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多维立体化研究
——基于OBE教育理念
2020-01-09贾柠宁王崇宇
周 燕,贾柠宁,王崇宇
(1.河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保定学院 汽车与电子工程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3.河北农业大学 城乡建设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OBE教育理念,也称为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即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理念[1]。OBE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实施重点考虑的是学生学习应该取得什么样的成果?用什么样方法使学生取得这样的成果?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成果?这里的成果是指学生通过某一阶段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和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成果是学生内化到其心灵深处的收获,成果也包括可能涉及的价值观或其他情感因素。OBE教育模式是一种教育范式的革新,其根本就是实现由“内容为本”向“学生为本”的转变。
基于OBE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要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目标,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不断创新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教学形式等,保证学生学习成果及获得感的提升。创造能使学生真正深入学习的教学环境,学习成果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目标,特别是经过体验和实践的学习过程设计,注重其实用性成果的获得。学习成果不能是信息和片面的知识,应使学生终身受益。基于OBE 教育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更应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教学中的每个活动环节,真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成才。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育人质量,衡量人才质量的标准,就是使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就是要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以实质性的收获成果作为切入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更凸显出这一全新领域育人的挑战性和创新性。
一、构建多维立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河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以“立德树人、创新育人、育创新人”为目标,基于OBE教育理念,挖掘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元素,构建思创融合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双创实践课程的“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按照“依次递进、有机衔接、思创融合、专创结合、注重实践”的思路,构建线下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一流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程、通识课程及融合课程。特别是开发面向不同专业及学科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优化各种课程资源。因为,不同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需求和能力结构是不一样的,而学生的这种需求和能力成长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于达成学生的学习成果尤为重要,必须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延伸性。
(一)“思创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河北农业大学作为“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和“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始终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首位,无论是必修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还是通识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益-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都开展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的回信中强调指出:农业院校要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因此,河北农业大学“思创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就更加彰显培养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敢创敢创”的创新型学生这一核心目标,更加突出大学生用双创成果服务农村发展、振兴乡村建设、担当社会责任的教学理念,2019年河北农业大学“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和省级奖励17项。
“思创融合”是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因为双创教育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高等教育要培养有家国情怀、敢创敢创、服务社会的创新型人才[2]。“思创融合”课程目标的素质能力结构与课程结构应有清晰的对应关系,明确教学目标与实施方案、素质提升与能力提高的标准和逻辑,通过任务目标的实现完成提高教学的贡献率,换句话说,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后就能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所以,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实施设计对达成学习成果尤为重要。创新教学模式,以“思创融合”育人的双创实践课程突显“价值引领+项目推动+能力提升”的特色,特别是服务社会的双创实践团队走进革命老区、走进贫困山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支农支教志愿服务、扶贫公益项目的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接受思想洗礼,了解国情民情,感受生动的国情课,提升大学生服务社会的创新能力,走新时代“太行山道路”,承传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的“太行山精神”“李保国精神”,培育有家国情怀、敢创敢创、服务社会的新型人才。
(二)建设创新创业教育递进课程体系
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及能力由初级到高级具有阶段性,那么,课程建设也应是递进式体系,从必修课→选修课→训练课→竞赛辅导课逐级提升,随着学生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成熟,应着力构建递进模块式及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大学生创新思维”等必修课程,主要对低年级新生进行创新与创业的启蒙教育,旨在增强新生的创新知识和创业意识,了解基本知识和一般规律;面对中高年级学生开设“创新与创业管理”“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造实践”“创新创业竞赛”等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验、竞赛的素质及能力提升,这些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选修课和实训课,使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更全面和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实践课程,学生通过项目的实操锻炼,全面提升实践运用能力;面对高年级毕业生开设“创业实践指导”“创业方法学”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创业志向和创业能力,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成长的不同需求学到应有的知识。另外,跨学科、跨专业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资源的平台化建设,例如: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竞赛服务平台等,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辐射面。
二、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创新创业的教学体系
