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后疫情时代”区域中小学在线教学质量保障策略

2020-01-09耿丹青曾令鹏

课程教学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教学资源教育

文∣耿丹青 曾令鹏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催生传统学校教育和在线教育双向融合的新生态,在线教育也已逐渐成为我国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年初,为阻断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园蔓延,保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各省区市统筹部署、各中小学校积极落实,将传统课堂教学迅速转变为在线教学。然而,由于在线教学在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尚未建立成熟模式,不少教师、学生、家长在疫情期间的居家学习中都遇到了各种问题。因此,随着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复学复课,在“后疫情时代”有必要从区域层面进一步研究中小学在线教学质量保障策略,以促进在线教育在推动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在线教学的内涵与现有模式

(一)在线教学的概念与特点

在线教育是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1]借鉴美国2019年发布的新版K-12阶段在线教育质量全国标准,在线教育通过在线教育项目(如全日制在线学校)、在线课程(如MOOC)和在线教学三个方面具体实施,[2]结合“教育”与“教学”的概念关系,在线教学是在线教育中教师和学习者进行教与学的具体实践,是达到在线教育目标、实施在线教育课程的基本途径。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线教学基于互联网的零距离交流、多智能终端、信息资源共享等技术,具有无时空限制、灵活便捷、资源丰富的优势,同时在线教育可以通过学习者的点击次数、流量、网页滞留时间等量化指标来进行学习行为的测量。[3]

(二)现阶段中小学在线教学模式

在“停课不停学”期间,我国中小学在线教学模式主要有在线直播教学、在线录播教学和学生自学配合教师辅导三种模式,基于各地、各校、各学段、各学科的实际情况,不同在线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也时常混合使用。

在线直播教学。在线直播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互联网即时通信软件将传统课堂教学转移到线上教学。实施在线直播教学主要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师和学生利用直播工具或视频会议工具开展音视频交流、演示文稿展示、实时文字研讨等教学活动,具有即时性、实施难度低、师生技术学习成本低等特点。[4]根据各地、各学校的网络环境和具体情况,主要适用的在线直播教学软件有腾讯会议、钉钉、Zoom、微信、QQ等。

在线录播教学。在线录播教学是指学生利用教育资源网站、学习平台、网络电视等学习教师提前录制的教学视频。在线录播教学在国家和区域层面都已覆盖,如教育部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面向全国中小学生提供覆盖各学段的教学视频供学生学习,广东省教育厅于3月2日起每周通过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广东有线电视(及“谷豆TV”App)、腾讯教育(及App)等推出面向基础教育各学段的线上教学视频。

学生自学配合教师辅导。学生自学配合教师辅导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指以学生个人为主体,利用教师组织的资源和导学案进行自学,教师通过网络进行远程辅导和答疑。学生自学配合教师辅导的方式在师生异地分布的状态下虽然成本低、落实快、灵活性高,但师生互动感弱、学习氛围差,对学生自制力要求较高,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教师还不具备网络授课的相关经验或者网络软硬条件欠佳的情况。[5]

二、中小学在线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中小学在线教学在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都与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有显著的不同,并且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给在线教学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结合“停课不停学”期间全国各地中小学在线教学的基本情况和出现的主要问题,中小学在线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教学环境

不同于学校教室有统一的教学设施设备和相对安静的学习空间,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学形成了网络环境和居家环境相结合的教学环境。网络环境对于教师和学生个体而言主要包括互联网设备、学习终端和应用软件,对于区域和学校而言还包括网站服务器、基础网络设施(光纤)和区域教育管理平台、学校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家校联系App等。师生网络视频、语音和图片、文字交流是否通畅,教学视频播放是否清晰,学习平台资源上传是否及时等都直接影响师生在线教学的实施。

疫情防控期间,家庭居住空间成为在线教学的临时教室,书房、餐桌、客厅等构成了临时的教学环境和学习场所,家庭其他成员的日常生活、办公等会对教师和学生线上教学产生干扰。除了家庭物理空间的环境组成,中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进行在线学习更多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家长能提供的陪伴时间、家庭成员之间的氛围、亲子关系等“软”环境也对在线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二)教学资源

对于在线教学而言,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教材、教学视频、教师课件、课堂实录、微课、教学资源包、作业题库、测评试卷等。教学资源一方面为教师在线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参考,另一方面也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资料来源。在线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利用资源的效率,而学生利用资源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提供资源的质量。[6]因此,疫情期间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部编教材和各地使用较多的教材版本为基础,提供覆盖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在线教学视频、课堂实录、教学设计等。各省区市也根据实际情况在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推出优质教学资源,如广东省教育厅通过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出广东实验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两所名校的高三各学科教学视频。然而,随着网络资源供给的日益丰富和免费开放,教师、学生和家长对于教学资源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在线教学,一些缺乏适应性、设计欠合理的教学资源将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误导。

