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改革
2020-01-10姜敬维崔旭东朱洪日
田 野 姜敬维 崔旭东 游 权 朱洪日
(陆军勤务学院 重庆 401331)
1 研究背景
2005年,钱学森同志曾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很大一个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今天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现状。我们培养出来的部分学生逻辑混乱、思维固化、沟通能力差,常识缺乏,有的老师也在乐此不疲地消磨着学生的理解能力、质疑能力、创新能力,甚至消磨着学生的天真童趣。
美国有一名专职实验员沃尔芙,为世界培养了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一位获奖者回忆时写道:在参与完成实验过程中,沃尔芙通常不直接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而是鼓励我们自己寻求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就要到图书馆或者其他地方去寻找答案,当问题解决过后,就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这种体验让所有参与的学生都非常着迷甚至上瘾,我认为培育好奇心和强化寻求答案的本能是我获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学到的很多具体知识都被遗忘了,但是永远忘不了她引导我们通过努力发现答案的那种激动人心的体验。央视有个纪录片《世界著名大学》的摄制组曾经到哈佛大学采访,有一天半夜两点钟,他们发现图书馆还是灯火通明,那是一个不夜城,哈佛告诉他的学生,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对于学生求知的欲望,学校也是尽可能提供条件满足他们。这两个例子说明的是世界一流大学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我们国家也在倡导双一流高校的建设,我们建设的方向又是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他们最主要的一个优点就是拥有最好的本科教育,都非常重视教学。现在我们很多学校和老师大都是重视科研大于教学,有的甚至为了搞科研而置教学于不顾,其实教学科研他们之间并不是相互冲突、相互排斥的。教学可以促进科研,而科研也可以反哺教学,但是一个大学最根本的还是教学,在做好教学的前提下,科研自然也会受教学的影响而得到发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善教学,这个问题教育部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要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具体要如何打造金课呢,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指导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
目前,我国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要受美国上世纪80年代教育思想变革的影响,其核心观念是所有真正的学习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应该是思考而不是记忆,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也就是教学更应该突出“学”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老师一味的教。促成这一教育思想变革的主要动力是由于美国当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发现,以讲授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存在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
2 分析及对策
以学生为中心的关键毫无疑问是要抓我们的教学,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一句著名的论断,有记者问我们搞市场经济还是不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他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了一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从事物的反面来解释。那这里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呢?我想说的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里面更多的是以老师为中心,以内容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因此,本文就从以上这些方面进行论述。
(1)要做到不以老师为中心。这就需要进行角色的转换,老师由一个主讲者向设计者、引导者转变,学生就要从一个听众向课堂的主体转变,老师从一个课堂的主角变成了为学生服务的角色。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少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更多的是做课堂的设计工作和示范,让学生多发现,更多的给学生创造共同学习的氛围。另外就是要多了解学情,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一定要鼓励学生反馈并且主动寻求反馈,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2)做到不以内容为中心。传统的教学就像填鸭式的教学,老师以为在课上把所有的内容都讲到了学生也就都掌握了,这其实是不科学的,老师在上面不停的讲,中间也没有任何互动和交流,学生是没有时间去理解消化的。所以在课堂中切忌过度施教,有的事实性知识、很简单的理论就可以少讲或者不讲,我们把重点的方法和思维讲透讲深,在课上适当的留白,让学生自主探索,这样除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外,有可能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反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做到不以教材为中心。传统的讲授式授课大多是一本教材上到底,学生也是学习好教材里面的知识就能够考得高分,很少会给学生提供其他的课外参考资料,比如文献期刊、专著等。某大学教授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想考博,这个学生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但是当让他去图书馆找一些相关领域的专著看一下时,这个硕士研究生却不知道专著是什么。可见我们真的太忽略课外参考资料这一块了,这方面老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可以在课前把学生需要用到的各种参考资料列出来。
(4)做到不以教室为中心。在传统讲授式授课中,上课地点通常是固定在教室里面,这样往往会影响学生学习思考的活跃性,不利于思维的发散。在大学阶段,目标不再是培养大家的记忆或者应试能力,而是更侧重于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传统教室中一排排的座位、永远在最前面的讲台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锻炼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有更多的机会走出教室,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的观察和思考。比如学校上伙食管理课,上课的老师就将课堂搬到了学校食堂,搬到了农贸市场,让学生实地参观学习。学生对这种现地教学的方式反响也非常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明显要比在教室听老师讲活跃很多。
(5)做到不以考试为中心。我们在考核评价的设计上往往会采用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但是一旦终结性考核占的比例太高,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唯知识论的想法,这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大学阶段正处于思维体系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的培养学员形成正确的思维体系和价值观。具体怎么实施呢?我们可以加大形成性考核的比重,比如在形成性考核过程中加入20%的小组合作任务,培养学员之间相互合作和相互信任的默契;或者加入30%的参与互动环节,鼓励学员积极填写课堂反馈,并提供适合本课程的素材、视频等,让学员参与到课程的建设中,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学的重要性。
3 小结
当然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不单单是教学方面的改革,而是一项整体改革,需要涉及到整个学校系统,比如学校文化。国内某大学在这方面有一项非常暖人心的举措,就是他们学校所有的食堂的米饭对学生都是免费的,目的就是为了照顾家庭困难的学生,学校的饭菜价格对学生也非常便宜,但老师是享受不到这些福利的,这种校园文化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这样一种校园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我相信今后走出校门肯定会对母校充满感激之情。除此之外在资源配置、行政管理、学校环境等方面我们的校方也应该做出努力。如果仅仅把“以学生为中心”改革看成是教学部门的事,而与学校其他部门无关,这样的改革是不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