OBE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收获了什么而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强调个性化教学而不是输入化教学、强调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而不是沿革传统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学生成长的根本性提升,我们通过建设的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轨迹及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制定针对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案,通过个性化教学方式,提供基于不同需求的学习成果导向教学机会。
(一)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
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遵循学科建设导向,往往倾向于对表象直接问题解决的开展,教学过程旨在学生对知识本身的了解掌握及简单应用,教学设计注重课程外在形式的任务目标完成,忽略了学生主体成长性、发展性及获得感的内在需求。成果导向的创新创业教学设计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与学生收获的对应关系,遵循的是反向设计原则,其“反向”是相对于传统教育的“正向”而言的,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是从学生成长成才的内部核心需求出发,由“思维+实践+能力+项目+竞赛+收获”的成果模式做为人才培养方向,教育教学的成果导向决定了课程的教学设计。而正向教学设计则是从课程的作用及课程目标开始,再到教学过程,最后到学生需求。因此,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本身的成长性及获得感,而成果导向教学则更加突出育人效果。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思专教育的深度融合
人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不是一挥而就能够实现的,是通过点滴积累和反复训练而成,因此,全面育人的课程体系建设,“思创专融合”教育必定要成为大趋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一定是在培养有责任担当、有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的,以实现服务社会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为核心,进行“思创专融合”教学育人模式,主要环节包括课程内容融合、实践元素融合、主题活动融合、双创项目融合等。另外,举办以融合教育为核心的创新与创造实践讲座、创业精神论坛、金点子创新创业竞赛等,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双创教育元素、相关行业市场发展元素,教师根据所教专业的特点,充分发掘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通过专创融合实践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结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深刻体会创新的现实意义,在专业学科研究基础上开展高层次创造性的教学,鼓励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品牌。另外,创新创业教师根据各类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应有所侧重,有的突出创新教育,有的突出创业教育,特别是理工科类专业教学,应适当加强创新教育,指导学生开发优秀的项目成果,并促进成果转化,为学生们将来创办企业创造有利条件。
(三)双创教学评价聚焦学习成果
OBE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评价上更聚焦学习收获及成果,而不仅仅是形式与结果的评价,在教学评价中采用整体学习状况的评价。根据学生所能达到的学习成果目标及要求,设置由低到高不同程度的评定标准,使学生从知识→掌握→应用→成就→优秀的逐级提升,特别是翻转教学与在线教学,将学生的学习进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阶段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成果目标,这些目标是循环渐进。通过完成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第一个阶段的目标,到达学习效果、掌握应用第二个目标的完成,激励学生用不同途径和方式到达成就目标,最大化的获取学习成果,在这个学习提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是相互合作、讨论学习、展示评价、共同进步,学生也可以在不同时段、不同方法、不同途径来完成,最终达到成果目标,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过程评价、期末评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标准。
三、健全一体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目前,河北农业大学各专业学院提高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设置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各专业基于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开发创新课程,设立学生创新学分。构建以提升素质与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从“知识输入”导出“能力提升”,增加“项目成果”模块,培养学生适应职场、适应市场的能力。改革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加大过程评价比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必修课,采用过程考核占70%,期末考核30%的考评构成,增加实践体验教学空间,大大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水平。
(二)搭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平台
以各类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为载体,以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协同创新平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支撑,依托创新创业教育课外实践平台,制定行之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专业学院的创新创业档案和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实践育人规划与孵化器实践基地一体化建设,加强建设创业指导与交流、大学生创业共享服务平台。通过创业沙龙和服务平台,确定创业导师开展“一对一”指导与服务,依托学生创业公司打造创业教室,创业团队学生不仅仅是创业者,自身也是学生创业导师。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完善递进式和助推运作模式,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另外,加强与相关行业企业、高新科技企业和品牌企业的合作,建设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更直接、可对接的空间。
(三)建立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整合优化全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资源,构建基于创新培育训练、创新成果产出、创业实践培训、吸引社会投资的一体化教学实践体系[3]。建设专创融合的实践模式,提升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实验中心的开放度和共享度,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大学科技创业园等各类实践教育教学载体,确保实验实训资源向全体学生开放,满足学生体验锻炼的需要,专业、学院与学校共建开放共享环境,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完善学校、院系及专业三级实践教学体系。另外,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学技术创新,开展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的竞赛和展示,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研,提升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同时,拓展在社会及相关企业的训练机会,使学生参与企业实体运营,提高学生的创业实战能力[4]。
四、建设卓有成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一)组建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由学校负责相关工作的主管领导、专业教授、创新导师、创业导师、创新创业管理工作教师等共同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其职能是制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相关方针政策,审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参与学校及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规划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评估等任务,积极推进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开展研究性、融合性教学方法的探索,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中心、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的作用,定期对创新创业教师和双创项目指导教师进行培训,以培育高水平教学团队为引领,促使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精品优质课程建设和双创实践教学研究,产出一批示范性成果,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三)建设“混合式”双创教师队伍