(三)教学能力

不同于讲台上的现场讲授,在线教学由于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学质量也产生重要影响。在直播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前熟悉直播平台并进行测试,了解卡顿、掉线等常见问题的处理;结合教学内容准备PPT、视频、图片、文字等教学资料,同时做好在线教学设计;由于师生空间的分离,教师需要在直播中保持现场感,及时与学生交流互动,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对于低龄段的学生,教师还需要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表现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而对于在线录播和学生自学的方式,教师从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辅导答疑者,教师需要相应调整教学策略,通过答疑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掌握薄弱点,并进行讲解;也需要更多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并做好学情分析,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学生特点

学生特点对于中小学在线教学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首先,由于各学科均采用在线教学,长时间使用电子媒体设备会对处于视力发育期的中小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并且有研究发现中小学生使用电子设备(包括电视)的时间与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成反比。[7]其次,缺乏自律能力的低龄段学生在在线学习中较容易出现注意力难集中的问题;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也会出现对于在线教学的抵触情绪,或以上网学习为借口沉迷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网络购物等与学习无关的娱乐行为的情况。此外,在线录播教学、学生自学配合教师辅导模式更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自学能力尚需进一步培养,且学生在学习态度、动机、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自主学习效果也参差不齐。

(五)教学管理

在线教学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同时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较大调整。从学校层面而言,一方面学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在线教学方案,学校在线教学平台或软件的选择、教学计划的确定、教学时间的安排、学生在线学习的考勤管理等都直接影响在线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教师需要进行网络授课,在线教学设备的使用培训、学科教师的教研备课、学校各部门的日常行政管理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于教师层面而言,基于互联网的班级管理也对在线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相比传统课堂教学,直播授课中教师难以通过视频对每个学生的“课堂纪律”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由于中小学生在线学习需要家长更多的辅助和支持,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家校联系和沟通也是影响在线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六)教学评价

在线教学中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有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改进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调整,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对于直播教学而言,教师在线教学的实施、教学活动设计及师生互动等需要学生以及家长的及时评价和反馈,也需要教师自己进行及时的自评反思,以使教师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对于在线录播教学和学生自学配合教师辅导的方式,教学评价的重点则需要更多关注学生,通过线上作业批改、学科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使教师能及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和支持。此外,来自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等多元主体的评价对在线教学也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和教学策略。

三、区域中小学在线教学质量保障策略探讨

随着疫情在我国得到有效控制,近期各省区市中小学逐步分阶段、分批次开学复课。虽然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即将告一段落,但在线教学凸显的课程安排的灵活性、教学资源的多元选择性、师生交流的及时便捷性等优势将使“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不少学者呼吁在“后疫情时代”各地应及时总结区域中小学在线教学的实践经验,为实现未来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基础教育新形态打下良好基础。基于在线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文将从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研发优质在线教学资源、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密切家校联系与合作、发挥教育科研智力支撑五个方面提出区域中小学在线教学质量保障策略。

(一)加快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施策构建良好在线教学环境

终端设备和网络设施是在线教学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各地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力度,截至2019年,全国98.4%的中小学(含教学点)实现网络接入,90.1%的中小学已拥有多媒体教室。[8]虽然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但不少欠发达地区的贫困学生的居家学习终端仍未能配备、网络覆盖程度低,对学生在线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如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在“停课不停学”期间有25%的中小学生由于家里不具备终端或网络,导致不能参加在线学习或教师的辅导答疑。[9]此外,在线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视频和直播软件的研发和使用也是在线教学的基础条件,“停课不停学”期间各地教育管理部门也积极与网络技术公司开展合作保障教学平台的正常使用。如郑州市教育局协同阿里巴巴公司使用“钉钉”智能平台开展中小学在线教学。

为助力在线教学环境的构建和提升,各地可依据本次“停课不停学”期间反映出的区域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生家庭信息化条件的情况找准短板精准施策,一方面加大投入提高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多媒体设备覆盖率与校园网络带宽,另一方面充分保障贫困学生居家在线学习终端覆盖或建立校外公共服务点为学生创造在线学习环境。同时,由于目前大多数中小学在线直播教学临时使用已有的网络直播或社交软件,软件功能未能充分满足教师在线教学的使用需求,且市场上一些授课软件因安全性较低易出现学生信息泄露等问题,未来区域中小学在线教学空间的构建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互联网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加强合作,以“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机制搭建适合区域和学校教学实际的在线教学平台。

