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精神疾病并发高血压患者中的研究

2020-01-09张义兰王剑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36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导图问卷

张义兰 王剑敏

高血压(hysteromyoma)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临床症状的慢性全身血管性疾病[1],临床发病率较高。针对高血压患者,临床常采用降血压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但当患者并发精神类疾病时,因缺乏高血压疾病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导致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下降[2],严重干扰了治疗效果,且易增加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脑中风、心肌梗死、肾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良好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促进其配合诊疗工作[3]。因此,我院选择精神疾病并发高血压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评价基于思维导图的护理干预在精神疾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健康指导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研究对象是2018年3月—2018年10月期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64例精神疾病并发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病情诊断为精神疾病并发高血压者;(2)经血压测量、体重指数测量、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血糖水平测定、超声心动图、心电图、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眼底检查、颈动脉超声等相关检查确诊者;(3)伴随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以及精神症状者;(4)提供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心脏、肾脏等严重衰竭者;(2)并发恶性肿瘤者。64例精神疾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对照组中,患者共32 名,全部为男性患者,49~71 岁,平均(62.23±7.66)岁。高血压病程1~9年,平均病程(5.66±0.18)年。患者精神病类型情况:脑器质性精神障碍6例;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5例;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3例;中毒性精神障碍4例;精神分裂症6例;偏执型精神病4例;情感障碍4例,病程2~9年,平均病程(4.68±0.33)年。治疗组中,患者共32 名,49~69岁,平均(62.19±7.72)岁。患者高血压病程1~9年,平均病程(5.67±0.33)年。患者精神病类型情况:脑器质性精神障碍7例;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6例;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4例;中毒性精神障碍3例;精神分裂症5例;偏执型精神病3例;情感障碍4例,病程2~9年,平均病程(4.71±0.31)年。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32例)优质护理:(1)生活护理。临床护理人员保持病房内安静、整洁、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指导患者及家属对自身物品做好标记,避免病房区人声嘈杂,叮嘱患者按时作息,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针对睡眠困难者,睡前可播放舒缓的的音乐,以促进患者入睡。(2)用药护理。临床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按时按量服药对于病情治疗的积极作用,教会患者基本的自我保健知识,加强监督,避免错服漏服等不安全事件的发生。(3)心理护理。临床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真诚的关怀,主动询问患者的护理需求,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心理状态差的患者,给予安慰和鼓励。(4)饮食护理。临床护理人员主动了解患者的的饮食喜好,向患者讲解科学饮食对于病情的积极作用,并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食物以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为主,叮嘱患者避免食用易过敏、辛辣、刺激性的、生冷食物。(5)康复训练护理。临床护理人员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加与其他人的接触,并指导患者肢体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控制病情进展。

给予治疗组(32例)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基于思维导图的护理干预:结合精神疾病并发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指南,制定全程、规范、专业的临床路径化护理策略,通过查阅精神疾病、高血压临床相关知识的文献资料,以健康教育为关键词,使用思维导图软件将图像以清晰、醒目的直观图的方式绘制出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发散性思维和联想的方法,向四周拓展精神疾病并发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流行性病学、危害性、治疗途径、预防途径、几个分支,采用符号、箭头、线条、图形、文字、颜色等符号来表现各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类型。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临床护理人员依照制定的思维导图,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工作,指导频率为2 次/w,每次时间保持在半个小时左右。

1.3 评价指标

(1)评价2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评分。采用本院自制的精神疾病并发高血压临床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评价,评分范围0~100 分,得分越高,代表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越好。

(2)评价2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评分范围0~100 分,得分越高,代表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评价2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评分

护理前,2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治疗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评分(85.42±3.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评价2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评分(分,)

表1 评价2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评分(分,)

2.2 分析2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

治疗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90.66±2.08),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分析2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分,)

表2 分析2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增加,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精神疾病、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精神疾病并发高血压疾病患者病情加重,多表现为血压持续升高或突然升高、妄想、幻觉、错觉、情绪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等知、情、意障碍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患者自觉、主动配合治疗,对于缓解疾病症状,控制疾病进展,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现代研究表明,精神疾病并发高血压病程较长[4],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因素以及抗精神疾病药物因素的影响,导致随精神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和体征[5-6],不利于对知识信息的理解记忆,配合治疗的依从性较差[7-9],给临床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常规的情况下,临床护理人员不太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仅仅遵医嘱为患者开展简单的口头教育,对于改善患者的认知水平效果欠佳。近年来,基于思维导图的护理干预在精神疾病并发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一定的应用。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思维形象化,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相比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言,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等优点,首先,通过制定思维导图,优化健康教育护理措施[10],临床护理人员能够依照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知识开展宣教工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另一方面,思维导图利用激发、发散思维模式,对精神疾病并发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分支指导,突出了内容的重心和层次[11-12],能够帮助患者对健康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13-16],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基于思维导图的护理干预的患者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评分、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P<0.05),证明基于思维导图的护理干预在精神疾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健康指导中的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相比单纯的优质护理而言,基于思维导图的护理干预在精神疾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健康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患者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导图问卷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问卷网
第6章 一次函数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