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通脉方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0-01-1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临床常见的脑卒中类型,指脑内血管血栓形成或动脉硬化后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性坏死,占所有脑卒中的66.7以上,据卫生部统计,我国脑梗死的致死率、致残率均居全民死亡疾病的第一位,而且有25%~75%的脑梗死病人在2~5年内复发,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1]。中医药在提高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改善病人伴随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本研究采用益肾通脉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于泰安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属肾虚血瘀痰阻的病人160例,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0版》[2]关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中医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风病诊断标准制定。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治疗组男52例,女28例;年龄(56.1±11.45)岁;既往史评分(6.48±4.26)分;伴发病评分(7.56±5.32)分;病程(16.74±9.63)h。对照组男47例,女33例;年龄(55.7±12.16)岁;既往史评分(6.96±4.78)分;伴发病评分(7.13±4.95)分;病程(17.82±10.43)h。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既往病史、伴发疾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包括常规抗栓、改善微循环、脱水、脑保护等,病情稳定后及早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通脉方,方药组成:制首乌20 g,山茱萸15 g,肉苁蓉15 g,炒山药15 g,麦冬15 g,石斛15 g,五味子5 g,菖蒲10 g,郁金10 g,茯苓30 g,当归30 g,川芎30 g,全蝎10 g,益母草30 g,炙甘草5 g。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所有药物均由泰安市中医医院药剂科提供,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
1.3 评价指标
1.3.1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评定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评定。
1.3.2 生存质量评定 采用中风病病人生存质量量表(QOLIsP)[6]评分评定,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对两组病人进行生存质量方面测评。
1.3.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依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进行疗效评定[7]。基本痊愈(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上或死亡。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病人NIHSS评分比较 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2周、4周、12周时NIHSS评分较治疗前比较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2周、4周、12周时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NIHSS评分情况比较(±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2)P<0.05
2.3 两组病人QOLIsP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QOLIsP评分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12周生理维度、心理维度、中医证候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后社会关系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12周生理维度、心理维度、中医证候维度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4周、12周社会关系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QOLIsP量表评分改善情况比较(±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2)P<0.05
3 讨 论
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及并发症多的特点,研究显示,在积极的治疗、康复和护理下,脑梗死病人中30%手功能可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70%~90%病人可下地行走,50%的病人可生活自理,不足30%的病人可恢复部分劳动力,完成轻体力活动,24%的病人肢体活动可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8]。由此可见,早期给予脑梗死病人积极治疗、康复与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其身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恢复,但仍有很多病人因本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难以再次返回工作岗位,对生存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所以,关注脑梗死病人生存质量,尽可能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给予脑梗死病人生存质量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对于提高病人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9],有助于病人早日回归社会,体现生命的价值。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组织(WHOQOL)将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界定为:处于不同文化认知体系及社会价值体系下的个体(人)对其希望、生活目标、所关注的事情及生活状态所产生的综合内心体验,另外还将个体对自身价值与自我实现的认知以及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纳入生存质量的范畴[10]。目前用于评定生存质量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量表法、主观报告法、症状定式检查法,各种各样的标准化量表法为最常用的评定方法。目前常用的用于评估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的量表包括:健康测量量表SF-36[11]、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12]、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SS-QOL)[13]、脑卒中影响测验(SIS)[14]等。
中风病病人生存质量量表[6]是国家十五攻关计划课题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量表制定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中风病病人测评量表,该量表共36个条目,包括病人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及中医证候维度4个方面。该量表在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病人的主观感受和生存质量,将中医证候设为单独维度,在常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维度的基础上对中医证候进行单独评估,为中风病的新药研制及全面评估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病人临床疗效提供了新的方法。该量表具有内容简洁明了、评估花费时间短、临床可行性强等特点,尤其适用于评价中风病病人生存质量。
益肾通脉方是由《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地黄饮子化裁而来,方中以制首乌、山萸肉、肉苁蓉共为君药,功可补肾益精、助肾阳、敛肾阴,《本草纲目》云:“何首乌 ……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功在麦冬、生地之上”。故将熟地调整为制首乌;山药养阴益气,麦冬、石斛、五味子滋养肺肾之阴,茯苓健脾利水,培补后天之本,菖蒲化痰开窍,当归活血化瘀,上药共为臣药,即可助君药补肾益精,又可具活血化痰之功;川芎、全蝎活血通络,郁金化痰开窍,益母草活血化痰利水,共为佐药,助君臣药物活血化痰通络之功;炙甘草调和诸药,是为使药。全方共奏补肾活血化痰之功,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病人。
本研究观察160例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为肾虚血瘀痰阻病人的临床疗效,将两组病人临床疗效、NIHSS评分和QOLIsP评分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益肾通脉方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较对照组可更好地降低病人NIHSS评分,提示治疗组可更好地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治疗组较对照组可更好地降低生理维度、心理维度、中医证候维度评分,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可提高病人生理、心理、中医证候方面的生存质量,两组对社会关系维度改善不明显。
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样本量小、单中心等,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等,有待今后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研究以进一步明确疗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