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课堂中语言能力素养的培养

2020-01-09唐佳丽

课程教学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词汇学科文本

文∣唐佳丽

一、关于语言能力核心素养的认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定义为: “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英语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四大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组成。”[1]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2]通过对语言能力内涵分析发现,语言能力由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构成。其中听、读、看是语言输入的过程,即语言理解能力;说、写是语言输出的过程,即语言表达能力。针对语言理解能力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语言能力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语言知识,而语言知识不仅仅包括词汇、语法、语音相关知识,同时也包括语用知识和语篇知识,然而在真正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两类知识的重要性。二是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学生不仅仅要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加深对英语这门学科的理解,知晓英语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了解英语学科特点。三是过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于语篇的理解,掌握文本中的关键信息,而语言输入能力更强调的是学生通过听、读、看语篇之后,对语篇做出的反应,即学生在输入的过程中有自己的理解、判断和思考。针对语言表达能力,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真正目的在于去使用知识,在这里要着重注意语言能力中语言知识的建构,即学生头脑中语言知识的建构,同时如何使用已经建构的知识去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在这里教师需要准备多种题材的口语和书面语篇,丰富学生的知识。二是,Stern说过语言能力由语言知识、语言技巧和交际任务三者构成[3],若想学生最终能够“好好说话”,这三者的培育都是必不可少的。三是,通过语言培养情感和人际关系的能力。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将自己的观念、想法融入作品之中,学生在理解语篇的同时也是在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学生不是空着脑袋去理解文本,同时也在输出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去和作者进行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与文本作者情感交流和人际沟通的能力。

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有三个,分别是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语言能力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在学科中的具体表现,关键能力与语言能力是一般与特殊、工具与内容的关系,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也促进了关键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各学科核心素养既有自身的学科性又有跨学科性,即学科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个性是语言能力核心素养,而其他素养相关学科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是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共性素养,唯有语言能力素养仅英语学科素养可以培育,语言能力素养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可见,语言能力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占有一定地位,它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能力,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往往只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此,本文分析了当前课堂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和发展中学生语言能力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培养高中生语言能力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二、高中英语课堂中语言能力培养问题分析

从现状来看,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暴露出以下几点问题。

(一)教师对语言知识认识不足

语言知识不仅仅包括词汇、语法、语音相关知识,还包括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对于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的认识不足,不重视这两类知识的培养。比如学习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第一单元“A fact or an opinion”一文时,教师如果只带领学生进行粗线条的阅读,便失去这篇文章最大的价值。因为这篇文章不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观点什么是事实,同时也展现给学生比较异同点的文章框架结构。教师对语言知识认识的不足,不仅仅体现在语用知识和语篇知识上,还体现为对词汇等常见语言知识的认识不全面。例如教师在新授课上leading-in环节不是带领学生对这堂课的相关主体展开思考,而是让学生先去扫清单词和词组的障碍,这种看起来未雨绸缪的办法,其实加大了学生记单词的难度。就单词而言,每个单元有重点单词和非重点单词,教师对非重点单词的不重视也影响了学生对非重点单词的忽视。例如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Anne’s best friend”一文中,crazy about不是重点词汇,学生很自然地将它当作原始意思来理解,对它似懂非懂,然而它在课文中真正的意思却被忽略了。

(二)学生语言知识的浅获取

一堂课的评价标准不是学生课后练习做对了几道题,背会了几个单词,语法是否理解,而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遗忘掉具体的认识过程和任务,还剩下多少东西在头脑中。人们在掌握知识时,如果没有理解意义,那么,在知识被淡忘以后,它很难留下什么;如果人们在学习知识时理解了它对生命的意义,即使知识已经被遗忘,这种意义定可以永远地融合在生命之中。[4]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理解仅停留在学科的工具性上,只是作为一门语言去使用,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被遗忘了。高中英语教师若仍然只强调学生死记硬背,对教学活动的生搬硬套,那么,不仅学生会对学科产生厌倦,英语学科也会失去它真正的育人价值。

(三)输出环节的生搬硬套

根据语言能力的定义,输出环节主要在于说和写。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模块“I want to go to shanghai”在课文当中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在pre-speaking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去扫清对话中的障碍,认识单词、句型、对话中的大致内容;在while-speaking环节,教师给出固定句型,比如“I am going to…”“Are you going to…”等固定句型,让学生去模仿造句。教学活动是角色扮演。这样乍看起来学生确实学会了如何向别人表达自己想去什么地方,学会了一些口语表达技巧,细看之下却是华而不实。又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必修四第三单元“The story of Atlanta”一文的课堂教学中,post-reading环节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复述课文,教师在这一环节之前,没有给出这篇文章的思维导图或是文章框架去引导学生概括这篇文章,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的意识不足,导致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句子尽量完整地复述整篇文章。教师对于培养学生表达技能技巧的忽视,导致了学生语言的学习只进难出。

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策略

基于上述对于课堂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的问题分析,我们将教学任务区分为语言输入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来进一步探讨语言能力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基于Krashen的输入假说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入能力

