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工坊”建设的制约因素及推进策略研究
2020-01-09高海燕
高海燕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350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不断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路径。为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鲁班工坊”应运而生。“鲁班工坊”的成功建立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地方政府、高职院校及企业的高度关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四年多来,其建设数量持续增多,覆盖区域日益广阔,国内及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鲁班工坊”的发展壮大对中国职业教育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企业及合作国培养大批“懂技术、精工艺”的优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优化国际产能合作、助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鲁班工坊”初见成效,但是在整体规划、专业设置、经费筹集、师资保障及学生语言素养培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多方面不断探索切实有效的办法予以解决。
一、“鲁班工坊”建设现状
(一)建设数量
“鲁班工坊”是天津市教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探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打造职业教育特色品牌的创新之举。截止目前,天津市已建成及在建的“鲁班工坊”项目共23个,主要分布在亚、非、欧三大洲,其中亚洲5个、非洲13个、欧洲5个。而且亚洲的5个均已建成并投入运行;非洲有3个项目已建成并运行,尚有10个在建中;欧洲有2个项目已建成并运行,其余3个正在筹建中。
(二)推广模式
“鲁班工坊”的定位为分享和推介中国职业教育优秀成果、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力国际产能合作及中国企业走出去。因此,其建设模式也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基于国内外高职院校校际间的合作办学,即以高职院校为主,结合自身的优势专业,遴选海外合作院校建设“鲁班工坊”,例如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大城学院合作创办的“鲁班工坊”;第二种是依托国家间战略合作政策,以国家或政府为主导创办的“鲁班工坊”,例如“中柬鲁班工坊”;第三种是与承揽境外大型工程或在海外开办分公司的中资企业合作,为企业培育急需的本土化技术技能型人才,例如印度“鲁班工坊”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在成立之初就和五家中资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
(三)辐射影响
“鲁班工坊”的建设得到了合作国政府的一致认可和支持。以泰国“鲁班工坊”为例,为表彰其对泰国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泰国政府授予了设计者和建设者 “诗琳通公主纪念奖章”。国内外媒体(如中国《人民日报》,巴基斯坦《旁遮普日报》等)也对“鲁班工坊”的建设情况进行多次的深度报道。此外,鲁班工坊建设·体验馆落户于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吸引了大量的业内人士前去参观;“鲁班工坊”研究与推广中心也适时成立,负责“鲁班工坊”建设标准、宣传推广等系统研究。国内学者更是将“鲁班工坊”作为研究热点,涌现出了一批学术专著、论文以及课题项目等研究成果,为“鲁班工坊”的后续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鲁班工坊”建设的制约因素剖析
(一)多主体协同及建设规划有待增强
“鲁班工坊”的海外建设和实施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此,其规划、选址、建设、发展和推广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需要中外双方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及教育主管部门等多部门沟通协调,单靠高职院校单打独斗很容易因为沟通渠道不畅、信息闭塞而造成选址不当、建设进度延误、后续工作进展不顺等问题,为“鲁班工坊”长期可持续发展留下隐患。同时,作为职业教育的品牌输出,“鲁班工坊”的建设标准、过程监督、成果评估、资产归属、人员配备及知识产权等方面都需要有配套的政策予以保障。
(二)专业设置有待优化
据调研,在已运行或在建的23个“鲁班工坊”项目中,大部分专业集中在工科专业,文科类专业少有输出。这虽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前的建设需求有一定关联,但是也反映出“鲁班工坊”总体建设规划中对文科专业的关注度不足,对文科类高职院校的潜力挖掘不够。
(三)经费不足限制规模发展
在对现有“鲁班工坊”的运营情况进行调研时发现,“鲁班工坊”的建设面积普遍较小,除“中柬鲁班工坊”建设面积超过6千平方米外,其余项目占地均较少,建设规模远不足以支撑人才培养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建设资金不足。目前,“鲁班工坊”的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天津市教委项目建设资金以及承接建设任务的中方高职院校的自有资金。教学设备及产品等由相关企业无偿赠与或给予最大优惠,建设用地及校舍由外方提供。整体来看,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资金资助额度较小,未来可能无法满足“鲁班工坊”的运行维护、硬件更新及规模扩大等发展需求。缺乏长效、充足的资金支撑是“鲁班工坊”未来发展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
(四)师资保障亟待加强
优质的师资队伍是“鲁班工坊”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鲁班工坊”建设所需师资力量大多为工科专业。但是,无论是高职院校教师还是企业技术人员,他们绝大部分都只是精通专业技能而不懂合作国常用语言,英语水平又较差,不经系统培训很难胜任教学工作,而临时选派的外语教师又只具备语言能力不懂专业技能。因此,当前的师资水平无法满足当地师资培训的要求和国际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需要。
(五)外籍学生汉语语言素养有待提高
伴随“鲁班工坊”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雇工需求旺盛,需要大量精通汉语、熟悉中国产品、掌握中国技术的员工。由于从本国输出所需人才不仅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同时也会与许多国家对于劳务输出的限定政策相悖。因此,人才本地化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外籍学生的汉语水平相对较低,满足日常的简单交流尚有困难,更难以听懂教师课上讲授的理论知识和企业导师现场讲授的技术规范。此外,语言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训练。因此,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的汉语水平是重中之重。
