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及建设路径研究
——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2020-01-09杨海波安江燕张丽芳
杨海波,安江燕,张丽芳
(河北农业大学 学生处,河北 保定 071001)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走上了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辅导员班主任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2]。教育部第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要求高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1]。近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了显著的发展,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断加强。2019年5月,项目组对河北省22所本专科院校的1 128名辅导员进行了8个维度、54项问题调研,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查找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及问题
(一)人员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规定》要求高校要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专职为主,专兼结合,足额配备辅导员[1]。据调查显示,带班人数200人及以下的辅导员占到39.01%,带班人数200~300人的辅导员比例占到32.8%,带学生人数300~400人的辅导员比例占到16.22%,带班人数400人以上的为11.97%,可见辅导员配备有待进一步加强。调查中1 128名辅导员,男辅导员421人,女辅导员707人,男女比例为37∶63,性别比例严重失调。30岁以下的辅导员占比26.86%,30~35岁的辅导员占比33.24%,35~40岁的辅导员占比25.44%,40岁以上辅导员占比14.45%,从数据上看年龄结构呈现职业化梯队式。辅导员队伍的人员结构需要在数量上、性别上、年龄结构上进一步优化。
(二)学习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要求辅导员要具备宽口径的知识储备,能够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管理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原理[3]。在调查中发现,有思想政治、管理、教育、心理学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比例只占到29.16%。98.58%的辅导员认为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或十分重要,38.47%的人表示受时间精力影响,政治理论学习做不到常态化。56.56%的辅导员认为高校当前培训太少,不能满足需求;52.66%的辅导员认为现有高校培训形式单一;42.64%的辅导员认为当前培训效果一般。
(三)创新干劲有待进一步强化
《规定》明确辅导员有9项岗位职责,大致可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和常规事务性工作。调查发现,常规事务性工作占用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调查中发现,90.6%的辅导员认为工作压力非常大或比较大,88.12%的辅导员认为事务性工作太多影响工作质量提升。76.86%的辅导员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13.56%的辅导员表示自身的职业倦怠比较严重。调查发现极个别辅导员作风建设上存在一定问题,做不到廉洁自律。
(四)干部队伍有待进一步稳定
虽然各高校致力于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但人员流动性仍然较大。87.5%的辅导员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辅导员岗位。在调查中发现,90.25%的辅导员感到“常规事务性工作繁重”,53.63%的辅导员认为“相关部门的考核和评比”为工作带来压力,62.68%的辅导员深感“职称职级晋升压力”。就“若有其他的岗位可以流动,您的选择是?”,将近半数的辅导员表示将会考虑“所学专业任课教师”“学校、院党政职能部门管理岗位”“科研教辅”等岗位。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分析
(一)事务性工作较多,职业压力较大
辅导员工作涵盖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规定》明确提出9项辅导员工作职责,每一项在实际工作中又需要一件件具体事项来完成,表现出来工作多、压力大、负担重。辅导员普遍被要求随叫随到,24小时开机,以至于队伍中流传着“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继续警惕”的说法。
其次,高校中普遍存在“凡是学生的事就跟辅导员有关”这一既有观念,使得凡是涉及学生的大小事务都需要辅导员的组织和参与,事无巨细,导致辅导员的日常管理事务太多太杂,难以在思想教育上投入主要精力。
再次,辅导员作为学校、学院的管理骨干,其他事务性工作也占据了辅导员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随着管理精细化水平日益提高,配套的管理服务手段相对滞后,在细化工作、规范要求的过程中,职能部门给基层辅导员也带来了各种筹备材料、参加会议、应对检查的工作压力。
(二)职业归属感不强,晋升压力大
按照《规定》要求,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可以享受职务职级“双线”晋升,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身份不断遭到边缘化,和教师人员相比,学习能力、科研水平存在明显差距。虽然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但受制于指标限制,职称晋升的压力仍旧很大。职务晋升上,目前辅导员可以晋升副科级辅导员、正科级辅导员、副处级辅导员和正处级辅导员,也可以晋升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副院长、副书记等职务,但处级岗位竞争压力极大。
