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刺法联合雷火灸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2020-01-10区颖豪梁丽婷伍冬妮
区颖豪 梁丽婷 伍冬妮
1.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广东肇庆 526060;2.广东省肇庆市中心血站,广东肇庆 526000
肩关节周围炎也称为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广泛性无菌性炎症,导致关节长期疼痛,活动受限[1]。根据其病理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期、粘连期和恢复期,粘连期患者既有关节疼痛也有活动受限,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2]。目前对于肩周炎的治疗多以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联合功能锻炼恢复关节活动度为主,但受药物副作用和患者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有限。祖国医学认为,肩周炎病因在于“风邪”“湿邪”,病机在于“经络受阻”“气血滞留”,祛风除湿、舒筋通络可从病因病机上对肩周炎疼痛和活动受限起到改善作用[3-4]。经筋刺法消散筋结,畅其经脉,对气血受阻的疼痛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雷火灸温经通络、扶正固本,在治疗各类关节炎疾病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6]。本研究将经筋刺法与雷火灸联合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选取2018年7 月~2019 年3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其中,男25 例,女55 例,年龄42 ~59 岁,平均(52.8±7.4)岁。
纳入标准:(1)年龄≥18 岁;(2)符合2013 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肩周炎中、西医诊断标准[7],西医诊断标准:除外手术史、创伤史之外的,肩关节周围组织疼痛或牵涉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周围组织压痛明显,肩关节周围肌肉痉挛,影像学检查显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肩关节囊变小;中医诊断标准:年龄在50 岁左右,有风寒湿邪、气血亏虚者,肩关节周围组织疼痛或牵涉痛,夜间尤甚者,肩关节活动受限,有“抗肩”现象者;(3)处于粘连期,即单侧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病程2 ~5个月。
排除标准:(1)近期接受过系统治疗者;(2)合并有上肢骨折、脱位等骨伤疾病者;(3)存在颈椎病、肩袖损伤、脑卒中后遗症等活动受限者;(4)合并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消化道出血者;(5)其他不适宜纳入研究者,如依从性差、药物过敏、拒绝接受经筋刺法或雷火灸者。
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13 例,女27 例,年龄43 ~58 岁,平均(51.5±8.0)岁,左肩13 例,右肩27 例,平均病程(3.62±2.71)个月。观察组中男12 例,女28 例,年龄42 ~59 岁,平均(53.2±7.6)岁,左肩11 例,右肩29 例,平均病程(4.05±2.59)个月。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发病部位、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功能锻炼进行治疗。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国药集团致君深圳坪山制药有限公司,H10970209)100mg/次,1次/d,口服。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锻炼方式包括:(1)蝎子爬墙。嘱患者面向墙壁站立,健侧手掌扶墙,患侧手掌贴紧墙面向上爬行,疼痛难忍时,原处停留待有所缓解后继续向上爬行,到达最高点时缓慢向下爬行[8]。(2)大鹏展翅。嘱患者面向墙壁站立,患侧肩关节循序外展,疼痛难忍时,原处停留待有所缓解后继续外展,到达最高点时缓慢放下[9]。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经筋刺法和雷火灸进行治疗。经筋刺法:嘱患者坐位,依据患者主诉最疼痛的部位,联合查灶阳性反应部位作为针刺点,使用1.5 寸毫针,根据针刺点不同,采用不同刺法针刺,针刺完成后红外光照射肩部20min 后起针。雷火灸:嘱患者坐位,点燃1 支药,在距离皮肤3cm左右旋转移动,直至皮肤熏红,然后用雀旋灸法,距离皮肤1.5cm,每雀啄7 次为1 壮,期间手压皮肤,每穴(大椎,肩井,肩俞,曲池)雀啄9 壮,然后温灸20min。经筋刺法和雷火灸均1 次/d。
所有患者均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根据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骨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 9-94)》制定临床疗效标准,具体为: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改善;无效,肩部疼痛未减轻甚至加重,肩关节功能未改善甚至受限范围增加。治愈+好转=总有效,以总有效例数/总样本数×100%记为总有效率,以评价临床疗效。
1.3.2 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嘱患者在标记有0 和10 刻度的纸条上,根据疼痛主观感受划线,0 表示无痛,10 表示剧痛难忍,根据患者标记位置,记录VAS 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10]。
1.3.3 肩关节功能 采用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情况。该量表包含疼痛、日常活动水平、抬肩范围、向前抬肩角度、侧方抬肩角度、外旋程度、内旋程度、肌力,量表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肩关节功能越好[11]。
1.3.4 安全性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烫伤情况、出血血肿、晕针、断针等,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记录。以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记为不良反应发生率,用来评价安全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出现1 例皮下血肿,血肿原因为患者未按医嘱按压针刺部位,考虑到青紫面积较小,未做特殊处理自行消退,除此之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3,P=0.31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分)
?