三、“鲁班工坊”建设推进策略
(一)加强顶层政策支持及统一规划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要在非洲建设10个 “鲁班工坊”,将“鲁班工坊”上升至国家战略。这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可以有更多的高职院校和企业参与到“鲁班工坊”建设中来。届时,“鲁班工坊”的建设主体更加多元化。因此,地方政府应积极组织以“鲁班工坊”为主题的系列招商引资、学术交流、主题文化等活动,扩大“鲁班工坊”的品牌影响力,促进其长效发展。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我国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协调作用,成立或委托现有“鲁班工坊”研究和发展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实力强、品牌优、专业对口的职业院校承接“鲁班工坊”的建设任务,组织一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产业及技术领域对口的中国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盘活并整合各种资源,在扩大“鲁班工坊”建设规模的同时,保障其建设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地方政府要主动根据当地产业优势特色,协调解决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鲁班工坊”的承建学校也要成立专门的建设小组,对接沿线国家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合作院校等,做好专业标准、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配套制度的研究,加大相关教学资源开发和建设力度,统筹协调好各方利益,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优化专业布局
为改变“鲁班工坊”建设推进过程中工科专业“一枝独秀”的问题,高职院校尤其是文科院校应积极对接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集中优势力量打造出一至两个特色专业群,并依据产能输出企业的用人标准及岗位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及课程设置。实践证明,输出企业需要大量了解不同国家文化、交际能力强的运营和管理人才。在这一方面,文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鲁班工坊”项目在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开展,未来对旅游、酒店、电子商务、市场管理等文科类人才的需求会持续上升。为此,高职院校应提前规划,必要时可多校联合,整合优势专业,共同营造品牌优势。
(三)发挥多主体联动机制
要保障“鲁班工坊”建设及运行获取充足的资金,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及院校的联动作用。在政府层面上,应发挥各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为“鲁班工坊”的顺利进行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以天津市为例,除了天津市教委三年一个周期的建设项目启动费及验收合格的奖励绩效外,天津市政府还设立了“鲁班工坊”专项推广基金,为其后续运营提供资金保障。在企业层面上,应扩大参建企业的规模。众所周知,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鲁班工坊”从设立之初就充分联合企业资源,为产教融合国际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资金问题的解决上,更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可以尝试打破职业教育的区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具有相同或类似需求的企业合作投资“鲁班工坊”建设,实现联合办学,共享建设成果。在高职院校层面,高职院校作为智力资源的输出之所,应积极促成智力资源的资本转化,为“鲁班工坊”建设解决部分资金问题。
(四)打造国际化师资团队
工坊建设,教师先行。直接选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双语教师是解决师资短缺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但是,这样的教师数量少之又少,各个高职院校还需要从自有教师培育入手。首先在“鲁班工坊”建设启动之前就要组建优质国际化师资团队。从专业教师中选取英语水平较高者,以及英语教师中具有一定专业素养和主动学习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熟悉基本工作流程,锤炼专业技能。这些教师要全程参与到“鲁班工坊”建设的全过程,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评价体系、开发双语教材等。学校也要定期对这部分教师开展专门的培训,精心打造一支思想品德高尚、专业素质过硬的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
(五)提升汉语言培训效果
随着汉语影响力的逐渐提升,国际上学习汉语的热情持续高涨。“一带一路”沿线的部分国家也开设了汉语课程。因此,在选择“鲁班工坊”合作学校时,可将是否开展日常汉语课程或培训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参考条件。此外,在“鲁班工坊”项目建设过程中,也需要针对项目需求开展汉语言专项培训。授课教师为中方职业院校或企业教师,当地教师充当助教,教材围绕建设项目需求编写,教材语言为汉英双语,授课环境尽量为汉英双语授课环境,在遇到难点时可请当地教师翻译成本国语言。同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汉语言文化及交流讲座、沙龙等活动,为学生创造语言运用环境,强化培训效果。
四、结语
“鲁班工坊”是“一带一路”倡议下配合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产能合作的新作为。由于不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但只要各方共同努力,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定能实现共赢发展。天津作为“鲁班工坊”的首创者和先行者,应及时总结发展经验,在促进优质教育成果国际化发展的同时,尝试以新的实践路径,肩负起“一带一路”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带领全国兄弟院校共同将“鲁班工坊”发扬光大,打造“鲁班工坊”的国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