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2020-01-09舒松
舒 松
(长江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社会对高职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高,必然要求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强化大学生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1 供给侧改革概述
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五年前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性问题,提出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供需两侧要发力,促进经济向中高端发展。供给侧是与需求侧对立的,供给侧改革对于社会产业结构有着重要影响,也是新常态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社会技术性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主力之一,必然要求其肩负起教育供给侧改革所要求的创新性人才培养这一历史重托。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就是要顺应经济新常态下发展要求,在国家供给侧改革方向指引下,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培养与之匹配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服务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中占重要的地位,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解决社会供给侧问题,优化人才结构,实现人才要素齐全,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的符合新常态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稳健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升级,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
2 供给侧改革必然要求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
供给侧改革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在供给侧改革驱动下,社会对高职大学生素质要求更高,尤其是创新能力方面,这就必然要求高职教育要不断优化变革,以培养社会需要的理论素质强、实践能力高、职业素养高、社会适应性强、发展潜力足的技能与应用型人才,以有效充分发挥高职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智能社会、智慧生活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与传统社会完全不一样,尤其是在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方面。社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与新领域,都有创新型人才的创造性成果。创新能力推进中国经济发展实现新高度的源动力。高职院校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创新人才的重要输出来源,其创新能力水平对于我国创新人才总体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基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以及创新社会建设需要,高职大学生要提升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从而支持国家和社会发展。
3 供给侧改革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社会整体创新意识不足且对创新能力认识存在偏差。在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非常复杂,国内发展环境变化快。内外部正面负面因素并存,而且一些传统的固有的认识也根深蒂固,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对于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着一定的影响。外部社会环境对创新的引导与支撑氛围尚未形成,整体社会对创新的认识尚存诸多不一致的方面。总体来看,社会提供的创新机会尚不够丰富,创新的氛围尚不够浓厚,创新的引导方向尚不够清晰,创新激励的相关制度尚不够健全,对高职大学生的创新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成为新时代的教育发展重点,这一认识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然而,在就业压力较大的现实中,大学生更多的投入到与就业有关的知识与实践中,比较急功近利与浮躁。而且,有些学校可能在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或适应能力之间的界限与关联认识上存在偏差,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未能得到实质性提升。
(2)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供给侧导向不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导向和重心随之调整,但仍有部分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导向不明,与国家战略发展不匹配,与区域产业结构不协调,与服务对象未能很好达到协同,步调不一致,方向不一致。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以及智慧生活等新经济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但是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一定滞后性,不能顺应人才需求市场变化发展,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大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老旧,缺乏应对供给侧改革下市场需求变化的创新能力。
(3)高职院校对创新能力培养重视不够且投入不足。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创新配套制度不健全,创新设施不完善,创新投入不够,创新重视度不足,创新氛围不浓。“走过场、为评估、供上报”等形式化面子工程比较普遍,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奖励的设置较少且效果不明显。在高职课程设置上仍然是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与创新创业有关的课程或者项目相对较少,这些都阻碍了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方面,高职教师课堂教学创新能力不足,学习关注社会发展最新动态不够,对供给侧改革涉及相关资讯传导不够,更多是沿用传统教学方式。高职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不足,指导科技创新能力欠缺,实践启迪能力不强,这些都直接影响着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4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4.1 营造“鼓励创新”的外部环境
供给侧要求要有丰富与多元的教育资源,宽容的教育生态氛围,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外部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树立并强化创新意识。探索推进科技创新,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让大家敢于创新,乐于创新,适度宽容非主观性失败,避免传统文化对新思想、新理念与新模式的阻碍与影响。第二,完善并强化创新激励。就业难是高职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社会对其实践应用能力认可度不高;与此同时,对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方面的仍然不太重视,这可能就会让大学生忽视创新能力的提升。社会在招募大学生的时候,要增加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创新能力与创新成果等方面的评估与考察;同时,要完善并强化创新人才的激励制度,鼓励大学生尝试与探索,不断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的适度保护以及知识产权的收益奖励。最后,营造宽松的创新社会环境。在宽松的环境下,创新风险的顾虑就会降低。社会要尊重原创、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创新者,共同创造出有利于创新的良好风气,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产生积极的影响。
4.2 确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供给侧导向
尊重社会经济规律以及供求关系,以需求为导向,调整大学生的社会供给。当前高职普遍比较重视投入以及对消费的拉动,不断提高学校规模,增加大学生人数,扩展高校面积与规模。在供给侧改革这一社会发展大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顺应产业发展,积极满足市场需求,按照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以及供求规律,进一步优化调整升级,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第一,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产业导向。按照社会现有及未来发展需要的产业结构方向,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教育创新链对接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创新的方向要与社会变化方向一致,与服务对象一致。第二,增强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市场导向。在高职课程设计方面要和市场发展趋势与需求一致,在高职课堂教学及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与市场需求导向一致的创新活动安排。
4.3 加强大学生创新制度与投入保障
大学生创新活动需要完善的创新平台支持,制度保障以及必要的人财物的投入支撑。首先,高职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联合,设立大学生创业平台,校企合作是供给侧改革教育下大学生创新的重要举措,既可以满足学校、企业与学生多方需求,也能促进创新项目的落地。第二,学校要出台大学生创新项目支持的相关管理制度,比如创新项目申报制度、奖励制度、创新指导制度,为大学生创新提供制度支持与保障。第三,加大大学生创业经费支持。政府要对全社会进行合理引导,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加大大学生创新活动资金支持与政策引导,鼓励对创新项目资金进行大胆有效的使用。高职院校也要增加创新项目经费的投入,鼓励高职学生的自主创新。
4.4 加强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学校和老师,要改革教育理念,担负创新人才培养责任,优化调整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等,培养高职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首先,高职院校老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创新认识。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要与时俱进,丰富课程内容,开发创新课程体系,顺应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需要,更加关注与强化实践能力,做到基础知识学习、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并重,促使课程体系更完善。第二,要提升高职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教师素质与水平决定着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要做好老师的选拔、培养与管理,培养出一批业务素质精、指导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老师队伍,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老师要有比较强的科研能力与创新项目指导能力,能够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型前沿实践课题研究。高职老师要适当的启迪与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与探索。第三,创新优化教学方式方法。高职教师要引导学生双向互动,鼓励差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自行解决问题。同时,老师在教学中利用新媒体与新模式等,向学生传导新科技、新业态、新领域、新产业等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相关的创新动向,提高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认识,调整创新思维,优化创新方法。