一般形式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内容包括教材、课程PPT、教学视频等。而线下教学不是完全照搬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而是基于学生的线上学习成果开展更加深入的以培养学生的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的教学活动,如互动研讨等,从而将学生的学习从浅向深地导向深度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很好地体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强化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设计心理学”课程是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艺术设计、环境设计等学科的本科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理论课。设计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它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设计活动中的设计主体与设计目标主体的心理活动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以及影响他们的心理活动的相关因素的一门学科。设计心理学是设计师(包括城市设计师、建筑师、艺术设计师等)必须学习与掌握的一门科学。“设计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庞杂,但课时却较少,一般仅为16课时。在传统的“设计心理学”课堂教学中,还存着许多其它问题,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师生、生生互动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意设计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培养等等。因此,为大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摒弃传统的“填鸭式”课堂讲授教学模式,转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2 基于微信复合式平台的“设计心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组织与管理
2.1 微信复合式平台:微信群、公众平台、雨课堂等
自2012年以来,随着大型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兴起,各种网络学习平台陆续建立,各具特色。本课程依托微信复合式平台建立,包括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小程序雨课堂等。微信公众平台,简称公众号,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微信小程序雨课堂是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一款智慧型教学工具。雨课堂包括课程门户、教学日志(全部、课堂、课件、试卷、公告)、成员管理、讨论区、设置、分组等板块。
2.2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组织
本课程实行模块化教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八个模块:设计心理学概述,设计与动机、兴趣,设计与感觉、知觉,设计与情感化,设计与审美心理,设计与创造性思维,交互设计与心理体验,设计与设计师个性。本课程教学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理念,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全面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尤其是重视学生的高阶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价值的塑造。学期第一次课由任课教师介绍课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教学时间安排等,并互动式讲授第一个模块,即设计心理学概述。其他七个模块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分为课前教学、课堂教学、课后教学三个阶段。
(1)课前教学。后面七个模块课堂教学前,由任课教师在微信复合式平台发布各个模块的学习计划,上传课程PPT、教学视频、相关学习材料、线上课前测试题等。学生根据学习计划,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进程、地点,自主阅读教材相关章节、课程PPT、相关学习材料,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线上课前测试题,最后将自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反馈到微信复合式平台请教师和学生解答。任课教师既可选择在线上直接答疑解惑,也可以将所有问题进行整理,然后在下阶段课堂教学中进行集体解答。任课教师可同步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或修订下阶段课堂教学计划。
(2)课堂教学。任课教师先对各个模块的知识点进行串讲,并同时解答学生在课前学习与课堂教学中提出的各种问题。然后针对与该教学模块相关的设计案例或设计艺术领域的相关热点问题、理论与实践前沿,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互动式研讨等等。必要时,可以进行课堂测验,以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3)课后教学。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通过完成设计项目调研、创意小设计等形式的个人或小组课程作业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并掌握其如何应用。学生将作业及对作业的自我评价提交到微信复合式平台,并按一定的评价规则和标准分组互评作业。教师线上批阅作业,在评定作业成绩时充分参考学生的互评结果,并给予及时反馈。在每个模块教学结束后,学生与教师均应及时对教与学进行反思与评价,以修订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对仍然存在学习问题的学生,由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线上和/或线下的个别辅导。
2.3 课程考核评价
本课程考核评价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充分参考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本课程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平时成绩评定范围包括:上课考勤、互动研讨、课堂测验、课程作业等。
3 基于微信复合式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本课程微信小程序问卷星在线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98%的学生认为从整体教学效果上看混合式教学优于传统课堂教学,96%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合理,100%的学生对微信复合式平台的辅助教学效果满意。在开放式问题的回答中以及平时在微信复合式平台的评论留言中,学生们普遍认为混合式教学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增加学习自由度,有助于培养创造力等等。此外,根据学生平时学习与期末考试成绩整体情况,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微信雨课堂的后台数据分析等,从整体教学效果上看混合式教学优于传统课堂教学。但也有一些学生反映课程所推荐的教学视频有些质量不够高,课堂研讨的时间安排过于紧张。另有学生建议邀请一些知名设计师参加课程教学,进行线上线下互动。
4 结语
“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正在逐渐重构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幅度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自由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创造能力与科研能力。但当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上还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无论哪一种教学范式,都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基础与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基于“以学生全面成长为中心”教育教学理念,积极运用先进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考核评价方式,加强线上资源建设,探索与思考如何优化提升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以迎接未来世界各种不确定性问题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