调查中“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除事务性工作太多影响工作质量提升外,职称晋升困难、职务晋升机会少、个人发展空间小等是影响队伍建设比较重要的因素。欠缺职业归属感,势必会影响其工作的热情与斗志、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三)知识更新慢,存在经验主义倾向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借助一些软件和APP在学生信息填报、汇总、审核中能给工作带来便利,但高校普遍欠缺科学全面的学工信息系统,统筹处理各类学生事务,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大量需要传统手工处理的工作,存在经验主义的倾向。同时辅导员外出交流、培训的机会较少,容易养成“老带新”一成不变的工作思路和模式,辅导员对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缺乏清晰的认识,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缺乏必要的本领恐慌和主体自觉。很多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更新学习较大学生群体要缓慢和滞后,反映在实际情况中是知识技能的生疏和被动追赶,形成了实际工作中“旧的不管用”“新的不会用”的局面[4]。
三、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的尝试与探索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规定》要求高校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整体规划、统筹安排。这就需要学校党委加强统一领导,加强各学生工作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思政、大学工格局。近年来河北农业大学提出了辅导员队伍素质提升的“卓越计划”,即基于统筹规范基础上的减负计划,基于创新招聘基础上的人员补充计划、基于作风建设基础上的政治素养提升计划、基于学习培训基础上的技能提升计划、基于岗位轮换基础上的倦怠应对计划、基于畅通晋升基础上的队伍激励计划。全力保障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1]。
(一)把好“事务”关,重实干,减负担
加强大思政、大学工理念下的工作谋划,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学生工作。一方面进一步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明确哪些是辅导员的职责,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必须做好,职责范围外的尽力做好,职责有内外之差,工作才有轻重缓急之分。另一方面加强工作的谋划和节奏,充分考虑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和承受能力,反思整顿机关作风,切实把辅导员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易班平台和学工在线公众号的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学工系统建设,坚持无纸化办公。加强学生信息数据的共享,避免基层辅导员反复报送,合并或减少不必要的会议、考核,切实减轻辅导员的负担。
(二)把好“招聘”关,选好人、用好人
选好人、用好人,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一定要选用那些想干、愿干、能干、适合干、善于干辅导员工作的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年轻人。在实际招录过程中,要以《规定》《标准》中的辅导员任职条件为指引,招录的新辅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教育引领、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又要结合学校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辅导员队伍学科背景、性别比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为严格把住人情关、面子关,保证高质量高水平公平完成招聘工作,在学校多部门共同协商谋划下,河北农业大学2018、2019年引入第三方招聘公司,经过信息发布、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心理健康测试、公示等主要环节,2018年通过公开选拔招聘专职辅导员12人,2019年招聘辅导员22人,效果反映良好,为今后辅导员队伍补充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2018年出台并实施《河北农业大学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暂行办法》,吸纳优秀专业教师担任学生班主任,要求青年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须有1年学生班主任的工作经历,2019年聘任班主任人数达到614名。同时积极推进优秀研究生担任助理辅导员工作,全力打造“互为补充、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
(三)把好“晋升”关,重实绩、看实效
结合辅导员岗位职责、工作特点制定规范辅导员考核办法,构建“科学评价、以评促建”的评价体系。引入“学生满意度测评”,坚持工作实效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工作能力与研究水平相结合的原则。同时不断创新辅导员考核方式,比如举办“辅导员技能大赛”,设置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以“赛”代“考”,以“赛”促“学”[5]。同时对优秀辅导员进行及时表彰,建立网上辅导员业绩展示平台,不断增强辅导员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为充分缓解辅导员晋升压力,拓宽发展平台,在广泛征求辅导员意见基础上,2018年出台并实施《河北农业大学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2019年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实现了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改变唯论文、科研单一评价标准,重点从班级建设、业绩成果等方面考量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今后将继续不断畅通辅导员的职务职称晋升通道,坚持工作导向,坚持过程管理,重实绩、看实效,不断完善公平合理的晋升办法和考核体系。
(四)把好“培训”关,拓视野、长才干