提高双创教育的专职教师的比例,聘请知名学者、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等各类杰出人士,担任创新创业课程教授及项目指导教师,定期开办讲座及论坛,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学科交叉、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完善双创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加强对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结构调整,一方面,提升创新创业教师专业能力水平。根据教师的意愿和专业,设置标准的创新创业教师资格要求,加强专业、行业知识培训共享,联合企业形成互补;另一方面,优化师资结构。探索建立创新指导师资和创业指导师资的评分体系,在创业师资构成上实现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建立外聘创业导师的兼职导师体制。
五、基于OBE教育理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实施
(一)建设专创融合的教育教学体系
近年,河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将专业前沿成果与行业发展成果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建立创新创业教学、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活动和创新创业实践“专创融合四模块”教育模式,最大限度的普及和渗透“专创融合”教育理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全校各个学院精炼出300个经典案例汇集成册,具有普遍的借鉴指导意义。另外,建立专业导师与双创教育联动指导机制及可持续帮扶引导机制,在学科竞赛、课外科技创新实践、课外素质拓展训练、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学生的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应把创新创业最新成果、管理经验等元素融入到专业教学中,使学生能在专业学习中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创新创业知识。“专创融合”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是在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的特点,提出构建集全程性、多层性、基础性、渗透性、实践性、体验性为一体的“多维立体”教育教学体系,最大体量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二)搭建立体化网络教学平台
立体化网络教学是一种资源多样化、空间多维化、内容丰富化、形式个性化的创新创业网络教学环境,在学习通、课堂派、雨课堂等教学平台建设各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例如,翻转课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课程等。课程教学可不受时空的限制,是一种层次化的“课上与课下、自主与创新、体验与实践”的立体教学新模式。这种多维立体的网络学习环境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课堂派、雨课堂有大量精品慕课视频可供学习,也可通过自建课程,制作各类原创的学习资源进行共享教学。
创新创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它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使课程教学资源呈现出立体化,包括视频、课件、慕课、精选案例、课外阅读、习题等多元化网络资源,教学形式实现了数字化和碎片化的可行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可通过嵌入二维码、移动教学包的使用完成,碎片化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现代版,特别是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让学生的碎片学习时间更可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果获得[5]。
(三)构建“项目+翻转”的立体化教学范式
“项目+翻转”的立体化教学范式非常适合创新创业教学互动,利用项目驱动与翻转展示,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性、创新性、互动性和合作性。创新创业教学中,将一个自然班分成3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10人左右,成立虚拟创业公司。学生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根据所学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创业项目,进行模拟项目实践,学生在项目创新的实践中,提升了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及能力。教师精心设计课前任务,依托网络课程平台,把知识点、学习视频、合作学习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各项目小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合作学习来完成任务,课堂中每个小组进行项目展示,再由教师和学生设问答辩,老师对普遍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讲解,个别项目老师课后还会进行一对一辅导。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和讨论,特别是学生从投资人角度评价项目的可行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在翻转过程中不断完善,在相互学习中,提升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和实操能力。
(四)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保障体系
河北农业大学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学校综合改革重点,在制度、经费、基础设施各方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及实践项目、竞赛活动,给优秀的创新创业学生提供方便条件。设立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支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支持教学成果奖励、教学团队建设等。建立与创投公司、风投公司的成果转化合作机制,帮助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对接创投基金等社会资源,通过多种方式的融资对接,向创新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扶持。建设健全科研反哺教学机制,促进科研基地和平台的全面开放,扩大吸纳学生的创新和参与科研工作,促进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鼓励师生共组团队开展创新创业,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有效支撑与服务。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多维立体化建设,非常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态及其发展,因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养,OBE教育教学理念的成果导向直接影响到育人的效果[6]。为了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应创造条件,开展双创的普识教育、提高教育、精英教育等多层次及个性化的教学体系,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需求,开设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课程设置一定要彰显科学性、系统性和层次性,课程内容不仅涉及到创新创业知识、企业家精神等内容,还应开展“思创专融合育人”课程建设,培育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综合人才。高校应尽可能提供场地、资金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体验机会,学校还可以通过邀请企业家和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指导、交流的方式来完成创业课程的实践。高校大力提升政策、人力和资金的支持力度,通过成立孵化中心、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创新创业学院等,使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更加专业及规范。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努力建设多维立体化体系,构建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的教学体系、创新创业的实践体系和创新创业融合育人体系,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高速度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