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儿科主治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2020-01-10张金秀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主治医师医学教育儿科

李 杨 袁 梦 张金秀 甘 靖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0041)

0 前言

目前我国对医师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1)大学本科医学教育阶段;(2)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3)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主治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是第三阶段的主要内容,而且在医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过渡作用。主治医师需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操作中;二是积极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提高工作质量。

儿科主治医师是一个科室的主力军,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儿科医师具有其特殊性,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需要和家属反复沟通,我们在不断提升我们职业素养以及临床实践能力过程,忽略临床科研的能力的重要性。21世纪的人才战略是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医学人才,而对医学科研能力的培养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科研能力指的是通过科学的逻辑思维积极发现新知识,从而为医学的发展开拓新的空间,这是培养全方位人才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主治医师阶段的继续医学教育就是规范化培养,目前主要侧重于培养医生形成临床思维,将临床思维和实践紧密结合,及时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然而,如今各级医院在主治医师继续医学教育中对科研能力培养不够重视,主治医师自己在思想上对科研能力培养的认识不够正确,导致主动参与科研活动的意识不够。

儿科学是医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主治医师将是一个医院的医疗文化的体现,对儿科主治医师的培养将会对我国未来儿科学的建设产生较大的影响。分析目前儿科主治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状况,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意见,为培养全方位的儿科人才提供一些指导。

1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培养计划和考核方式的角度来讲,当前我国继续教育系统侧重于临床思维的培养,将临床实践更好的落实,而忽视以科学的角度看待问题,探索未知领域,导致医师们再科研方面积极性不高。仅教学医院把科研作为儿科主治医师继续医学教育、职称晋升及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些儿科主治医师甚至在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等方面都举步维艰,因此各级医院在针对儿科主治医师继续医学教育阶段的科研相关培训课程仍需要补充。大部分医院在科研能力培养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也没有设立针对科研能力培养的支持力度和奖惩制度,这些都导致主治医师主动参加科研活动的意识不强,也不愿意将精力花在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上。继续医学教育中指导教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既可提供全面的临床指导,也可对其科研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但目前我国的指导教授缺乏对其的督促与指导作用,以及各级医院的硬件设施参差不齐,在对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都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儿科主治医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儿科主治医师临床工作繁重,较多的注重临床思维的形成以及医疗道德的修养,淡薄科研能力在临床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轻科研而重临床。一些儿科主治医师甚至还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的思想,认为培养科研能力是研究人员的事,与己无关,即使不搞科研也可以顺利晋升职称。

2 改进措施

2.1 完善培养计划和考核制度

首先医院、教研室、各儿科科室结合科室实际情况,为本科室所有儿科主治医师制定详细的继续医学教育阶段培养计划,如:三年或五年计划。除临床方面需要完成的任务外,大纲中须纳入科研能力的培养规划,主要包含文献检索、资料整理与分析等方面。在晋升儿科主治医师时就要对科研能力的培养制定切实的实施标准。举例而言,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相关文献的整理,定期进行科室或全院范围的读书报告或者综述。并且要积极参加临床研究,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相关论文的写作。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让儿科主治医师适当参与基础实验研究课题,并申请国家级、部级、省级、市级的科研经费。将科研项目分配给不同的部门,并为儿科医师提供一定的科研指导。其次,各科室应在安排好临床工作的前提下,分批分次推送儿科主治医师到上级医院或国外医院进修,并要求在进修期间完成相关科研工作的整理。再次,建立科研能力考核评价体系,采取相应的奖惩方案,从而提高医生的工作热情。另外,还可以为科研项目提供一些资金支持,对其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之后,得出决定是否给予资金补助。很多儿科主治医师都刚进入而立之年,肩上担负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这迫使部分儿科主治医师长年埋头于临床工作而无睱培养科研能力。医院可以尝试在经济上给予补助,并每年给予一定时间让有科研课题的儿科主治医师脱临床专职科研工作。

2.2 设置相关继续医学教育讲座和改进培训方式

医院、教研室、各儿科科室应在儿科主治医师继续医学教育期间开设科研能力培养相关的讲座,邀请大学各学院的相关专业老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讲授。包括:临床科研设计、医学英语、医学文献检索、循证医学、医学统计分析、科研论文的撰写以及 SCI投稿经验等。授课时间可统一安排于中午休息时间以及下午下班后,严格实行打卡或签到制度及抽查制度,杜绝缺席现象。适当增加一些文献检索方面的课程,提高其文献整理的能力,而且还要规定学习者定期完成课题综述。中期可开设循证医学、医学统计分析等课程,提高主治医师理解医学题的能力,并且为其进行数据整理提供一定的指导。后期可以设置科研论文撰写的专题讲座和培训以及SCI投稿经验的相关课程,以帮助儿科主治医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文章。