3 讨论
肩周炎在急性期时,疼痛明显,但活动范围影响较小,多数患者自行口服止痛药而未及时就诊,导致发展成为粘连期。尽管粘连期肩周炎疼痛较急性期有所缓解,但活动受限明显,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此时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效果不甚理想,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及时松解粘连的肩关节周围组织,是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重点[12]。既往采取功能锻炼的手段改善肩关节活动受限,其机制也是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主动松解粘连组织。但功能锻炼对患者依从性要求较高,多数患者中途因疼痛而动作不到位,甚至放弃锻炼,造成治疗效果个体差异较大。
《黄帝内经》的《灵枢·经筋》篇有对《灵枢·经筋》的论述,《灵枢·官针》篇有针刺治疗经筋疾病的介绍。肩周炎的临床表现与经筋理论密切相关,肩周炎的疼痛、压痛与经筋症候的“转筋”“筋急”相对应,肩周炎的活动受限与经筋症候的“不可屈伸”相匹配[13]。
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深入,现代医家认为,以痛处为腧,不必受经穴所限,以痛为输;消散筋结,灵活施法,以通为用是经筋治疗的原则。因此,目前已有众多学者利用经筋刺法治疗肩周炎,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4]。雷火灸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利用明火悬灸,通过燃烧时热量将药力带入腧穴,起到补中益气、散结驱寒的效果。目前已被用于儿科疾病、妇科疾病和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15]。本研究取经筋刺法的“消散筋结”和雷火灸的“温经通络”,联合用于粘连期肩周炎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研究发现,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高于对照组。这说明,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经筋刺法联合雷火灸治疗粘连期肩周炎效果更明确。此外,在对比VAS 评分时发现,尽管两组患者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经筋刺法通过在“痛”“结”处施针,解除粘连的横络,以“通”治“痛”;雷火灸通过温热刺激改善肩关节周围血运,缓解因缺血引起的疼痛,借助热力使病灶周围形成高浓度药区,直接作用于患处。二者联合使得粘连期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有所减轻。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经筋刺法联合雷火灸对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也有显著的效果。以往研究[16]证实,肩周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依从性不好,主要与疼痛有关,功能锻炼过程中的疼痛,往往使患者放弃功能锻炼。经筋刺法联合雷火灸缓解了患者的疼痛,一方面可促进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另一方面,经筋刺法联合雷火灸通过松解粘连、改善血运,也对患者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具有益处。
此外,本研究也观察了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尽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也应注意到,观察组患者出现1 例皮下血肿,这提示,经筋刺法为有创治疗方法,治疗结束后除常规嘱咐患者按压针刺部位外,还应加强观察,对于出血患者应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经筋刺法联合雷火灸治疗粘连期肩周炎效果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且无明显副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经筋刺法属于有创治疗,在施针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反映和针刺处变化,起针后应嘱咐患者按压5min,待确认不再出血及无其他不良反应时方可离开,以保证治疗期间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