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

2020-01-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亲和力教育者思政

(湖南工商大学 湖南·长沙 410205)

0 前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持良好的亲和力,能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更高参与度,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养,使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价值与作用。而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教育主体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教育对象在思维和心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思政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载体缺乏多样性,教育环境也受到诸多不良因素影响。为此,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刻看到这些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策略努力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的必要性

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们深切地认识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之一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问题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要求。

高校思政教育保持亲和力,符合新时期思政教育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势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体现了新时代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做好自我调整,结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将以往灌输式、简单式的刚性教育方式转变为极具亲和力、人性化的柔性教育方式。同时,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保持良好亲和度,能使当代大学生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系统化工程,要对多种制约因子和构成因素实现全面考量。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比较关注维护自身尊严、权利与自由,所以具有比较强烈的创造性、主动性、敏感性。为使大学生更自觉的接受、信仰并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就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充分尊重并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体现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以及知识魅力,使广大大学生深刻认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以及价值体系。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持良好亲和度,能使思政教育效果显著提升。要有效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就要立足知识和信仰双向角度,具体就是思政教育者不仅要关注授之书,还要注重传其道,通过知识传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总体来说,高校思政教育其价值性与知识性本质特征,要求高校思政教育要保持高度亲和力,通过对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加以解决,全面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影响因素与成因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对湖南各大高校在校专科、本科、研究生做了一个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亲和力的深度访谈,来了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影响因素与成因。通过归纳总结,提炼出的相关影响因素和成因主要有五方面。

2.1 教育主体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经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期间一些教育者的思想教育观念过于滞后,很多教育者的教育过于片面化,直接将思政教育看作是政治教育,不够关注对大学生进行健康人格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品德教育。另外,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道德素质有待提升,部分教育者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对一些敏感问题进行论述期间可能会表达出错误政治立场,不仅直接对思政教育成效产生影响,也直接降低了思政教育亲和力。还有一些教育者个人价值取向存在严重的功利化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亲和力。还有一些高校思政教育者缺乏专业的理论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些都不利于体现思政教育亲和力。

2.2 教育对象在思维和心理层面存在问题

首先,目前一些大学生其价值取向过于功利化,个人价值取向与理想体现出浓厚的功利色彩。其次,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逆反心理,肤浅地将马克思主义当作是传统说教,心里存在排斥感。最后,一些大学生缺乏良好的思辨能力,虽然当代大学生极富创造精神并且思维活跃,但因他们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政治经验,在看待社会问题的时候较为片面和简单,容易受到错误思维影响。

2.3 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改变现状,时代变了,环境变了。高校一些思政教育内容较为滞后,缺乏时代感,很多教育者通常会在教育环节引经据典,而实际上这些教育内容和当今时代相脱离,这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学习,在教育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情况下,大学生自然无法对教育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和亲近感。

2.4 教育载体相对滞后

目前很多高校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所选教育载体较为单一和滞后,很多教育载体都局限在听报告、谈话、开会、上课等方面,不够注重对微博、微信、QQ等相关新媒体平台加以利用。即便应用新媒体,也大部分体现在多媒体课件方面。同时,教育载体在使用中还存在表面化和形式化倾向,比如一些高校只是单纯为完成学院或学校任务临时组织部分党团活动,还会强制要求党团员学生参与活动,使相应思政教育活动丧失了其应有的感召力和亲和力。

2.5 教育环境缺乏感染力

目前,一些高校不够注重为大学生营造亲和力强的思政教育环境,不够关注为学生塑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完备的硬件教学设施,校容校貌整理也有所欠缺。很多高校不注重组织各种思政教育相关实践活动,大多思政教育还体现在理论学习方面,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学以致用,在思政活动中不够关注为学生营造亲和度高的思政教育环境,一定程度上还会容易让学生缺乏亲近感,容易出现厌学情绪。一些高校在塑造网络教育环境方面也有所欠缺,容易使学生在不良网络信息引导下出现错误的道德或政治思想。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路径

3.1 提升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不断夯实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广泛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等相关领域知识,努力学习新知识理论,逐步增强个人理论素养,用理论的力量说服并征服学生。其次,教育主体要热爱并认同教育事业,以真诚情感对待学生,保持极大亲和力,逐步增强教育主体职业素养。再者,教育主体要对语言艺术深入研究,不断提升个人语言魅力,通过幽默风趣、形象、通俗的语言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逐步增强教育感染力和亲和力。最后,教育主体要努力塑造个人高尚的人格魅力,以自身的行与德带动并感染学生,增强教育影响力和亲和力。

3.2 提升教育对象对教育目标的认同感

教育目标既要围绕关照与服务学生,又要遵循“三大规律”科学制定阶段性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个人修养,使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三观,主动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其本质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养优秀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国家思想政治教育都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为使教育对象对学校制定的思政教育目标具有更高认同感,需要高校结合国家要求以及本院校实际发展情况独特的构建思政教育体系,科学的进行阶段性思政教育目标的制定。

3.3 提升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使教育内容具有更高针对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保持层次性,实际教育环节要注重因材施教。最后,思政教育内容要极具时代性,关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精神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从学生感兴趣的时事及与学生有密切联系的热点入手,把最新的科学技术、文化思想、网络语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以全面提升思政教育内容的时效性、亲和力以及吸引力。

3.4 提升教育载体的创新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保持教育载体多样性,对多种载体实现合理运用,并关注运用网络载体,通过网络文化引导满足大学生求趣、求异、求奇心理。高校要积极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教育教学平台,使学生可以通过慕课、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等途径接受思政教育,增强教育亲和力。高校要对思政教育活动实现精心创设,确保教育载体具有突出的思想性、育人性。

3.5 提升优化教育环境感染力

教育环境是一种客观的教育力量,能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首先,优美的校容校貌、先进的教学设备、怡人的生活环境,都会使学生对学校产生的喜爱感、自豪感和归属感,良好的学风、浓郁的校园文化、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都能进一步提升环境的感染力。要关注为学生打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不断完善硬件教学设施,在校园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当中融入人文理念,制定各项健全的民主规章制度,培育优良校风学风。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和思政活动场地,注重为学生布置温暖、舒适的场地。在思政教学或活动期间,教师始终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并使用有趣生动接地气的语言,尤其注重贴近学生的网络语言进入提升亲和力。其次,最后,要为学生营造和谐文明的媒介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积极的舆论导向,同时要注重改善校园网络环境,对高校网络信息加强监管和引导,并在教育环节注重增强学生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

4 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持高度亲和力,不仅和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时代要求相适应,同时也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要求相符合。为此,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思政教育亲和力,并深入分析因素成因,积极采取有效策略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养、优秀的青年人才。

猜你喜欢

亲和力教育者思政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