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控制硬膜外间歇脉冲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
2020-01-09徐恒文刚
徐恒 文刚
分娩时,产妇会因为宫缩引发剧烈的疼痛[1],而过度宫缩痛会引起产妇儿茶酚胺、内啡肽分泌水平异常旺盛[2],从而引发子宫收缩功能紊乱,子宫动脉压升高,很容易引起胎儿宫内缺氧或供血不足,增加了胎儿分娩时发生窒息、窘迫的风险,易引起不良的妊娠结局[3-6]。但是,分娩镇痛也可能会对产妇及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其临床推广受限。有文献资料指出[7],常规的分娩镇痛主要是硬膜外持续输注,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产生的镇痛效果可能比较理想,随着产程和宫缩疼痛不断推进,镇痛效果也越来越差。而人们发现间歇式的分娩镇痛,能产生更加理想的效果。下面本文对于医院采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的效果进行探讨,抽取120例本院分娩的产妇为对象,抽取时间段为2018年3月—2018年10月,整理具体的临床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120例本院分娩的产妇,抽取时间段为2018年3月—2018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表决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最小21 岁,最大36 岁,平均年龄(30.45±2.40)岁,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9.45±0.50)周;观察组最小22 岁,最大39 岁,平均年龄(30.50±2.50)岁,孕周37~40 周,平均孕周(39.50±0.50)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孕期并发症,镇痛、镇静及麻醉过敏者。
1.2 镇痛方法
常规进行胎心监护,建立静脉通路,输注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上海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3144,规格:500 mL:乳酸钠1.55 g,氯化钠3.0 g,氯化钾0.15 g,氯化钙0.10 g)10 mL/kg,监测生命体征,记录VAS 评分。于L2-3下型硬膜外穿刺,置入导管至硬膜外,使用胶带固定,经硬膜外导管推注1:200 000 的1.0%利多卡因(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147,规格:5 mL:0.1 g)3 mL,插入3 min 后检查产妇无误吸或血管、脊麻症状,再注入负荷剂量10 mL,0.75%罗哌卡因(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40763),用生理盐水稀释为0.15%罗哌卡因+0.4 μg/mL 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5 mL:250 μg(以舒芬太尼计)],连接微电脑间断脉冲的电子泵,泵入药物0.08%罗哌卡因+0.4 μg/m 舒芬太尼100 mL;对照组给予负荷剂量后,立即打开,按照10 mL/h 持续泵入,自控量为5 mL,持续30 min;观察组负荷剂量后,每间隔1 h 打开镇痛泵,单次脉冲剂量。严密监测胎心监护情况,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儿娩出2 h 后,停止用药,拔除硬膜外导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产妇分娩时(t1)、镇痛后1 h(t2)、2 h(t3)、宫口全开(t4)及分娩时(t5)的宫缩痛VAS 评分水平,0 分表示无疼痛,10 分表示剧痛[8];同时,采用Bromage 评分(MBS)评分法对产妇运动阻滞程度进行评估(能活动髋、膝和踝关节记0 分,能活动膝关节和踝关节记1 分,能活动踝关节记2 分,均不能活动记3 分)[9],最后,比较用药总量、PCA 次数、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 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产妇镇痛满意度(0 分表示非常不满意,10 分表示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 20.0 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卡方检验主要是用于检验和计算两组计数资料之间的数据差异,如性别、百分比等。年龄均数和病程均数比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 检验,当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段宫缩痛VAS 评分水平比较
与t1时比较,t2-t5段的VAS 评分逐渐降低,除t1时外,其余各时段观察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1。
2.2 用药总量、PCA 次数、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及镇痛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用药总量、PCA 次数、镇痛满意度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 比较无差异(P >0.05),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中2例低血压,3例恶心、呕吐,2例瘙痒,发生率为11.67%,对照组中低血压3例,胸闷、头晕2例,恶性、呕吐4例,发生率为15.00%,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χ2=0.288,P >0.05)。
3 讨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方式,其镇痛效果非常确切,深受产妇和临床的青睐。间歇性的输注镇痛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稳定血药浓度,快速推注之后,能在硬膜外腔广泛分布[10]。且随着现代临床分娩镇痛泵入技术的不断发展,程控(程序控制)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IEB)被研发,并得到临床大力的推广,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娩镇痛技术,一度成为临床研究和关注的新焦点。这种技术用于分娩镇痛,能明显降低连续硬膜外药物的使用剂量,降低分娩风险,避免难产、剖宫产等。根据学者[11]研究结果显示,正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是间隔一段相同的时间,将固定剂量的麻醉药物快速释放到硬膜外间隙,与连续缓慢输注泵相比具有间隔性的特征,即在给药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内是不给予药物的,同时还具有高速、精准和起效快的特点,在临床上的应用有着显著的效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最终取得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同时间段的宫缩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的镇痛药物也明显减少,PCA 次数也减少,取得理想的镇痛效果。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采用人工智能,注入过程中药物浓度分布均匀,无需人工推注,能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镇痛效果更加理想[12-13]。另有学者方向东等[8]研究指出,选取了自控给药的产妇者245例和程控给药的产妇258例,对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镇痛效果分析,最终结果显示,程控组的产妇分娩疼痛评分明显低于自控组,且成控组的新生儿Apgar 评分明显高于自控组。与本文研究结果相比,程控组产妇和新生儿的镇痛效果更加理想,新生儿分娩结局更加良好,效果非常理想。在使用程控进行分娩镇痛时,对于不同产生的分娩镇痛控制,产妇的主观疼痛评分的采集,具有一定的非客观性,其妊娠结局的相关混杂因素,所以,在程控硬膜外麻醉时,一定要注重第二产程的镇痛控制,确保母婴安全前提下,采用良好的有应用前景的镇痛给药方式。
表1 不同时间段宫缩痛VAS 评分水平比较()
表1 不同时间段宫缩痛VAS 评分水平比较()
表2 最高感觉阻滞平面、用药总量、PCA 次数、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 及镇痛满意度评分比较()
表2 最高感觉阻滞平面、用药总量、PCA 次数、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 及镇痛满意度评分比较()
综上所述,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用于产妇分娩镇痛中,能明显降低产妇的分娩疼痛,提升镇痛满意度,减少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和PCA 次数,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