(二)研发多样化优质在线教学资源,组建多方协同的资源开发团队

在“停课不停学”期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开放和共享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目前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大多数以教学视频、课堂实录为主,教师讲授的形式对于低龄段的小学生缺乏吸引力,适合高年级学生的探究式、体验式、项目化的教学资源也相对较少,此外配合在线教学的学生评价工具(如配套作业等)也相对缺乏。而随着5G网络应用的落地,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将使构建虚拟实验、AI教学等资源成为可能,各地、各校可充分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研发适合区域中小学教学实际的多元化优质在线教学资源。

当然,形式多样的教学视频、虚拟空间的实验操作等资源的研发并不能单靠个别教师或学校的力量,线上教学资源中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素材的整合、教学内容的呈现需要资深教师、教研人员、专业技术力量协同创新。同时,疫情期间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对97家应用服务商的187个应用进行技术对接,其中55家企业的122个应用已完成并上架,[10]社会资源的拓展也及时丰富了教学资源的储备。因此,打造区域优质在线教学资源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统筹学校、教研机构、教育技术部门、行业企业的有关力量组建研发团队开展深度合作,同时也需要探索现有社会资源“进学校、进课堂”的管理机制。

(三)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开展专项培训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其开展在线教学的技能基础。根据近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于18万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任教期限越长的教师希望获得“音视频录播剪辑等具体技术培训”的比例越高,其中任教15年以上的教师认为在线教学的最大挑战是“音视频等技术工具的掌握与运用”的比例与其他任教年限教师相比最高。[11]除了课件制作、视频录制、软件使用等基本技术能力外,在线教学对于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教学资源整合能力、学情数据分析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疫情期间各地、各校对教师的在线教学开展了应急培训,但为进一步提升在线教学质量,基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专项培训对于中小学教师更为重要。

对于区域而言,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信息化水平开展分层次、分专题的教师专项培训,将教师教学工具使用、网上师生互动、在线作业设计、学情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培训重点,使教师熟练使用资源检索和音视频剪辑工具、在线教学的可视化展示工具和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评价工具。各地教育管理部门也需要组织在线教育专家、教研员、一线校长和骨干教师组成在线教学研究与指导团队,为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科学指导。此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也可探索与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借助企业的技术优势推动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如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与腾讯青少年科技学院共同打造教研员及教师信息素养培训项目,带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教师信息化全员培训,推动全省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12]

(四)密切家校联系增进家校合作,组建专业力量服务家庭教育能力提升

居家环境是在线教学的重要环境组成,如前文所述,在线教学需要家长不仅为中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居家学习环境和条件,而且教学终端的使用、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过程的监督需要家长更深入和广泛地参与到家校合作中,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和参与在线学习。因此,学校在开展在线教学时需要与学生家长进行密切联系和沟通,在了解和掌握学生居家学习条件的基础上与家长就教学任务、教学时间安排等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通过家校联系软件或社交媒体建立在线教学的家校联动机制。而对于农村和边远地区的留守儿童,家中的年长老人不具备学习指导能力,区域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公益组织应积极探索建立公益家教服务机制,组织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与支持。

同时,中小学在线教育的开展也凸显了家庭教育能力建设的重要性。虽然目前大部分中小学生的家长都较为重视教育,但面向未来的智能教育时代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和改变,家长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区域层面应协同多方力量,积极探索建立家庭教育能力指导和培训机制,组建有关专家队伍,为广大中小学生家长提供咨询服务与专业指导。如南京市妇女联合会协同教育管理部门、有关高校、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对各区、街道、社区妇联组织代表和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社区家长学校、社会组织,就家庭教育的有关政策和最新动态定期开展培训,为全市家庭教育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13]

(五)发挥教育科研智力支撑,以在线教研和实证研究助力教学实践

在线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对于大部分中小学教师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学科教研作为教师备课研讨和相互学习的常规方式,对在线教学的推进和提升也起到积极引领和示范作用。和传统教研相似,疫情期间各地教研机构通过组织优秀骨干教师录制公开课、示范课或开展教师网上听课、在线备课,及时就在线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资源选择进行讨论和指导,以“手把手”的方式对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同时,借助互联网的远程互动特点,区域教研机构也在积极探索在线直播教研等模式,使区域内更大范围的教师群体受益。如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联合举办的“同一堂课”网络教研活动,通过多地连线、直播共享的方式将名师授课、专家评课、教师交流等相结合,构建线下课堂与线上平台相结合的网络教研新形态,使学科教研覆盖全省,辐射全国。

疫情期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了对国内“停课不停学”情况的大规模调研,采集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和港澳台地区近18万教师和180余万家长的问卷数据,经过分析反映出在线教学在地域、学段、教龄、学校等级和办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炼出我国发展在线教育的六点启示。[14]针对各地的在线教学实践,区域教育科研机构也应积极发挥智力支撑作用,对在线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教学评价等进行深度实证研究,为在线教学的持续发展和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提供科学参考。

本文系广东省社会发展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教育科技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编号:2019B11210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教学资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