《规定》要求高校要确保每名专职辅导员每年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校级培训,每5年参加1次国家级或省级培训[1]。为保证培训效果,我校逐步建立了分层次、多形式的辅导员培训体系,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相结合,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结合,专题培训和系统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培训目标根据人员不同有所差别,初级培训侧重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学生工作事务相关技能、工作态度理念规范等,中级培训侧重教育引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战略思考能力以及职业认同度等,高级培训的重点在其分析评价能力、价值引领能力、科研开展能力以及职业忠诚度[6]。
2018年,学校创新开展“分享总结”式培训项目——《学工论坛》,每期邀请5~6名辅导员,围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分享工作经验和技巧、个人感受和思考,截止目前已成功举办9期,50余名辅导员进行了个人分享,1 300余人次参与。2019年创新开展“研讨创新”式培训项目——“学工沙龙”,每期15~20名辅导员对学生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探索、新尝试进行交流研讨,目前已成功举办4期,80余人次参与。“学工论坛”“学工沙龙”有效促进了学生工作经验交流和学习,促进了我校学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在做好校内培训的基础上,拓展网络培训,积极争取省级、国家级培训机会,2019年我校辅导员104人次参加省级以上培训,让广大辅导员能走出去,学一学,看一看,对标先进,查找差距,不断开拓视野、创新思路。今后将以“专、精、深、实”为要求,打造校内辅导员专家培训队伍,并积极联系河北省其他骨干大学,取长补短、交流借鉴、互学互通,对辅导员普遍反映最需加强的职业指导、心理疏导技能要加大相关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五)把好“作风”关,纪律明,作风正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作风建设是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要内容。一方面辅导员作风直接影响队伍整体形象,也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辅导员掌握着学生综合测评加分,学生干部人选,荣誉奖励分配,奖助学金审核,入党指标评定等学生切身利益,一旦辅导员作风出现问题,学生利益难免受到侵害。《规定》中指出辅导员必须具有较强的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遵纪守法,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廉洁自律[1]。《标准》中辅导员行为准则“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其中“为人师表”要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引领社会风尚,以高尚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不得有损害职业声誉的行为[3]。
为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作风建设,我校2018年开始每学期召开作风建设推进会,适时邀请纪检部门领导作报告,宣读《高校辅导员誓词》,开展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对个别现象进行明令禁止,直接指出辅导员哪些事情不能做,要求辅导员必须守住“底线”,远离“红线”。形成《河北农业大学学生工作者“十条红线”》即“意识形态抓手不能松,麻痹懈怠思想不能有,安全责任事故不能出,公平对待学生不能偏,损生为己谋私不能行,骚扰侵犯学生不能容,学生个人信息不能漏,学生礼品财物不能收,允诺学生事情不能忘,学生需要时刻不能躲。”并将“十条红线”内容刻印做成戒尺,人手一把,杜绝麻痹侥幸,保持警钟长鸣。不断提高辅导员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牢记职责使命,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打造风清气正、廉洁自律的辅导员工作队伍。
(六)把好“轮岗”关,增活力、抗倦怠
辅导员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时间长了容易引发职业倦怠。调查发现,工作8年以上的辅导员工作热情已经大大降低,由于晋升比例指标限制,能够职务晋升的为少数,部分人迫于无奈继续留任辅导员岗位,却伺机转岗[6]。“人在心不在,想走走不了”,被动职业化现象严重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状态,也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辅导员队伍既要相对稳定,又合理流动。支持个别辅导员根据学校建设发展需要和个人性格能力特点,转岗到校内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岗位,成为党政管理干部中的骨干;或到教学科研部门,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同时,更要全力培养“想干、能干、善干、愿意干”的辅导员向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努力,使辅导员成为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
为遵循职业化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加强工作交流学习,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热情和活力,克服队伍工作倦怠情绪,2017年出台《河北农业大学学生政工队伍动态管理实施方案》,构建常态化的辅导员岗位动态调整机制。三年来先后已有37名辅导员老师完成了岗位调整。调查显示79.51%的辅导员认为轮岗能创造多岗位锻炼机会,75.4%的人为轮岗能促进交流学习,41.8%的认为轮岗能克服职业倦怠。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一些思想不纯、能力不行、作风不正的辅导员,要根据情况剔除出辅导员队伍。有奖有罚、能上能下,对学工队伍克服职业倦怠,提升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