在临床课题选择方面,须与临床相结合,鼓励儿科医师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掌握行业的最新消息。并且可以通过用共词分析法利用可视化方法系统、全面、直观地揭示和比较中外医学领域近年来的主要研究主题、学科结构和发展趋势。儿科主治医师同时应对临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地查阅相关理论,也可以针对最新的技术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模式有助于增强科研判断水平,也有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有条件的医学,特别是教学医院,更应该鼓励儿科主治医师参与到基础实验课题当中去,在具体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科研思维,掌握科研的基本思路,完成基础实验课题,撰写及发表基础实验的文章,为将来申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金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参与基础实验课题的儿科主治医师应尽量参与实验室的研究生谈论会,分享最新的科研消息,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激发新的想法。儿科主治医师在确定研究的课题之后,还要制定出明确的研究计划,计划的制定可以集思广益。在进行课题研究时也可以与研究生相互交流。除了上述提到的实验室内部学术交流外,还有校内平台学术交流,校际区域性学术交流,网络论坛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这些交流模式对于提高自身学术修养,增强科研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3 充分发挥指导教授的指导作用

借鉴“项目-导师制”实验教学改革模式,充分发挥指导教授的指导作用,医院为每位儿科主治医师委派一名指导教授,实行一对一模式,指导教授的儿科主治医师继续医学教育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为其保驾护航。指导教授自身的专业水平、临床知识以及实践能力与儿科主治医师的综合能力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担任指导教授的老师需要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科研建设中需要发挥指导作用。指导教授应该针对科研过程的各个阶段给出相应的建议,而且还要积极组织儿科主治医师参与其中,包括科研选题、文献检索与阅读、综述撰写、临床或基础实验中问题的解决、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科研论箸撰写、稿件的指导等。除此之外,指导教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儿科主治医师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证恪守诚信、严谨认真,杜绝学术造假。医院应定期将对儿科主治医师进行问卷式调查,内容包括评价其指导教授对其科研能力培养的满意度及建议,并纳入到指导教授的年终考核标准中,使其提高责任感。

2.4 同时加强儿科主治医师科研能力培养的硬件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完善人才培养相关软件建设的同时,必须要加强相关科研设备的建设。实验室是科研的主要工作地点,也是各大校园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的必备场所。近几年国家教育部门也越来越关注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医学院更是将实验室建设作为其重点工作内容,在实验室的硬件建设方面,包括实验场地,实验仪器设备等都有了明显改善。对于条件稍差的医院,可以建设医疗信息平台,让其可以比较容易地查阅到国内外最新的文献资料。

2.5 转变儿科主治医师自身思想

大部分儿科主治医师都是硕士或博士毕业,不能充分的认识到科研能力在医学生涯及其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思想,就要意识到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存在于课堂理论研究中,还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体现。我国现阶段很多儿科主治医师仅关注对医疗技术的实践,放弃了理论知识的积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科研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而且在进入工作之后,主治医师也逐渐失去了创新的热情。儿科主治医师应该认识到科研能力培养对于医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科学研究之中,积极进行各方面的科学调查,从病例整理、治疗效果等方面入手,全面地通过科学的思维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及诊疗经过。大部分儿科主治医师,特别是教学医院的儿科主治医师对科研工作仍然保持较高的参与热情,但是理论指导的缺乏和技术设施条件较差,就阻碍了科研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我们要加强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积极鼓励在职的儿科主治医师学习理论知识,考取更高的学位,增加其知识积累。

3 结语

儿科主治医师继续医学教育是为儿科专业的发展输送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创新型、研究型高级医学人才的保证。优秀的儿科主治医师不仅应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高尚的医学修养,还要具有科研创新的能力。这是未来医学人才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实现个人突破的一个主要方式。医院的相关机构应当积极地为主治医师提供硬件方面的援助和支持,为科研能力的形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为科研项目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界条件。

猜你喜欢

主治医师医学教育儿科
主治医师三维超声在妇科中的应用
儿科专栏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深入基层开展继续医学教育
限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