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沟通的策略探讨—— 基于大班家长视角
2020-01-09陈本美安徽省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
◆陈本美 安徽省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家庭、学校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提出:“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科学育儿提供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通过以上决定和规程,可以明显看出家园沟通的重要性。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感叹与教师的沟通难,也会听到教师无奈的感叹家长的不可理喻……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家园沟通,达到真正的家园共育目的呢?本文运用文献法分析了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了大班家园沟通的有效策略,提高大班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水平,促进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提升。
一、家园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家长、教师已充分认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大班这个特殊的阶段,家园沟通问题渐渐浮出水面,那么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究竟在哪呢?
1.家长接受沟通机会不均等
几乎每位家长都渴望与老师交流自己家孩子的教育情况,然而,出于种种原因,老师在交流时往往会选择表现出色的或特别调皮的幼儿的家长沟通,表现平平的幼儿却容易被忽视,这容易引起部分家长的不满。
2.“大班”特殊的阶段
大班幼儿已在园渡过两年的集体生活,在生活自理、语言发展、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升,与小班相比,家长希望老师多照顾的迫切心理消失了。家长对幼儿园的人和物也很熟悉,不会担心。再者幼儿即将离园,家长无需顾忌,这时的家长工作更难做,有些家长因一些小事来和老师理论。例如:孩子看书时,脸不小心被书页划了一条痕;户外拍球时,孩子被其他孩子弹起的球砸到时等情况的出现,家长会因为这些小事情找到老师,和老师理论,甚至发脾气,不能好好沟通。
3.家园沟通缺乏艺术性及换位思考
教师采取不同的交流语言,家长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在日常实践中,部分教师缺乏与家长沟通的经验,方法不合理,相互间缺乏了解,不会换位思考,导致双方沟通出现障碍甚至失败。例如:曾经我碰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位老师小时候患过肺结核,当家长对她的健康提出质疑时,教师情绪非常激动,提出让家长带孩子转园或让园领导将她辞掉,结果老师和家长闹得很僵,最后老师离开了幼儿园。显然这样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当家长有疑问时,我们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健康证呈现给家长看,消除家长的顾虑,采用科学的方法与家长沟通。
二、提高与大班家长沟通的策略
(一)明确家长心理需求,有的放矢地沟通
基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所处阶段,大班家长关注的焦点在幼儿掌握知识情况和能否适应小学生活上。针对家长的关注点,教师在沟通时可以有意识地从以下几点着手:
1.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家长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区别
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孩子入学后将要面临的变化。例如: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活动室环境美观、形象、富有童趣。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整齐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活动内容以游戏为主,教玩具直观、趣味、多样,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愉快且轻松。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掌握,有了学业任务,相对来说,较紧张、辛苦;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园教师像父母般照料幼儿并参与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教师对幼儿亲切体贴,幼儿倍感温馨。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会感到压抑和生疏。
2.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理念
父母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将决定幼儿多方面的表现,教师要科学指导家长避开错误的幼小衔接理念。
(1)幼小衔接是大班的事
幼小衔接,不是一个临时突击的短暂过程,是需要从大班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全学年的长期过程。
(2)幼小衔接要上培训班、多学知识
有些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上个培训班,让幼儿多掌握些书写、识字的技能,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与之相比,幼儿的学习习惯、自信心和能力的培养更重要。
(3)重视物质准备,忽视心理准备
对于即将上学的幼儿,他们的角色和任务会发生很多变化,所处环境、接触的老师和同学都会不同,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帮助他们提前做好适应这些变化的准备,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入学后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和环境改变,顺利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二)注意语言艺术的运用
教师与家长交往要遵循尊重、信任的原则,建立起平等合作关系,根据家长的不同性格、年龄阶段、职业背景,结合日常保教工作,主动与家长沟通联系,协调关系。掌握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沟通艺术,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提高教师家园沟通的能力。
(三)多途径沟通,激发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家园沟通效果
1.创建班级微信群
创建班级家长群,及时传达班级信息,随时向家长反馈或交流幼儿在园发生的事情,教师可以把幼儿在园的每个环节表现拍照、拍视频发到群里,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幼儿在园活动的点滴。如:幼儿户外跳绳、抛接球;午睡、午餐情况;集体教学活动等。还可以发一些保教文章或幼儿共性问题,大家共同讨论,共享经验。
2.家长开放日
开放日可以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老师的教育方式,针对开放日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反馈于幼儿园和老师,增进家园互动,共同为幼儿的教育出谋划策。
3.主题庆典活动
在一些节庆日活动中可以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增进亲子间、家园间的互动及情感交流。比如:亲子游园游戏、六一汇演、国庆、迎新年活动等。
4.家园联系栏
家园联系栏是家园沟通的重要渠道,可以有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了解,每月、周的教学目标及内容、保教经验分享、留言板等,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发展情况,是教师与家长共同为幼儿的发展搭建的交流平台。
总之,家园沟通是一项长期的、持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工作,采取多方法、多途径,根据家长的性格、职业背景、心理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沟通,促进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同时教师要心中有爱,时时以幼儿为主体,处处为家长着想,只要我们遵循专业的教育理念,运用和谐的教育智慧,相信我们的家园沟通会更有效、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