1985 年,美国语言学家 Krashen 提出的“输入假说模式”自问世以来,成为外语习得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他认为语言习得基于“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并提出著名的“i+1”公式,“i”表示学习者当前语言水平,“1”意味着略高于现有语言水平的语言空间,只有在语言习得者接触到稍高于其现有语言水平的输入时,才能产生习得。Krashen 认为,发展语言能力最明智的做法是增加可理解输入。有效的输入应具备几个条件:①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输入的语言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学习者可以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②有趣且相关。要想输入的语言材料有助于语言习得,就需加工其内容使其丰富有趣,引起习得者的兴趣。③非语法程序安排。语言习得重要的是应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按照语法安排教学是不必要的。④有足够的输入量。广泛的阅读和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学好或掌握新的语言知识点。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语言输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交流,为学生使用语言奠定基础。

1.教师要正确认识语言知识

教师对语言知识的教学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语言知识既包括词汇、语法、语音等常见的语言知识,同时也包括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掌握方法,不能孤立看待每个知识,知识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三是教师要深刻体会理解“i+1”理论,增加可理解性输入。比如说,在阅读中的词汇教学既不是读前阶段脱离文本孤立地讲解生词的音、形、义,也不是阅读后的词汇深度拓展教学,而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学习重点词汇和非重点词汇。关键词汇不一定是生词,它可能是学生之前学习过的词汇,只是放在现有的语境下产生了不同的含义,这时候教师需要用到语用知识,所以这些知识是杂糅在一起的,并不是孤立的。 例如,Fashion(《牛津英语》,S2A,Unit3)一课中有一个关键词:extravagant,意指“奢侈的”。本义是“过度的,过分的”。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除教会学生该词的发音、一词多义之外,还应对它进一步分析,如 extravagant与expensive 在使用上的区别,extravagant 与个人社会经济地位、 支付能力之间的关系等。这样的词汇深度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客观评价作者的时尚观。

2.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避免语言知识的浅获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反过来说,让学生学好一门学科,就得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讲,最重要的是理解和体验知识的意义。我们不应本末倒置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而应鼓励他们透过具体的知识和内容去把握、洞察、挖掘其蕴含的思维方式、认识方法和价值观。[5]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通过思考去获取具有生命意义的语言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正如Krashen所言,教师提供的文本要有可理解性,有趣且相关。比如教师上阅读课时,如果阅读时间不充分, 学生就不能完全掌握文本信息,更谈不上对文本的整体性理解。同样,如果阅读的活动设计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阐述、分析、评价、总结,其实质就是假阅读和浅阅读,这种阅读活动无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更谈不上形成语言能力。

表格是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但在表格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要求学生填入的信息不能过于密集、琐碎,不能让学生在无须理解,甚至无须读完文本的情况下,就轻易地从文中找到信息并一字不改地填入空格中。可行的做法是,教师仅给出少量的关键词,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对文本进行选择性的略读或详读,而后填入较多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仅限于单词、短语,还包括句子,并且填入信息的时候还要考虑语法是否正确、归纳是否完整。这样的表格设计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发展的空间,学生完成表格的过程是一个培养阅读技巧、发展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基于Swain的输出假说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

Swain发现,仅仅依靠可理解输入并不能使二语习得者成功习得语言,还要依赖于语言输出。他认为,“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输入外,语言学习者必须有机会使用他们正在学习的语言,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流利、类似母语者的水平”,从而提出了“输出假说”。“输出假说”有四个功能:①流利性功能。大量的语言输出可以提高语言的流畅度,即实现“熟能生巧”的语言。②引发注意功能。语言输出使习得者注意到自身的语言问题,进而不断对自己已有语言知识进行巩固并激起自己学习新的语言知识的欲望。③假设验证功能。“二语习得者可以将语言输出看成是检验他们对目标语使用假设的途径”。④元语言功能。“学习者通过使用目的语来思索目的语本身 ,以此来控制和消化目的语 。”输出可以促使学习者在使用语言过程中不断内化语言知识,并成为自己认知活动的一部分。

语言能力中的表达技能体现在说和写两大块,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通过说和写进行大量的技能操练,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技能,如此循环往复,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比如说在口语课上交流想去什么地方,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大可不必去模仿教材,可以使用“I want to…”语句加说明特征句参与讨论,语句可以更换,语句说明选择,特征句说明原因。当然语言输出不仅仅在口语课上,每个类型的课都会有输入和输出的过程。比如说,在阅读课上,高中英语类的教材大多是叙事文和说明文。就叙述类文本而言,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是阅读活动中必须关注的要素。例如,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是一篇记叙文,里面包含The Phantom,Christine,Raoual三个人物。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借助三角概念图,就能清晰地理解并复述出三个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发生的故事。教师借助三角概念图,帮助学生去培养概括能力。这种概括能力虽不能体现在具体的知识上,却是学生可以带走的东西。

猜你喜欢

词汇学科文本
【学科新书导览】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超学科”来啦
词汇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